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升华与凝华》第二次备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常见升华和凝华的实例、一些天气现象的成因
[教学难点]
认知升华和凝华的吸热和放热、分析升华、一些天气现象成因的解释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碘升华管、新旧白炽灯各一只,樟脑丸、烧杯等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音乐和自然界中的一些有关水的三态的图片
意图:让学生欣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播放雪、雾凇、霜的图片,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1)导入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
夏日炎炎河水干涸,
秋意浓浓禾苗露珠,
寒冬腊月河水结冰。
意图:通过四句诗,是对熔化、汽化、液化、凝固四个知识点的复习。
教师:刚才前面四句诗说明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能否直接相互转化呢?
教师:老师今天给大家每个小组带来了一个玻璃锤,这个玻璃锤中的是碘,大家看一下,里面的碘是什么颜色、什么状态?
学生:固态
教师:思考一下,要让固态的碘的状态发生变化,可采用什么办法?
我如果把玻璃锤放在热水中,同学们猜猜看,固态碘会变成什么状态呢?
绝大部分学生猜变成气态,有少数同学猜变成液态。
教师:再把它放入冷水中,又会变成什么状态呢?
你们每个小组都有两个烧杯,一杯是冷水,一杯是热水,一个盛有碘的玻璃锤,那么让我们来试试看。注意,同学们要观察清楚实验前是什么现象,实验中你又看到什么现象,实验后你又看到什么现象。
教师:(实验)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紫色越来越来浓。
教师:紫色的是什么?
学生:气体
教师补充是碘蒸汽即可。
教师:放入盛有凉水的烧杯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紫色变浅,变成固态碘。
教师:让我们一起再来看一下过程。
实验探究记录
1、实验前,在玻璃器皿里你观察到什么?猜想把碘加热会 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给玻璃器皿里的碘加热,杯中看到什么现象?
3、停止加热,在玻璃器皿看到了什么现象?玻璃器皿有无液态碘?
4、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提出升华与凝华的概念。
教师:把玻璃锤放入热水中,固态碘变成气态,再放入冷水中,慢慢的又会变成固态,你能够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教师:老师这里还给大家带来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的现象,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四个现象:隆冬时节,针雾的形成
冰棍外表 “白粉 ”的形成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卫生球)会变小
冰冻的衣服晾干
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解释四个现象,注意要及时评价,包括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升华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人工降雨。
播放人工降雨视频。
教师:哪位同学能解释人工降雨是怎么一回事吗?
讨论:1、
灯泡为什么会变黑。
(到此学习了六种物态变化,复习相关的知识,将知识应用于生活。)
2、 想想议议
㈢、课堂小结
㈣、课外探究
讨论:你能利用电冰箱制造出露、雾和霜吗?叙述具体方法,小组讨论,具体实施要求课外去做,然后全班交流。
探究设计意图: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所喜爱,并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发,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 升华与凝华
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吸热
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放热
二、一些现象
1、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2、物态变化的分析
三、六种物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