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问题初探(一)

一、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1、国际协调问题

  目前,我国会计制度及实务与国际惯例仍存在着较大差距,造成这一差距的基本原因是中西会计之间的环境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法律因素:法律环境对会计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力。可以说,不同的法律造就不同的会计体制。

  第二,政治因素: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决定了不同的会计模式。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政府行为对会计的影响十分重大;而西方是以私有制为主体,会计体系自然要服从于维护资本所有者的私有财产和权益的基本要求。

  第三,经济因素:经济是直接影响会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法规法则很不完善,政府过度干预企业经济活动的现象仍很普遍。

  第四,教育因素:教育水平和专业教育状况对会计实务有着重要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普遍较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电相对较高。相比之下,我国受教育的专业人员的数量和结构都与西方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高素质、高层次的会计人才仍十分缺乏。

  2、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首先,表现在数量上,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国际会计准则也在不断进步,目前已经制定出了41项,美国的会计准则电制定了100多项,而我国目前只有16项具体会计准则。相比之下,我们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其次表现在会计准则的功能上,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准则的功能应该只是让投资者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明白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表现。但我国还赋予了会计准则一些规范企业行为的功能,这无疑会影响会计准则的实施。此外,差距还表现在企业合并、金融工具、所得税及坏账准备等方面。

  二、应对会计国际化进程问题的对策

  1、我国会计国际协调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第一,会计规范体系的统一。目前我国会计的直接规范体系包括三个层次: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WTO协定要求所有会员国的法规应与WTO的国际规范一致。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制定发布了若干项具体会计准则,但大部分仅局限于上市公司,其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仍有一定差异,不利于国际间企业经营状况的比较分析,也不利于来华投资的外商了解经营状况。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建立统一的以会计准则为核心内容的会计规范体系。

  第二,会计计量理论的重塑。随着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投入将更集中在人员培训、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广告策划、内部管理系统的沟通等活动中。这样,企业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的价值估价和摊销问题便成为企业会计计量的重心课题;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企业间的无纸交易日益频繁,这种无纸交易的计量和核算问题电形成了企业会计计量的又一新课题。诸如此类问题的大量出现,都迫切要求重塑我国传统的会计计量理论。

  第三,会计组织机构的健全。依据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要健全我国企业的会计体系,一是必须将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部门分立;二是必须尽快提高企业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健全二者的职能机构,充分发挥它们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三是在财务会计中将税务会计分立出来,努力做好税务会计工作;四是加强企业内审职能。

  2、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第一,加快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实现具体会计制度的统一。对此,财政部早在1993年就启动了完善会计体系的三年计划。随后几年中,已发布了40多个具体会计准则草案征求各方意见,并于1997年以后陆续颁布正式条文。至2000年底,我国已先后出台了10项会计准则。2001年1月18日,又新颁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三项具体会计准则,并对原颁布的《现金流量表》等五项会计准则作了重要修订。所有这些都是立足于解决当前会计事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尽量扫除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协调道路上的障碍,为加入WTO做准备。此外,今年我国还将出台企业存货、固定资产、中期报告、外币核算、企业合并等五项新的准则,这些都将逐步缩小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同时我们还应加快会计准则代替行业会计制度的进程。参照WTO的要求,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管理政策,健全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