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网络的诞生带来了很多方便,促进了时代的发展。在促进学生培养开放意识、创新精神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传统的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挑战。本文针对当今网络问题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学校网络问题网络道德教育问题探究对策
一、问题描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互联网一出现,便以它的交互性、及时性而迅速普及,成为这一代中学生的关键词。网络游戏、QQ聊天、论坛灌水、网上下载音乐及电影,大多数中学生对此津津乐道。许多孩子因此迷恋上了网游、聊天。玩游戏过度身亡,交网友不慎酿成悲剧的情况屡见不鲜。根据新华网的抽样调查,城市中学生网络使用率达95%以上.使用网络已经成为中学生学习、接触社会和娱乐的重要渠道。“中学生可能或已经有网络成瘾问题者的阳性率为3.5%”。并且这些呈阳性率的学生使用网络呈现“一高三长”特点。即“上网频率高,近半年每周上网次数平均达到8.9次左右;网龄长、一次上网最长时问长、每次上网时间长”。正因如此。很多人把网络当成罂粟,是外表华美的恶之花。
二、原因探究
正常的上网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但是网络成瘾却有着极大的危害。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严重的现象呢?
1.虚拟世界的成就感使未成年人欲罢不能
我曾经和一位男生谈天,该生成绩平平,性格内向,在班级里也沉默寡言。他说之所以喜欢游戏是因为游戏给了他现实中无法得到的成就感。在班上,他成绩不能冒尖,同学、老师也不会特别关注他;而在游戏世界里,他是人人崇拜呼风唤雨的“城主”,大大满足了他在现实中无法赢得的成就感和虚荣心。于是RPC(角色扮演)的级数越来越高,而学习成绩却越来越差。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导致分不清楚现实世界与虚拟空间。
与之类似,大多数沉迷于网络聊天的学生也持有类似的心态。在很多学生眼里,一个班的同学之间竞争关系总是多于友爱.导致同学之间的交流减少,难以成为知己。很多学生倾向于在茫茫网海中寻找知己,而网络平台可以带来遍布天下的“好友”.让他们流连忘返。导致与现实更加脱节,甚至患上“网络孤独症”、“网络痴呆症”等心理疾病。
2.网络世界的低级趣味诱惑未成年人想入非非
中学生尚处在“心理断乳期”,心智尚不健全。网络上大量的不良信息导致他们难以自控。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的色情信息网站多达几十万家,这些色情、暴力等信息垃圾,污染了德育环境,对人们的思想造成了严重的侵蚀、亵渎人类的文明。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前期或青春期,对黄色和灰色诱惑识别能力和抵抗力较弱,一旦坠入,后果不堪设想。曾经一个叫“happysky”的低级趣味网站风行。让很多未成年人麻醉其中,影响身心健康。前段时间,一个能够“预算死亡年龄”的网站在学生中盛行.导致部分学生悲观消极.甚至试图放弃学业,影响相当恶劣。
3.网络“自由”吸引学生忘情“灌水”
网络吸引学生。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便是“自由”。网络的特点使网民的活动具有相当大的隐蔽性,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扮演不同角色与人交往。很多学生把这种特点当成了无所拘束,可以无所顾忌的“自由”。中学生正处于思想成型时期,对于外面世界急于表达自己观点的意愿,甚至对已有的秩序产生强烈的叛逆感觉。于是各种论坛、聊天室成了他们追求“自由”抒发个人意见的芳草地,导致上瘾。更有甚者道德认知出现矛盾,充当黑客,发布病毒,乐此不疲。
4.其他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原因
研究表明,家庭亲情关系恶劣是学生网络成瘾的一大重要原因。与父母关系愈差的中学生,他们的网络成瘾问题越严重。同时。学习压力大、学校活动不丰富的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比率高。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校生活的枯燥使学生逃避现实而沉迷于网络的虚幻。另外。网络可获得性是导致成瘾的影响因素之一.“家中有电脑的学生阳性率高于家中无电脑的学生,分别为6.7%和2.7%”。
三、解决对策
“疏川导滞,钟水丰物”。面对网络带来的众多问题。要结合网络的自身特点,利用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各种渠道进行疏导。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对新生的网络问题教育乏力.如何让网络成为我们的生命之水而不是洪荒,是我们新时期需要面对的新课题。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