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政府的信息公开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推进器。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政府信息公开,无疑给新闻媒体无形中赋予了更光荣,更艰巨的使命和责任。同时,新闻媒体在引导舆论,传达信息,解读信息等方面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信息公开;影响;措施?
0 前言?
在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2008年5月12日,让我们伤恸,因为我们失去了数千亲爱的同胞;在苦涩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一丝安慰:在大灾大难面前实现的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让我们在战胜灾难时更加自信,更加从容不迫,也更加万众一心。?
笔者认为:我国媒体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不仅有在与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中上通下达的责任,更有为政府塑造良好形象、帮助政府改进工作的职责职能。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中,不能一味报喜不报忧,忽视公众知情权,而应发挥理性与建设性作用。?
1 我国政府对信息公开的诠释?
2003年SARS危机将政府信息公开和公民知情权─这两个大家不熟悉的概念─摆在了政府、媒体和公众面前。初期,政府选择了“内紧外松”的处理方式,隐瞒了疫情;主流媒体选择了集体失语,若无其事;从而引起了恐慌和对政府与媒体公信力的怀疑。再从政府在禽流感和哈尔滨水危机中,公开透明的处理手法所得到的公众的支持和国际组织的称赞上看,政府信息公开的潮流势不可挡。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1.1 政府信息公开目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一章,第一条,第二条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目的:和谐社会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就是硬道理”,到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的战略转型对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政府除了成为“高效政府”、“廉政政府”、“服务政府”之外,还应建设成为“透明政府”。?
1.2 政府信息公开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章,第十五条明确指出: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1.3 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
政府信息公开为媒介提供了一个获取信息的方便渠道,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消除了小道消息产生的可能,事实的澄清也有利于消除人们的猜测,稳定社会人心。之前,各级政府企图掩盖的各种信息关系到他们工作的各个方面,关系到他们的各种决策,关系到国家或当地的发展,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因而政府信息具有不同程度的重要性、接近性,这些也是新闻之所以吸引人的特性。因而政府信息公开是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这对于新闻事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力,信息的极大丰富,将为人民的生产生活决策提供很重要的政策依据。?
2 政府信息公开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对新闻传播来说,这将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政策。?
2.1 获取信息的门槛降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章,第十五条明确指出: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这就为我们的媒体在实际操作中提供了政策支持,做到了有据可依。大大降低了新闻媒体获知政府新闻的难度。?
政府的信息一直是媒介报道的主要内容之一,政府也将大众媒介视为发布信息的主要手段,使自己成为媒介最重要的新闻来源之一。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就意味着媒介从政府获取的信息量比未实行前更大。?
2.2 公众知情权得到法律保障?
该公开的信息没有公开,公众可以追究有关部门责任。过去公众完全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如果政府不公开有关信息,公众也无能为力。《条例》为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甚至互动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2.3 媒体监督能力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了信息公开的范围,这些方面信息公开无疑是对媒介监督职能的考验和挑战。媒介监督的范围也随着信息公开范围的扩大而扩大。监督能力也相应提高。在这里,我还要着重说到,媒介对突发新闻的监督,会更好的提高我们的政府及时迅速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对措施。?
2.4 媒体公信力的回归?
在2003年SARS出现初期,由于传媒的沉默或谎报,媒体公信力呈下降趋势。4月20日后,全国几乎所有媒体对SARS进行了充分的报道,较为出色地满足了社会公众的需求,也由此使媒体公信力得以回升。2008年汶川大地震突然袭来,我们的媒体第一时间给予了报道,让人们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了灾情。媒体从业人员的出色表现为媒体赢得了广泛赞誉。媒体公信力时刻经受着现实的考验,媒体一旦背离了新闻规律和传播规律,其公信力必然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