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技术异化的劳动异化根源(一)

  摘 要: 探讨现代技术异化的根源,不能只从技术层面去寻找。技术是人类生存实践的产物,技术形态 和应用后果都是社会建构的,技术异化的根源也在于社会应用技术的主导模式。通过对劳动 异化和技术异化的分析,认为技术异化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机器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为前 提的,根本的原因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劳动异化了。因而,技术作为 资本增值的内在手段,与劳动和自然对立,技术异化是劳动异化的必然表现。马克思的劳动异 化思想,对我们深入理解技术异化的根源及其后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技术;技术异化;劳动;劳动异化;资本
  
  当今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技术的成功支持下,人类开始对自然进行肆无忌惮的掠夺,技术 似乎已真的使人类变成了宇宙间真正的王者。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带给人类的 并不仅仅是福祉。它在显示人对自然伟大胜利的同时,也使人与自然的冲突愈加显著,技术 发展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也接踵而至地暴露出来。面对当代技术近乎裂变式的发展,人们 清醒地看到,如果人类真的不能对它实施有效的控制,那我们就有可能失去驾驭技术发展的 自由,存在着一种使其变为异己力量的危险。因此有必要对技术异化的根源进行深入的研究 ,这样才能加深我们对技术异化的认识,为应对技术异化现象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方案。
  
  一、 技术异化的表现和后果
  
  技术本是人类劳动实践的创造物,是为人类目标服务的。但在人类利用技术改造和控制自然 而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中,技术以相应的力量反控制人类,给人类自身带来危害,这便是我 们所说的技术异化。技术经人类创造出来之后,逐渐摆脱人的控制。正如哈瑞.雷德纳所指 出的:“人类已经设计出一种系统地统治、控制和处置所有事情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刚开始 时是指向自然的,但是他们发现现在这种方法也转向自身……。”〔1〕技术的异化似 乎成了 当今社会最突出的现象,它对人的主体地位、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等,都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技术异化使人的主体地位受到挑战。在异化过程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的力 量或观念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地强化,甚至畸形增长〔2 〕。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牢牢地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分工角色上,不断重复同一件工作,因而使 劳动成为一种机械性的、非创造性的劳动,工人“终身专门服侍一台局部机器”,这样,大工 业将人变为了机械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的发明是为了将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然而,在机器化的生产中,工人成了机器的附属物,不是机器为人服务,而是人为机器服 务。工程技术人员也是技术发明和技术维护的“片面角色”。
  技术异化危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机器技术的进步打破了依赖自然而生存的农业时代的 平衡,使人类走出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春耕、夏播、秋收、冬藏”的生存模式。 尽管这是一种进步,却也为破坏自然和统治自然开辟了道路。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大大提高了人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致使人类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干预大大地超过了自然界 自身的复原限度,使不同层次的自然平衡都濒临自我修复的“极限”。技术异化对自然的破 坏导致了一系列对人类长远生存发展不利的后果,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等。
  技术的异化使技术成为了统治人的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对自然的征服力量大大地 加强了,但是这种征服最终是以人对人的统治为代价的。也就是说,统治集团借助技术将其 自身的意志和需要,内化为一种社会及个人心理,使科学技术控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哈 贝马斯的“交往异化论”认为,在晚期的资本主义社会,“技术统治论”观念对人的 压抑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技术对日常生活领域的侵蚀,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 ,使人类的异化越来越普遍〔3〕。
  
  二、 对技术异化根源一般解释的缺陷
  
  技术异化现象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已引起许多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学者甚至 科学技术专家的深深忧虑,他们纷纷对技术异化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寻求解决途径。一些学者认为技术是导致文明堕落、道德沦丧的根源,技术应对工业社会中人的种种异化现 象负责。以早期的人本主义者如哈贝马斯和埃吕尔等为代表,他们将技术异化归结为技术本 身的展现。例如哈贝马斯突出地把科学技术直接作为他的批判对象,并认为科学技术必然产 生消极作用,这种消极作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4〕。因此,悲观主义派如以“罗 马俱乐部”的米都斯为首的一些学者,他们为了防止全球性严重后果的发生,提出了“零增长 ”的方案,即停止增长,“需要使社会改变方向,向均衡目标前进而不是增长”〔5〕。
  针对这种观点,有学者们认为,面对异化现象,指责技术本身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的原因在 于对技术本质的认识发生了偏差。“技术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从 来也不可能完全独立于人类,成为自主自律的力量。”〔6〕技术异化实际上是一种社 会异化 ,是一种人的异化。技术异化是由于受到错误价值观的指导而导致的,体现在技术的发明创 造和使用过程中。技术异化的产生要归因于技术以外的因素,是由于人类对技术的不适当、 不合理的应用造成的。而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不适当、不合理的应用,主要有认识的和社会的 两方面原因。国内还有学者认为,应把技术异化与社会价值观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认为技 术异化的主要社会根源在于价值观上的个人主义,生活观上的享乐主义,方法论上的科学主 义及发展观上的经济主义等。
  毋庸置疑,学者们对现代技术的反思和批判是发人深省的,对确立全新的技术理念和生活目 标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但是对技术异化的根源的解释,多数还局限于现代技术应用及其后 果方面,还只是就技术来解释技术现象。技术是人类生存实践的产物,技术形态和应用后果 都是社会建构的,技术异化的根源也在于社会应用技术的主导模式。因此,分析技术异化的 社会生产制度,才能深入探究技术异化现象的本质性原因。
  
  三、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思想
  
  “异化”是德国古典哲学术语,马克思一直给予高度关注,并汲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异化 观的合理成分,赋予了异化完全崭新的内容。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第 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工人及其产品的异化这个经济事实出发,概括了异化劳动的 四个基本规定。
  1. 从生产结果看,劳动者的劳动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劳动产品是劳动的结晶,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劳动产品本应该属于工人,但在资 本主义社会,“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异己的东西,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独 立力量,是同劳动对立的”〔7〕44。就是说,工人劳动的产品不仅与工人相脱离,而且 变成与工人相对立的东西。劳动所带来的后果,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竟是如此不同。“劳动为 富人生产了珍品,却为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7〕46马克思认为,这一切后果包含在这样一个规定中:“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 关系就像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一样”〔7〕45。
  2. 从生产过程来看,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的结果就是劳动的产品同劳动者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劳动本来是人的本质,是一种区别于动物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人在劳动中肯定 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智力。而异化劳动则使劳动变成了外在于人的 东西,工人的“劳动不是自愿的,而是一种被迫的强制劳动。从而,劳动不是需要的满足,而只 是满足劳动以外的其他各种需要的手段”〔7〕47。劳动生产了美,但是在劳动者的体 能、脑力上生产了畸形;机器养肥了资本家,同时也造就了除劳动力外一无所有的工人阶级, 劳动者在劳动中被异化了。
  3. 从人的类本质上看,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
  这是马克思根据异化劳动的已有的两个规定推导出的第三个规定。首先,马克思认为“人是 类存在物”,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生活,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标志。人 类通过改造对象世界,使人类的类本质对象化,在改造无机自然界的过程中得到确证。在异化 劳动状态下,人对人的类本质的体现完全发生了变化。“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剥夺了他所生产 的对象,从而也剥夺了他的类的生活、他的现实的类的对象性,而把人对动物所具有的那种 优点变成缺点。”“异化劳动把自我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单纯的手段,从而把人的类生活 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7〕51工人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 。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使工人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把工人变成单纯制造剩余价值的机 器。
  4. 人与人关系相异化
  这是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 果。马克思认为:“人同自己本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同其他人的关系才得到实现和表 现。”〔7〕52也就是说人同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同他人的关系,才能成为对象性的 现实的关系。他指出,如果劳动产品对工人来说是异己的,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 ,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别人而不属于劳动者。如果说劳动者的活动对他本身说来是 苦恼,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给别的什么人带来享受和欢乐”〔7〕53。至于这另一个 人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恰恰就是工人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资本家。从而, 私有财产是与外化劳动相伴而生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