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两碗乌冬面,我吃了一碗,格格吃了一碗,面里放了一点辣椒油,好吃,格格那碗更好吃,汤都喝得只剩一点点。吃完,开始逛街。
一进商场,格格说:“五折啊,过去看看。”我说:“别看打折的东西,会让你失望的,尤其是打五折的东西,更不用看。”格格不愤:“换季才打折,你怎么什么也不懂啊。”没有办法,打折是女人的兴奋剂,商场是女人的游乐场,打折遇到女权,男人靠边站。
看到一双特别的鞋,我说这双鞋多好,格格说:“什么审美观啊,看来以后不敢让你给我买东西了。”说完咯咯地笑。我生气,不理她。
“你觉得这个衣服是不是特别好看?”格格问我,还没等我回话,格格又说:“我觉得特别好看。”这次轮到我咯咯地笑,她总是这样,有意思地抢答,抢着自问自答。其实回答这些问题我不需要思索,但是我假装思索,我一思索,她就会令我发笑。算算,还是我赚了。
旁边两个女孩子正在选皮包,一个女孩子拿着一个包对另一个女孩子说:“这个好,这个你背起来显得多洋气。”我赶紧对格格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了,我们选择衣物的时候仍然是以洋不洋气为标准,洋气是什么意思啊?”格格说:“对啊,选择衣物等东西其实主要还是看看适不适合自己,适合就增长气质,不适合再好看也没用。”格格说的对,抬头突然看到一个海报上有这样一句话:用气质高举你的旗帜。
“洋气”恐怕是中国的商场里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店老板在说,服务员在说,朋友在说,家人在说,好象进了商场人人都会说到这个词,“你穿这件衣服真洋气,这个款式多洋气,你看那个人穿的多洋气”等等。这就反映一个事实,大多数的国人还是喜欢国外的品牌,相信国外产品的品质和品位,相信那些显得“洋气”的商品(尽管可能这个产品根本就是中国货,只不过品牌名称像国外的,产品设计制作国际化了一点),以拥有“洋货”为荣,以“洋气”为消费标准,这个事实再次提醒我们明白绝大多数中国的品牌较之国外成熟品牌相比还是一个学生,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粉丝千万就敢说“青胜于兰”,还是要埋头勤学苦练,等自己也有众多门生,人人都说这个产品“真中国,有品位”的时候才敢说自己有了进步和成果。中国品牌还是应该用心用力让自己从全球市场“被动者”转换成“互动者”再转换成“主动者”,再进一步成为“领导者”。
也许,随着北京奥运这个世界将更加东方化,当这个世界更加东方化更加中国的同时,中国也应该更加开放兼容,更加现代化,最终的结果是不辩东西,全球经济都向着更加文明的地方走去。东方化、中国化、更加开放和现代化也许就是中国品牌的“转换器”,不转换,就不展宏图,就像我前些日子给格格买的生日礼物ipod一样,因为格式不对,无法播放电影,下载了一个转换器,才现图画。
逛累了,去哈根达斯吃冰淇淋,边吃格格边说:“真好吃,哈根达斯冰淇淋不腻。”我说:“你仔细品它的味道有很多层次。”快吃完的时候,格格看着一张哈根达斯的宣传单说:“呀,我们吃的是冰淇淋中的劳斯莱斯。”
又显洋气。中药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