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受东亚金融危机、特大洪涝灾害和国内需求严重不足的影响,我国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同时,我国改革任务非常繁重,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政府改革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在这种情况下,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顺利启动经济,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便成为当前政府各项工作的核心。
为达到以上目标,我国采取了扩张性贷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进行宏观调控:银行于98年12月6日再次降息(这已是96年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后央行第六次降息),财政则发行1000亿元国债投资于基础设施刺激内需。虽然在西方国家的经济调控中,扩张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刺激经济比较有效,但我就国目前情况,仅依靠这两种政策工具调控力度仍显薄弱。这是因为,我国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很高。从防范金融风险角度讲,人为推动贷款增加量不能过大;而财政也是连年赤字,债务规模不断膨胀,扩大支出的余地非常有限。更为重要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调控工具,调控效果如何很大上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居民对市场信号反映的灵敏程度。我国目前还未建立较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经济运行中仍存在大量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条条幅框,它们一方面限制了财政、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也为通过制度创新刺激经济活力提供了巨大潜力。因此刺激经济不能仅仅靠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还得靠抓好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来理顺经济循环中不适应市场机制、不符合我国长远发展目标的制度扭曲以便为财政、贷币政策资金高效使用创造良好环境,使财政、银行资金的少量投入能起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当然,实施各项政策不能一哄而上,而应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形势的要求,围绕调动居民的消费热情和企业投资激情来进行,以使它们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具体来说各项政策协调应该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1、提高人们的收入预期。在决定人们支出倾向的诸因素中,财富存量和未来收入预期是两个比较关键的因素。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财富存量)巳攀升到5万亿元,具备了不小的购买能力,但人们仍持币不购,其原因主要还是对未来收人预期不佳。从城镇居民来看,大部分居民未来收入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由于居民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预期支出增加,因而使预期收人相对贬值。所以要刺激城镇消费品市场、恢复人们的消费信也关健是要逐步改变人们对未来的支出预期。这就要求政府明确界定它在帮助城镇居民解决住房、医疗、教育这三大向题应负担的资任与义务,如组建“住房基金”(以城镇土地级差收入和对高级住宅征收的消费税为收人来源)为每一位购买住房在标推以下的进行补贴、尽快建立医疗保险制度、完全承担九年制义务教育(杜绝乱收费)等。
对农村居民来说种植收入是其收入主要来源,稳定农民种植收入预期对刺激农村消费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继续得以贯彻之后。影响种植收入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农田水利和粮价波动。我国农田水利设施主要建于五、六十年代,到现在许多都已年久失修,近二十年来农产品产量虽然持续稳定增长但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大问题。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力度降低农作物种植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会提高农业种植效率,从而极大稳定农民收入预期。种植收入还取决于农产品价格。前几年我国放开了农产品价格,但实践证明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收入风险对单个农户来说,难以承受因而政府设立最低保护价,建立大型粮仓,对农民出售的农产品全力收购,保证农民多收多得是维护农民利益、保证农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所以刺激农村消贷应在农田水利和粮食流通体制及粮仓建设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