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非洲种菜去(一)

  如果你是国内的一个老板,开着一个生意不错的小店,你愿意去非洲的苏丹种地吗?恐怕所有人的回答都是:“我有这么傻吗?”
  可是,有一个农民出身的武汉小老板却偏偏这样做了,他跑到土地贫瘠的苏丹当了农民!谁能料到,在短短的4年间,他不仅改变了该国青菜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使许许多多的苏丹人和在苏丹的外国人都吃上了以前很难吃到的青菜,而且自己还赚了1000万元,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人们不禁要问:他是怎么知道在苏丹种蔬菜能发财的呢?难道,在苏丹种蔬菜真的那么容易发财吗?
  突发奇想,跑到苏丹去种菜1974年6月,张峰华出生在湖北省孝昌县丰河乡张家村。1988年,年仅14岁的他随父母来到武汉东西湖区荷包湖农场,承包了一块地种菜。到19岁那年,张峰华就俨然成了一个老练的菜农。
  然而,张峰华不甘心一辈子做农民,便跑到汉口,在一个玻璃店里打工。1995年,他终于自立门户在汉口惠济路开了一家玻璃店,收入颇丰,并谈了个武汉的女友。
  2000年2月,已经26岁的他准备结婚时,一个在中国石化所属一家公司工作的同村老乡从非洲苏丹回国,来武汉看望他。闲聊中,老乡向张峰华谈起了苏丹的情况,说自己在那里每个月可以拿600元美金。张峰华很纳闷他为什么要回来,老乡说:“没有青菜吃,每天吃得最多的菜是土豆和大葱,实在受不了!我们有不少人都回来了!公司给我们打牙祭的青菜,据说是从欧洲空运来的!”
喜欢刨根问底的张峰华便问他那里为什么没有青菜,是不是因为太旱没有水。老乡说:“要说水嘛也不缺,尼罗河就从苏丹穿过,可当地就是没有人种菜。”这时,张峰华突发奇想:如果我跑到苏丹种青菜,那不是可以发财了吗?
  可是,苏丹毕竟远在非洲,不是想去就去得了的。不过,从那以后张峰华便开始留意苏丹的情况,并得知自1998年中苏两国政府开始石油互利合作以来,有很多中国人到苏丹淘金,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随处都可以看到中国人。后来张峰华在网上了解到,尼罗河边的磷酸性膨胀红土不但含有大量沙石,而且漏水不保肥,不宜种青菜,故而当地的苏丹人从来不种青菜。然而,有种菜经验的张峰华不相信那里的土地种不出青菜,他想:“自己老家的地也是在山坡上,父亲对如何涵养水分很有办法,而这些办法自己也早就掌握了,为什么不跑到苏丹真刀真枪地去试试呢?
  2000年6月,张峰华跑到武汉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咨询有关中国公民到苏丹的手续。该办公室的人告诉他,因为中苏两国外交关系良好,苏丹政府很乐意中国人去投资做生意,政策十分优惠,手续也十分简单,只需到北京的苏丹驻中国使馆办个手续即可,一个星期就可以办下来。凡是到苏丹进行商务、旅游和参加会议的人,他们都会发给签证,签证费每人仅433元人民币,签证有效期一般为3个月,在苏丹逗留的期限是1个月。如果到了苏丹还想延期逗留的话,还可以通过设在苏丹酋都喀土穆的护照和移民管理部办理。这下,张峰华真的动心了。
  可是,真要去苏丹种地,对于张峰华来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女友答应吗?自己辛辛苦苦开起来的玻璃店难道关门吗?果然,女友一听说他要去苏丹种菜,大声惊呼:“你吓我,你大小也是个老板,好好的要到非洲当农民,这太离谱了吧?!”可是张峰华铁了心要去苏丹,他说:“现在国内的生意都不好做,这样搞下去,只能混个生活,一辈子都莫想发财。要发财就不要瞻前顾后,没有胆量什么事都搞不成!我不愿意一辈子都守着这个小摊子,你跟我结婚后也翻不了身!”接着,他又向女友详细分析了此行的可行性,细列了三条:第一,先只办个一个月的旅游签证,摸摸情况,不行就回来;第二,苏丹有很多中国人,语言并不会成为最大问题;第三,苏丹的青菜确有市场,而自己是个有经验的‘老菜农’呢。
  女友知道男友做事胆大而心细,也了解他的性格,认准了的事情,谁也拉不回头。她不再阻拦他了,而且开始帮他张罗去苏丹的各种准备事宜。他们商量好,武汉的玻璃店继续开,由女友打理,给自己留条后路。
  在以后的日子里,张峰华既学英语,也学阿拉伯语,整天都在苦读。2001年春节过后,张峰华拿到了旅游签证,怀里揣着12000元,启程远赴苏丹一那个陌生而充满希望的非洲古国。
  没有料到,杂草发酵如此难2001年3月4日,张峰华抵达苏丹首都喀土穆。在这里,他果然很容易看到黄皮肤的人;更让张峰华兴奋的是,他居然碰到了一个武汉女孩。那一刻,张峰华真是太激动了!从这个女孩嘴里,张峰华得知这里有不少武汉人,他们常常互相联络和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