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创业明星”推动营口市创业浪潮

33岁的盛国家7年前在营口市星光社区团委的帮助下办起了兴盛汽车修理部,门脸虽不太大,但是找他修车的人却不少。他说,如果不是团组织的帮助,现在他还在给别人打工呢。兴盛汽车修理部红火了,盛国家找到社区请求义务带徒弟。星光社区的同志说,走上了创业之路后,盛国家不忘回报社会,很多人都来他这里求教。

  营口地区团员青年有40多万人。扶持青年创办企业,为更多的青年在创业的道路上打一块基石,送上马走一程,成为营口各级团组织开展“青春创业行动”的主旨。为带动更多的青年人创业,几年来,营口先后挖掘创业典型200多人,使自主创业成为营口青年就业的首选。

  搭建创业平台

  在营口,有创业激情的青年总会得到切实可行的指导。营口市站前区八田地办事处富强社区最先在营口市推出了创业带头人培训。“开办企业怎样选项目,项目怎样进行营销,怎样确定客户群,如何融资和贷款”等等,这些操作层面上的东西,在培训班上都会得到实实在在的答复。据了解,像这样的专业技能培训,营口2005年共举办了18期。而这只是营口为有志青年搭建创业平台的一部分内容。

  为做好青年的就业创业工作,营口首先成立了青年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做好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方案,激发青年的创业热情,交流创业体会,加大了培养青年创业带头人的力度,对创业青年进行包括项目选择、资金筹措、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在内的创业培训。

  与此同时,在营口市商业银行的支持下,营口全面启动了“青年创业基金”,在营口市开展优秀创业方案策划评估的基础上,按照基金使用办法对创业青年提供资金帮助。并充分利用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记者协会的人才智力优势,为正在创业的小企业号脉、策划,在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对创业青年进行扶持。

  据统计,仅2005年,营口就完成了5300人次下岗失业青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实名制就业培训,实名制安置4400余人,建立了5个青年创业基地,对1000名大中专学生进行了毕业就业和创业指导培训。

  涌现创业明星

  43岁的于瑞林现在是营口瑞祥德食品工业公司总经理,曾荣获“省创业带头人”的称号。1997年初,一夜之间,于瑞林由营口市机电设备总公司副总经理变成了下岗职工。那年他34岁。1997年4月,经过市场调研和深思熟虑,他拿着家中所有积蓄2.4万元和借来的6000元,开起瑞祥德饺子馆。72平方米的小店,算他在内6名员工,由于饭菜可口实惠、热情真诚待客使小饺子馆生意红火,瑞祥德饺子一出世就以“皮薄、馅大、味道鲜”有了好口碑。1997年10月,瑞祥德速冻水饺问世,他把原单位的下岗人员聚到身边,一起骑着自行车,挨个商场、酒店、超市推销。凭着特色、质量,饺子很快打开了销路,生意格外红火。1998年5月,瑞祥德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员工由6名发展到60多名,其中90%以上是下岗失业职工。如今的“瑞祥德”饺子,年产量突破150吨,在营口市场占有率达90%。速冻食品由单一的饺子发展成8大类30多个品种,先后荣获“辽宁省放心食品”、“辽宁名优食品”等称号,同时销往盘锦、鞍山等周边城市,韩国客商也找上门来,与老于联系出口事宜。

  在营口,像于瑞林这样的创业明星还有200多人。他们涵盖了城乡各个方面,包括青年工商创业带头人、青年科技务农带头人、青年农业产业化带头人、农村青年经纪人。他们当中有孩子妈妈,有国企的中层干部,有农村的养殖大户,还有营口第一个男保姆等等,他们既是普通的劳动者,又是艰苦奋斗的创业者,这些创业明星的事迹在营口得到了大张旗鼓的宣传。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创业典型激发了营口青年的创业意识,使“先就业、再择业、创大业”的理念深深植根于营口青年的头脑当中。

  带动创业浪潮

  28岁的孙辉一,4年前从大连医科大学口腔系毕业,后来应聘到外地一家医院工作,收入还不错,也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他总觉得如果自己开一家诊所的话更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他回到营口,找到西市区得胜办事处的同志谈到自己的创业想法。街道团委表示支持,并且建议:因为辖区准备动迁,在这里建诊所有一定弊端,最好把诊所选在站前区。益康口腔诊所开业将近两年,他把诊所经营得有声有色。[Page]

  与孙辉一一样,在创业明星的带动下,自主创业已经成为营口青年就业的首选。在营口市举办的许多专业技能培训班上看到,无论是市场营销、汽车维修,还是畜牧养殖、手工编织,都会吸引成群青年的目光。他们说,来这里就是要学得一技之长,为自己将来的创业打下根基。

  据不完全统计,在营口,像孙辉一这样选择自主创业的青年已达5000余名。他们正逐渐成为营口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并带动更多青年加入到创业浪潮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