软包装变废为宝遭遇尴尬

一边是大量焚烧软包装污染环境,一边是环保企业因原料缺乏难以为继。这对矛盾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据了解,虽然多年前很多城市已开始推行垃圾分类,但是垃圾分类工作很大程度上是由民间完成的。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对牛奶、果汁等饮料需求量的增加,软包装饮料早已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软包装生产、使用量的大幅上升,并没有让回收软包装的环保企业走上坦途。相反,眼下,它们因为原料回收不足而处境艰难。
去年,北京某环保中心在河北投资一家靠回收软包装为原料的环保企业。这个中心引进的专利技术,可以从软包装中提炼塑料、纸和铝等原料。开业不到3个月,企业订单不断,可很快企业就面临停产窘境,原因是原料收不上来。
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有几十家软包装再生企业,而所有这些企业都处于吃不饱的状态。
过去,由于回收、处理技术能力所限,软包装大都混在不可回收的垃圾中,送到垃圾处理厂付之一炬,或者送到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但是,由于这些软包装中含有大量金属、塑料等不可降解的材料,不仅增加焚烧难度,也造成对大气、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如今,新型的回收处理技术已经能够有效地分离复合纸包装的各种材料,从而生产出纸浆和塑料颗粒,变废为宝。以500毫升的牛奶盒计算,20只软包装可做一个小笔筒;200只能制成一个小凳子;2000只可做一张小桌子;30只可制成5卷70米长的卫生纸。
然而,现状却并不乐观。有关资料显示,上海每年产生的7亿多只牛奶盒中,有6亿多只都混在生活垃圾中被丢弃,回收再利用率不到5%。仅利乐包一项,每天产生200多万只,而环保企业从生活垃圾中回收利用的,不足总数的1/50。
据介绍,上海还是软包装回收利用比较发达的城市,北京、广州等城市的软包装回收利用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据统计,目前北京每天使用过的利乐包装就达400多万个,重量为40多吨广州每年会产生约6000吨的软包装饮料盒,回收利用率则不到5%。
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每个城市家庭一个月大约会消耗100个软
包装,一年就是近1200个,全国一年大约消耗软包装200亿个。焚烧处理这些软包装,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如按仅能回收100亿个计算,每年就能回收7.5万吨纸、两万吨塑料和5000吨铝,总价值6亿多元。这些材料可以重新利用,既节约资源,又避免这些软包装所产生的环境污染。
一边是大量焚烧软包装污染环境,一边是环保企业因原料缺乏难以为继。这对矛盾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据了解,虽然多年前很多城市已开始推行垃圾分类,但是垃圾分类工作很大程度上是由民间完成的。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场前,已先后经家庭、社会以及环卫等多次分类。在社会上,对废旧书报和塑料瓶、罐的收集比较容易。受经济利益驱使,即使没有环保和资源重复利用的思想境界,不少人也在积攒回收,有些还以此为生。但是,软包装的回收是垃圾分类回收中的盲点。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多数市民不知道软包装可以回收,而且在家里收集软包装没有报纸那么方便,需要清洗、凉干、压扁,比较麻烦。如不清洗,它会产生异味,造成二次污染。有的人在上班或上学途中随喝随扔,不便携带回家。其市场价格也低,没有吸引力,一般小贩不愿意收,即使收了,往往也被他们塞到废旧书报中,充在里面增加重量,好卖个高价,最后到了造纸厂,还得花人力从中拣出来,又成了垃圾。
虽然软包装回收利用企业处境艰难,但是,人们依旧看到,金色啄木鸟、丰麒贸易、绿洲等众多环保企业肩负社会责任,不懈努力。它们正在为软包装寻找更好的出路,借助学校、街道社区、废品回收系统、环卫系统、环保志愿者的力量共同回收,让软包装得到充分利用,争取扭转企业困局。
专家认为,软包装的回收再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应尽快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回收再利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