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德国居民外流问题研究及新档案的启示(一)

对1949-1962年间民主德国居民外流问题的研究及新档案的启示

从1949年10月民主德国建国到1961年8月修建柏林墙,大约有270万人出于各种目的,通过各种方式离开民主德国。导致大量居民出走的原因究竟何在?面对大量居民出走,民主德国的态度和对策是什么?这些对策与民主德国5、60年代的整个内政外交政策的关系又如何?这些问题颇值得研究者加以深入探索。

由于各种原因,学术界对于这个现象的研究寥寥无几。自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之后,出现了大量解密档案和运用解密档案进行研究的著作和论文。这些论着和档案披露了大量历史细节,解释了许多原有的疑问。特别是来自前民主德国和前苏联党政外交机关的一些文献,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

60-80年代对于民主德国居民外流问题的研究

在两德统一之前,民主德国官方的观点是,外流的居民是受到了西方敌对势力引诱,或者被西柏林破坏分子所“贩卖”,才离开民主德国的。当时主持修筑柏林墙的昂纳克在回忆录中所持的就是这种看法。这种观点也反映在民主德国学者的研究中。60年代,出现了不少反映德国分裂的民主德国文学作品,比如C・沃尔夫的《分裂的天空》(1963)。但是这些作品的基本取向也和官方的意见一致,歌颂人们在两大社会制度的对立中,毅然选择社会主义,舍弃了资本主义。

苏联方面对这一问题的正面研究很鲜见。在5、60年代苏联出版的几本世界现代史著作中,对于民主德国建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及与苏联的关系有完整的正面叙述,对于居民外流,却只有寥寥数语。修筑柏林墙之后,苏联各报刊就发表了与民主德国观点一致的社论。在比较长的时间里,这些社论所代表的意见,也就是苏联学界的基本判断了。当事人的回忆录或者避重就轻,或者忽略不谈。举例来说,葛罗米柯曾参加了多次民主德国与苏联高层的会晤,但是这些在其回忆录《永志不忘》中基本没有反映。相对来说,赫鲁晓夫的回忆录及其续集中对修筑柏林墙前后有比较详细的记录,但是其记述中有很多含糊的地方。5、60年代,中国政府一直支持民主德国在自卫问题上的立场,中国方面在修筑柏林墙之后发表了支持民主德国自卫措施的声明。长期以来迄今为止,这一问题在学术上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点。

民主德国居民的大规模外流,早在50年代就引起了联邦德国官方的注意。当时联邦德国设有难民部,负责收容来自东欧的德裔移民,并向外公布统计数据。50年代中期,在东欧国家大量驱逐境内德意志族的风潮过后,大量来自民主德国的移民引起了难民部的注意。1963年,联邦德国难民部公布,从1949年10月到1961年8月,共有269万公民逃离民主德国。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数字是关于居民外流问题唯一确切的材料。

7、80年代,国际局势整体趋于缓和,西方与东方之间的交往频繁。大量研究柏林危机的专着开始出版。其中不少著作涉及到了相对比较微观的层面,以柏林墙危机为解剖的重点,利用公开的材料,对于民主德国居民外流的一些细节,做了分析,如卡杜达尔的《肯尼迪与柏林墙危机》。另一方面,西方的历史学家也开始撰写民主德国史,这些著作有整体性的回顾,如施蒂勒的《民主德国内幕》,也有撷取某一个侧面,如布鲁斯的《民主德国内部的不满和反抗》,这些著作对于了解民主德国内部的状况有一定参考价值。与此同时,民主德国的“经济奇迹”也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关注,社会学学者对民主德国的社会基本制度、人民生活水平和历史沿革作了介绍,不少还深入到研究的层次,利用社会学方法,对民主德国社会做了量化分析,80年代,G・E・爱德华对这些调查数据加以整理,撰写了《民主德国的社会和社会制度》一书,对民主德国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一些来自民主德国的同类型著作也在西方国家出版,如民主德国官方研究机构发表的《民主德国人民的生活・社会主义社会的生活方式》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