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传播: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一)


每次整合营销传播沟通会,各部门都会为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不休。

  “某地税务局组织纳税百强评比,为了巩固与税务局的关系,同时借势在媒体上炒作自己‘诚实守法’的公民形象,是否有必要为这次活动赞助30万?”

  “这是一家有全国影响力的财经媒体组织的评选,有利于宣传企业的公民形象,同时也能很好地巩固媒体关系,不如投放20万吧?”

  “新闻发布会肯定要开,但究竟是做大还是做小,是花50万,还是花100万?其实最后的结果无非是发几篇稿。”

  “现在地铁里的媒体不错,在那里发布广告不仅能很好地展示品牌与产品形象,也能更好地贴近我们的目标群体,加强互动,而且价钱也不太贵,我有个朋友能拿到较低的折扣,不如投放200万吧?”

  ……

  钱是花,还是不花,花多少?每次开完会,管理者就如同做噩梦。每个人都希望管理者拍板,肯定他们的广告投放建议。但管理者心里很犹豫,他心里没底,他不知道这些钱究竟该不该花,钱花出去是否有效果。

  一、建立自己的游戏规则

  管理者特别希望下属们在建议投放广告时,采用这样的说辞:我建议投放卖场液晶电视网,因为卖场终端媒体是我们的目标受众接触最频繁的区域,也是最容易受影响产生冲动购买行为的区域。根据我们已确定的针对终端的跨媒介广告投放计划,本月广告预算为50万元,主要投放在广东、广西、湖南三省区的A、B类店。在投放期间,我们会采用随机抽样方式进行广告效果考核,以作为下一阶段是否继续投放的依据。

  可是,在那些没有建立整合营销传播预算计划的企业里,管理者将永远无法听到如此理性的声音。管理者很想找到一个标准,衡量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哪些钱该什么时候花,花在哪里,如何让钱花得更有效率,取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尽管舒尔茨的整合营销传播(IMC)概念被引入中国已有一些年头了,国内大大小小的企业也一窝蜂地组建整合传播部,但真正将整合传播落到实处,形成企业的制度规范与行为准则的则寥寥无几。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与企业管理者对传播缺乏精细化管理意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企业缺乏深谙整合传播规范化操作的管理人才有关。

  能够胜任整合营销传播工作的管理者,必然是熟悉媒体公关、熟悉媒介投放、熟悉产品策略管理与活动策划的三栖人才,他们往往有着广告公司、媒体与企业三重背景,这种复合背景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打通公关、广告与活动三大整合营销传播手段的隔阂,融会贯通,让企业每一个传播动作都获得最高的投资回报率。

  然而,在企业广告、公关与市场活动各自为阵的组织格局下,从广告中发现公关契机,把公关素材当作广告进行投放,将广告与线上、线下活动结合起来,打破组织边界谈何容易?如果整合传播管理者思路不清晰,没有建立起游戏规则,各个部门之间纠缠不清的扯皮将让管理者陷入泥沼中不可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