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生日礼物》案例分析—在操作中发展思维,在思维路径下表达语言

案例背景:新《纲要》中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操作性学习方式是幼儿主动获取数量关系,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发展感知和思维的重要方式。同时,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如何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思维准确的用数学的语言正确表达出来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因此,中班数学活动"生日礼物"就是借助幼儿熟悉的生日情景,通过材料操作送礼物做贺卡等让幼儿充分感知理解数量的含义,发展其准确计数和按量取物的能力,在做做说说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序优良的思维方式,并在活动中感受快乐体验成功,

案例描述

一、在问题情景创设中,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看,他们是谁啊?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他们要过生日了,那你们知道他们要过几岁生日吗?

师:黄黄要过几岁生日啊?你是怎么知道的?蓝蓝过几岁生日啊?你是怎么知道幼:数一数蜡烛就知道了。

师:那我们来一起数一数

分析:

数学活动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怎样才能很好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努力创设利于幼儿思维发展的学习情境,让幼儿置身在探索数学的乐园里。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把幼儿引入与所提问题的情境之中,触发幼儿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幼儿求知的兴趣,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启迪思维。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好奇心。在《生日礼物》中,我就有目的地进行设计问题"他们要过几岁生日啊""那他们过生日,我们要不要送礼物啊?""送什么礼物呢?"一个连串的相关过生日有关的问题,极大的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带着问题去思索,去考虑。孩子们在一个个的问题情景中,自主的快乐的学习了知识。

二、在操作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师:他们过生日过生日,我们是不是要给他们送礼物啊?

师:送礼物是有要求的,要和他们的生日蜡烛的数量一样多的礼物?并且要告诉他们一下。

师:你想给谁先送?送多少?送什么呢?

幼:送小花,送6,因为他过6岁生日?

师:礼物送完了,还得做贺卡给他们,要求也是一样的?他们过几岁生日就印几个印章?

分析:

数学知识的抽象逻辑性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幼儿数学概念形成要经过操作层次→形象层次→符号层次的逐步抽象和内化的过程,这需要以作用于事物动作的足够经验和体验为基础,通过自身活动的操作层次,借助被操作的物体获得感性经验,并从经验中抽象概括而逐步建构起来,也就是说幼儿通过操作过程,与材料相互作用,来建构数学关系。所以我们创设"送礼物、做贺卡"

两个与生活相联系的情景,提供与目标相适宜的材料,鼓励幼儿操作交流,丰富幼儿的经验,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在思维路径下发展语言表达

在活动中大家可能关注到了我在活动中很强调的一点,比如:在送礼物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 问题,黄黄要过6岁生日,想得到和蜡烛一样多的礼物,蓝蓝要过7岁生日,也想得到和蜡烛一样多的礼物。那该怎么送?

出示礼物,你想先送给谁?送几个?为什么?再给谁送?引导幼儿说句式:某某,我送你几个XX。包括后来孩子们在分组操作时,我也 引导孩子们说一说,某某,我送你几个XX。其实,说这一句式的在整个活动中是比较强调的,贯穿在整个活动中,借此发展幼儿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是一个目标,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把刚才在操作过程中的思维用语言表达出来。知道我为什么要送黄黄6朵花。

四、大胆尝试分组交换操作,关注幼儿个性差异

师:今天我们2个游戏都要玩,你可以先玩送礼物的游戏,也可以先玩做贺卡的游戏,玩完这个游戏,就到另外一组上去完另一个游戏,我们了交换着玩,知道了吗?

幼:知道了

分析:

在《生日礼物》这个活动中,大胆的采用了分组交换操作的游戏模式,打破了以往说一步做一步的常规形式,把两次操作活动的要求同时提出,对孩子的理解接受能力是一种挑战,所以,出现比较忙乱和无序的现象,操作的准确性可能不如我们平时的 一个环节一操作再小结来得高,但,我想,教学改革的精髓是让我们大胆去尝试和实践,这样的分组交换,更好地考虑到了孩子们之间的个性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能力强的可以两个操作活动都试试,甚至在送贺卡中可以做两份,对于能力相对弱些的幼儿可以在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尝试操作一个活动,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有梯度的教学活动中各有提高,同样体验到活动的快乐和成功。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有实践就会有发现,有努力就会有收获。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不断的学习,努力的成长,相信破会开云雾见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