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内民主作为一种民主形式,与广大党员积极参与是不可分割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内民主的根本制度,其本质就是一种党内参与机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方式就是让广大党员行使参与权利;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党内民主的最终归宿,其实现途径就是党内参与机制;扩大党务公开透明是党内民主的表现形式,其目的就是通畅党内参与渠道;党内监督制度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功能,其制约作用需要通过参与机制来发挥。
关键词:参与机制;党内民主;价值
党内民主指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根据党章和党的其他有关规定,党员按照有关的民主程序和形式,对党的事务的参与、决定与管理;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地表达意愿和主张,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管理和决定党内事务。“党内民主既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发展人民民主起着导向、示范和带动的作用”。[1]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把党内民主提高到“党的生命”的高度。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党内民主作为一种民主形式,与广大党员积极参与不可分割。参与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维度之一,“评判政治体制是否民主所依据的标准是看其中有影响的集体决策者是否通过公平、诚实和定期的选举产生,而且基本上所有的成年人都可以参加选举”[2]。参与可以维持民主制度的运行,使制度获得一种自我维持的能力,因为“参与不仅使民主制度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过程可以推动个人负责任的社会行动和政治行为。”[3]民主和参与紧密结合,形成党内民主参与机制。党内民主参与机制是指党员参与和决定党的事务的基本制度、工作程序及其具体方式。它是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和程序化,是从制度层面上保障党员对党的事务的参与、决定与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提高各级党组织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能力并进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员和党组织先进性的有效途径,是党内民主建设的手段价值和目的价值的统一。
一、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内民主的根本制度,其本质就是一种党内参与机制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党的根本制度,是党内最根本的领导制度,是一项根本的组织制度,也是一项最根本的党内民主制度。根据党章规定,党的代表大会是党内权力的最终来源,是广大党员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党内事务决策,对党的事务进行监督的最主要的渠道,是党员直接行使或间接行使自己民主权利、管理党内事务的最重要的载体和途径。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内民主发扬实施的制度保障。党内民主体现为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结合,党的各级组织以党代表大会的形式决定党内重大事务是党内间接民主制度的表现,因此党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健全与否,对于党内民主具有决定性影响。在现代社会,“政治参与不仅仅是公民表达各自政治态度的需要,而且也是政治体系得以有效运作的重要支持条件。”[4]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党内参与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不仅是党代表大会正常运行的支持性条件,也是党代表大会健全和完善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基本路径,其方式就是让广大党员行使参与权利
选举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参与制度,党内选举制度本身就是广大党员对党内事务管理和决策的参与机制。
选举是民主的表现形式,没有真实的选举也就没有民主可言。正如熊彼特所说:“民主方法是为达到政治决定的一种制度上的安排。在这种安排中,某些人通过竞取人们的选票而得到做出决定的权力”[6]。亨廷顿也强调:“公开、自由和公平的选举是民主的实质,而且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7]就党内民主而言,除党内选举外,民主决策、民主讨论和民主监督等也是其重要内容,但选举制度是其他方面能否得到真正落实的关键。一方面,选举作为一种择优机制,高质量的选举更有可能产生高质量的决策者和决策;另一方面,政党通过选举满足社会成员的政治预期,有利于政党将足够优秀的社会成员吸纳到队伍中来,因为“只要成员们看到一个意识形态明确或含蓄提出的诺言和目标已经实现,那么由此引起的满足将足以保证支持的继续输入”[8]。只有以完善的制度作保障、充分体现选举人(党员和党代表)意志的实质性选举,才是真正民主的选举;只有通过这样的选举而产生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人员,才具有深厚的、坚实的民意基础和“合法性”基础。
党内选举集中体现了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是健全党内民主参与机制的基础性工作。党中央从党的十三大起,决策层就把“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作为执政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在许多基层单位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后的20多年来制定了大量规章制度,其中直接与党内选举相关的不下10部,而且在实践中也的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一些基层党组织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探索出了“公推直选”、“两推一选”、“无候选人直选”等许多新形式,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欢迎。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9]扩大直选范围,规范选举程序、健全选举制度,创新选举形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广大党员能更好的行使党内参与权利。
尽管如此,党内选举还是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存在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党内选举制度的不合理阻滞了广大党员的实质性参与。“领导者由于受着定期选举而可能丢掉职位的制约,会留心投票者如何看待他的行为”[10],党员的权利会得到尊重,参与的功能也会得到充分的发挥。目前,党员素质的提高也为选举制度的良性运转提供了条件。根据中组部最新统计数字,目前有7 336.3万党员,机关干部及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共2 134.6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9.1%;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2 279.7万名,占党员总数31.1%。他们都是社会各个职业和阶层的优秀分子,相对说来民主素质相对较高,对党内民主程序比较熟悉,对党内民主的功能相对了解,因此在党的系统内实行直接民主的条件比较成熟,或者至少应该扩大直选的范围,以提高广大党员的参与程序和参与水平。
三、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党内民主的最终归宿,其实现途径就是党内参与机制。
党内民主从本质上讲,是全体党员在党内当家做主。发展党内民主就是要高度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广大党员以主人翁姿态了解党内事务,参与党内事务,并对党内事务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列宁指出:“党内的一切事务是由全体党员直接或者通过代表,在一律平等和毫无例外的条件下来处理的;并且党的所有负责人员,所有领导成员、所有的机构都是选举产生的,必须向党员报告工作,并可以撤换。”[1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强调:“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要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加强党员对党内事务的了解和参与。”[12]党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都应组织广大党员讨论,通过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保证基层党员和下级党组织的意见能及时反映到上级党组织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