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啤的企业整合营销之路的创新之举(一)


  纳新求变,在这个时代,无论制造者还是消费者对于创新的需求显然更甚于以往。

  信息技术给商业时代贴上了风云激荡的标签,经济发展的无限可能在互联网的催化下让商业面临的时代课题前所未有,没有寻常路可循的传统行业转型以及新兴行业的发展,都要做出“不怀疑、不等待、不观望、不懈怠”务实之举的选择。但想实现令人信服的价值,制造者成为“惊喜”的创造者就变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从智能手机创造的“指尖世界”、全球共享的“互联便利”中感受“被惊喜”;企业整合营销转型也必然要成为“惊喜”的创造者。

  或许,时间会成为公正的裁判,不以“制造惊喜”为目的进行创新探索,未来就必然会出现被挑战者“惊吓”的可能。被数码技术颠覆的柯达,被苹果手机颠覆的爱立信等,都给了我们深刻的警示。以建立动态竞争理论体系而闻名的陈明哲教授以“察觉、动机、能力”的三因子分析架构,以颇具前瞻性且恰逢其时的研究、凝炼,为企业整合营销界应对瞬息万变的竞争格局,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视角。

  察觉:

  创新要从颠覆性假设开始,而仅非持续改进

  察觉,是一种独特的捕获能力,捕获机遇、规避风险、引领模式。在这个变化的时代,察觉已经成为战略设计和实施的“第一先行部队”。由于商业环境和生态领域呈现出边界“模糊化”的明显特点,一种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推广、体验、客户服务等,已经在融合着以行业特色为基础且囊括设计、音乐、文学、科技等全元素呈现的现实,跨界联合企业整合营销也越来越常见。每个组织必须在一个商业生态中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察觉的敏感度和准确度,是对组织战略能力的一种新考验。而各个组织对创新迫切性的察觉,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在目前的环境下,创新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持续改进式创新”,也就是沿着企业的生命周期曲线,不断地提升改善,不需要做根本性的变化,也不会取得爆发式的收获;而另一种是“颠覆式创新”,即跳出原有的生命周期曲线。颠覆式创新要从颠覆性的假设开始,把过去持续改善的积累打破。这对于传统行业来说颇具挑战,但魅力无穷。

  经济与社会学家JeremyRifkin认为,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代表着一股“消解”的力量,逐渐消解原来层级化、权威化、集中化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这种变化使得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都在前所未有地缩短。技术刚升级就可能被超越,产品刚发布就可能面临更新,唯一能让企业免于被颠覆的,只有自我否定的颠覆式创新。也就是自己扒自己的房子,而不是让别人来扒自己的房子。凡是继续停留在原社会结构下的企业必然会被淘汰。因此,现在的企业经营,一只眼要盯着“持续改进型创新”,另一只眼要紧盯“自我颠覆式创新”。特别是像青岛啤酒这种111年的百年品牌要可持续发展,这两条线都得紧紧盯住,为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不断创造“惊喜”,是企业收获喜悦的路径。

  为此,在公司内部,我们采取了传统“红军”+小微“蓝军”,左右手“互博”进攻的尝试。青岛啤酒会在公司内部创造一个“竞争者”,即建立一支与“红军”相竞争的“蓝军”。“红军”拥有主流的产品、正式的渠道、终端、客户等,是“传统”的部队。而小微“蓝军”,则是具有“敏锐感、灵活度和专业性”的小型精英部队,专门研发新的产品品类,寻找新的市场空间,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蓝军”就是要做大系统干不了、不愿干、看不上眼,但消费者又特别需要的事,从小处入手,从大胆的突发奇想开始发力。“大而全”和“小而美”的两支队伍互补发展,能更好地在组织内激发创新活力,将创新的机会留在企业的内部,促使企业在互联互通的时代自我颠覆,生生不息。

  动机:

  跑赢时代

  新鲜感是消费力的“催化剂”。在消费过剩的现实下,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惊喜“的体验买单,而且毫不吝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