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管理是从市场营销计划的制定开始,销售管理工作是市场营销战略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执行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计划,其工作的重点是制定和执行企业的销售策略,对销售活动进行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深入,聘任制这种用人形式日益增多。它以其人才流动较易、企业负担较轻、管理灵活等优势,吸引着众多企业与优秀人才参与其中。随处可见的招收专兼职销售人员,便是很好的例证。然而,作为一种新事物,在聘任制的实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企业销售人员管理问题,便是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销售是一个极具创新与挑战的工作,销售人员有着广泛的社会联系,接触社会上各类人物,性格上不安分因素高于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员。因而,销售人员管理一直是企业人员管理中的一个难点。销售人员管理的聘任制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企业销售人员管理难度。在聘任制企业中,销售人员普遍存在以下情形:队伍不稳、流动性太强、跳糟率高;回笼贷款不及时上缴、公款私存私用、甚至携款逃跑;兼职、截流合同;行贿、受贿;竞争中缺乏合作,等等。这些情形中,有些是销售人员管理中共同的问题,有些则是聘任制企业所特有的。它们轻者损公肥私,重者使企业亏损,甚至倒闭,后果甚为严重。如几年前,某一保健品厂驻郑市场部,受聘的销售人员携回笼货款7万元潜逃,至今贷款仍未追回,给该市场部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本文仅就上述问题的前两部分,提出一些销售人员管理的建议与方法。
一、销售人员管理相对稳定性与合理流动性相结合
销售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职业,销售业务的达成,绝不仅仅都是出于经济因素,客户与销售人员的感情因素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销售人员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销售网的建立依赖于销售人员的关系网,所有销售人员的关系网,就构成了企业的销售网。若是应聘销售人员过往匆匆,流量过大,流速过快,企业的销售网就无法稳定,企业的销售额、利润额等重要营销指标也就因此无法保持稳定。这不仅会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上的损失,也会使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弱化,企业形象受损。郑州某企业就曾因多数销售人员同时跳槽,经济效益从顶峰落人低谷。因而,销售人员管理,应首先保证销售人员的整体稳定性。
然而,销售人员的整体稳定应是相对的,合理的人员流动也是必需的。有计划的合理的人才流动,可以对销售人员产生一定的压力,激发其潜力与积极性,改善销售人员的整体素质。发达国家关于人才流动,有一个“四三三”理论,即在一定时期内,40%的人员应不借代价保持稳定,3O%的人员要尽可能使其稳定,30%的人员则要逐步地辞退。把这一理论用到销售人员管理上,就是对销售业绩突出者,企业应不惜代价留住;对于潜力较大、营销素质较高,而一时未出成绩者,也应设法留住;而对不适合作销售业务者,则应按计划辞退,以补充新生力量。销售人员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持销售人员的相对稳定,又不断进行循环流动,才能激发销售人员的进取心,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销售人员管理充分了解并设法满足销售人员的各种需求
销售人员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经济需求,又有精神需求;既有低层需求,又有高层需求。任何人的需求都不可能全部得到满足,销售人员的需求也不可能都得到满足。未满足的需求,可以使人产生两种情绪:一是抱怨情绪,另一个就是奋进情绪。从事销售人员管理工作的部门,应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因势利导,对于可能会产生抱怨情绪的需求,尽可能设法满足;对于会产生奋进情绪的需求,努力为其创造气氛,尽可能去创造它,以便在企业内,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
使销售人员产生抱怨情绪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上述不良行为几乎都与此有关,跳槽、携款潜逃便是其中的一部分。销售人员流失的原因很多,诸如企业不景气、收入不理想、生活设施不便、工作环境不佳、领导办事不公、压制人才等等。这些原因可以被大致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原因,另一类是精神原因。销售人员流失一般是综合原因。
追求经济利益,是销售人员走向或离开企业的内在经济动因。销售人员选择企业,经济上是因为加盟之后,其经济利益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销售人员跳离企业,经济上是因为另一企业可以满足其更多的经济追求。因此,留住销售人员就要使销售人员在经济利益上获得改善感。例如,三株公司十分注重销售人员经济利益的保证,其产品部经理月收人可达数千元,且无论公司经营状况如何,资金紧张程度如何,从不拖欠、克扣员工的薪水(与经济效益挂钩部分除外)。因而,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很是与众不同。相反,有一些公司,对招聘员工进行欺骗,许诺的高薪从不兑现,因而员工不断流失。
企业在满足销售人员对经济利益追求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其精神需求的满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低级需求满足之后,人们就会设法满足高级需求。优秀销售人员对其成才的环境往往是看得很重,他们渴望能够遇到伯乐,希望能有发挥才能的机会,渴望被尊重、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中会遇到种种不顺,希望被帮助。企业要明了他们的这些精神需求,并尽力去满足。
企业只有充分了解销售人员的各种需求,并对之区别对待,既注重经济利益的改善,又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才会让销售人员与企业荣辱与共,同生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