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路明集团和她的老总肖志国,先要从两间奇妙的成果展示厅说起。
一间摆放的是各种各样的物品,一间是模仿黑暗状况下的公共场所。开着灯时,一切与平常物没有区别。突然,工作人员关上所有照明物,室内漆黑一片,奇迹发生了:房间里摆放的各种物品,塑料桌、塑料椅、玉石首饰、陶制工艺品,甚至连镶嵌在镜框里的工艺画都发出光泽。或晶莹剔透,或五彩斑斓。肖志国拿起一个造型美观的玻璃酒杯,酒杯闪着暗暗的淡绿色光,“葡萄美酒夜光杯”,在这里不是神话。
在模仿的公共场所中,一片漆黑后的一些安全标识,像是“指路明灯”,立刻展现在“迷路人”面前。可以想象,假若电力系统瘫痪,这些标识就是救命的引航灯。火灾、海难或其他危险时分,这种发光材料真的能成为“救命符”。
创业艰难难在市场
肖志国今年只有38岁,长着一张圆圆的“娃娃脸”。这位中国科学院1988年毕业的研究生,本来有稳定的工作、有优越的科研条件。他的发现与第一代自发光材料的发现者居里夫人发现镭极其相似,也是在实验室里,一次实验中偶然放释现象让他灵感突现,他隐约地感觉到一种以稀土为载体的碱土铝酸盐有可能有着能蓄光又能释放光的功能,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将是个世界级的难题破译!然而没容他再系统地诠释这一发现,他毕业了。
我们不难把他看作发明家――发光材料的许多发现和成果,确确实实是他的科研成果,也是路明集团“起家”的主要资本。但我们更愿意看到他的企业家“本色”――从1992年创业,至今已经从“一穷二白”走到了颇具规模、几亿元营业额的同业“领头羊”。
开办企业之初,几个志同道合者、一间“东倒西歪屋”,决定了肖志国没有退路的创业征程。最艰难时,工资根本发不下来;靠的是一位打字员拼命加班多打些字,用打字换来的微薄所得,勉强给大伙发点生活费。
最初的一笔“大生意”,是一份几万块钱的订单,这份现在可能不愿做的“小打小闹”,当时让创业者们欣喜若狂,一下子重树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