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金属包装行业发展的综合情况看,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快速增长,以及目前的调整恢复了稳定增长后,已基本形成了包括广州、深圳、珠海、香港在内的大珠江三角、江浙沪长三角和京津渤海三角等三个金属包装产业带,以及福建、山东、四川等三个热点地区。金属包装的整体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国际上通用制品我们都能生产,“一流产品、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局面得到了改观。金属包装已从分散落后的行业发展成为拥有一定现代化技术装备、门类比较齐全的完整工业体系,一批跨地区的产品新、规模大、效益好的金属包装龙头企业开始涌现,并在杭州设立了“中国印铁包装容器开发生产基地”。伴随着快速发展,也显现出产品技术和性能方面同质化竞争、低水平重复投资等行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随着下游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品牌形成和发展需求对包装的依赖性和档次的要求进一步增强,金属包装企业更加倾向于向有经验的老客户销售,规模客户捆绑,与跨国公司合作。竞争趋势除了质量技术因素外,变得更加以成本导向、服务导向、本土化就近配套方便性导向为主的竞争。这些变化催生了金属包装产业的成熟转化,使行业龙头企业有了更多的成长机会,预示着整合发展新时期的到来。
目前存在的问题
金属包装业经过长足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门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及出口包装不断变化和升级的要求相比,在质量品种、新产品技术含量、包装出口能力、技术开发水平及规模布局、人才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主要体现在:
l、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较低
目前,我国大约有1500家金属包装企业,年耗用马口铁近145万吨。其中,万吨以上企业不足60家,仅占4%,平均每家企业年耗用马口铁仅为1200吨。如最大规模的中粮包装(杭州中粮美特、无锡华鹏瓶盖、广州番禹美特)年耗用马口铁也仅为7.5万吨,产销8亿元,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另外,企业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粗放经营的状况。如金属印刷产品,国外大多普及了uv多色连续高速印铁,而国内还停留在单色、双色、油气烘房的传统印铁方式,低效、高耗、环境污染、几十年不变的局面与当前国际印铁领域实行“印前数字化网络化,印刷多色连续高效化,印后多样化自动化”的发展要求相比明显处于落后状态,缺乏国际竞争的优势。在制桶方面,国外已普及超薄铁制罐、微卷封工艺和异形罐、柔性化生产方案等。将制罐壁薄降至0.07~0.13mm,从而大大节省用材,降低资源消耗改变了单一柱形罐的老面孔,发展时尚多样的异形罐。而我国大多还使用0.20mm以上的马口铁制罐,异形罐的开发还处于研发和市场试验阶段,处于相对落后状态。
2、一般产品产能严重过剩,优质高档精品产能明显不足
目前,我国两片罐生产线有26条,年加工生产能力110亿只,而实际需求仅为70亿只,开工不足i三片罐有200多条生产线,速度为400—1200罐/分,综合产能为250亿只,年,而实际需求仅为80亿只,供需比例为3:1;皇冠盖设备近300条,其中引进和国产各半,速度分别为11、14、27万个/小时,年总生产能力达到750亿个,而实际需求仅为400亿个,供需比例为2:1。仅此三项,足见一般产品生产能力过剩、重复投资的严重程度。但另一方面,能生产小容量、超薄型罐、自热自冷罐、各种适合超市货架效果的异形罐、精品罐的企业又太少。罐形单一,几十年不变,难以满足包装时尚化发展的要求,制约了金属包装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