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塑料复合软包装的应用

不管你是否留意,塑料复合软包装都存在于你的周围,可以说复合塑料软包装是无所不在的。牛奶、咖啡、饼干、茶叶等,无一不用到塑料复合软包装。

当今,复合软包装不仅兼具备复合基材的性能,可增强保质作用,而且其结构形式也在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各种便利,如拉链袋、旋口袋等。那么,国内的复合软包装供需情况究竟如何,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今后的发展方向如何呢?就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塑料委秘书长蔡明池先生、全国软包装技术信息中心理事长陈祖云先生。

共挤复合将成主流

众所周知,复合工艺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薄膜材料(不同或相同)通过黏合的方法合成为一体,使之成为一种全新的材料。复合基材通常是塑料、纸或铝箔。复合工艺有多种,主要分为干法复合、湿法复合、挤出复合及多层共挤复合等。

据蔡秘书长介绍,国外在塑料复合软包装方面,多层共挤复合发展速度最快,美国1998~2000年,在食品、鲜农副产品、快餐食品包装方面,共挤复合薄膜包装占据了塑料薄膜包装的87.9%,日本则占有78.1%。用户已经认识到高阻隔、多功能共挤复合薄膜的优良性能。在我国,塑料复合工艺是以干法复合起步的,因此干法复合占据着绝大多数的市场。但国内塑料复合工艺的发展也有着与国外相同的趋势,即共挤复合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对此,陈祖云理事长也持有相同的观点,他说:“共挤复合绝对是今后塑料复合软包装发展的方向。目前我们也正在国内大力推广这项技术,包括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来华作报告等。”

为什么共挤复合将是今后塑料复合软包装的发展方向呢?对此,蔡秘书长对干法复合与共挤复合工艺作了对比分析。他说,干法复合与共挤复合相比,二者各有千秋。干法复合的缺点:一是存在溶剂残留问题,对环境保护不利;二是投资大,一条1万~2万吨产量的BOPP干法复合生产线需要2亿元左右。其优点是产量大,目前其最大幅宽可以达到8.2~8.3米,速度达到500米/分钟,年产量可在2万吨以上,高的可达2.5万吨。这样大的产量,也带动了一批复合薄膜制袋企业的发展。共挤复合的设备投资较少,但产量低,1条线的生产能力(国产)也就1000吨/年左右。但由于省去了黏合剂,利于环保,因此在国外发展较快。虽然目前国内共挤复合大概只占软塑包装市场6%左右的份额,但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技术及国产设备已趋于成熟。目前国内已能生产三层、五层、七层、九层的共挤薄膜,发展速度非常快。我国是农业大国,蔬菜年产量达7300万吨,水果达5000多万吨,粮食制品、小食品、地方风味食品、水产品等的出口,以及超市的发展,为高阻隔、多功能共挤薄膜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以前采用PE和BOPP或BOPET干法复合薄膜的包装,大都在向共挤复合软包装转变。

在谈到干法复合薄膜与共挤复合薄膜的市场时,蔡秘书长说,目前共挤复合软包装在液体包装方面占的比例大一些,如牛奶、酱油、醋等的包装,因为它不存在黏合剂残留问题,对食品的影响小;而干法复合软包装主要应用于干化食品领域,如饼干等,其最大用量在快餐食品,特别是方便面的包装上。

新型结构将会普及

在超市里,我们已越来越多地见到了一些带有吸管、旋开盖、拉链等结构的复合软包装袋,这些结构的引进,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其应用目前还不是很普遍。据陈理事长介绍,这些新型结构在国外的复合软包装上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可多达几十个品种。之所以在我国尚未得到普及,分析其原因,是因为采用这样的设计会使成本大幅上升,与目前国内的生活水平还不能适应,市场承受能力不强。所以,目前包装用户(如饮料厂、牛奶厂等)只会根据自己市场推广的需要适量采用。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新型结构的复合软包装会用得越来越广。

高性能、多功能、环保适应性是发展方向

蔡秘书长在中国包协塑料包装委员会第六届会员会上发言时指出,复合材料正向高性能、多功能、环保适应性方向发展。20年来,尤其是20世纪末,高性能、多功能复合材料已成为行业开发的热点,例如耐高温、耐蒸煮、无菌包装等,均是今后的开发重点。除了基材的发展以外,油墨和黏合剂的技术进步,也促进了蒸煮袋等功能性复合软包装的发展,使其向更新更高的水平发展,其应用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我国是农产品和水果生产大国,深加工农副产品、粮食、蔬菜、水果,都将成为功能性复合软包装新的增长点。


生产能力可满足需求

据介绍,国内对于复合薄膜的需求以每年10%的速度快速增长。其增长领域主要是在农副产品、粮食、蔬菜、水果包装等方面,尤其是饮料软包装的增长更是迅速。那么目前国内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这种快速增长的需求吗?

蔡秘书长认为,目前国内复合软包装的生产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以基材BOPP为例,现在国内已经有110多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70多万吨。一些基材不仅能够满足国内的需求,而且还有2%~3%出口,如BOPP、BOPET、尼龙等。总体来看,薄膜基本上是不用进口的,但生产薄膜的原材料仍需大量进口。例如,我国薄膜级PET近几年才有所发展,但仍满足不了需要,大概仍有40%~50%依赖进口。另外,有些原材料国内尚属空白,如阻隔性能很好的EVOH、生产薄膜级尼龙的原材料等。

对于用量虽不大、但很重要的干法复合用黏合剂,蔡秘书长着重谈了一下。他说,国产黏合剂正向着无溶剂或醇溶剂方向发展,以减少环境污染。近几年,许多外国公司均在国内设厂,如德国汉高,因此直接进口的黏合剂不多。黏合剂的市场估计有一半左右是被合资企业占领,在上海、深圳、北京均有这种合资企业。

材料开发力度需要加强

谈到国内复合软包装发展道路上存在的障碍,陈理事长认为关键是材料问题。他说,国内生产的设备已不存在什么问题,一些高速机质量都不错,而且价格还不到进口设备的一半。通用型的材料也不存在什么问题,关键是高阻隔性或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还跟不上,当然也包括一些黏合剂、油墨等。国内目前的情况是,对于耐蒸煮等有特殊用途的材料如PVDC,虽有不少厂家在开发,但客户用后总觉得有一些问题,一方面是技术跟不上,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一点,是环保问题没有解决。此外,国内目前只有三四十台无溶剂复合设备,这也影响了国内复合软包装向高水平、高层次方向发展。

看来,国内的复合软包装要达到一定的水平,还要在原材料上加大研发力度,否则,这部分市场迟早会被国外公司所占领。

来源: 印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