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塑料包装的“大跃进”——专访法国西得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屈汇铭先生(一)

在塑料包装开发之前,陈列于货架上的液体产品如饮料、啤酒等,几乎都是装在同一款式的玻璃瓶或罐厅内,形象千篇一律,缺乏品牌个性。然而,塑料包装材料的出现,带来非比寻常的震撼。发展至今,塑料包装材料尤其是PET聚酯材料,似乎已取代了玻璃瓶或罐厅等传统包装的主导地位,被广泛应用在液体包装上。形形式式的包装设计陈列在货架上,给超市带来了蓬勃的生机。
  在未来的日子,PET这个包装新秀,在开发路线上又会出现什么突破?为了寻找这问题的答案,本刊特别访问了行业先驱法国西得乐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屈汇铭先生。

无菌灌装掀巨浪
  屈汇铭指出,中国饮料的生产包装正在转型,由热灌装向无菌灌装进发。无可否认,热灌装在中国红极一时,一般用于灌茶饮料、果汁等。热灌装技术的关键在于吹模机,而灌装机的设计则相对次要。用于热灌装的PET容器,需要承受一定的高温,因而局限了瓶子的形状设计。此外,PET材料在吸湿后,其耐热性能有所下降,瓶身容易变形。市面上不难发现有凹痕的瓶装饮料,通常会被认为是搬运时造成,但有些凹痕却是灌装时产生的,这是由于瓶子耐热性能不良而引致。
  在未来的日子,热灌装市场份额将会逐步收窄,取而代之的是无菌灌装。无菌灌装的关键设备是灌装机,要确保灌装无菌,必须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目前,无菌灌装多用于高卫生元素的产品、低酸产品、牛奶等。不少饮料巨子都十分看好无菌灌装技术,并已积极开发无菌灌装饮料。无菌技术的优势十分明显,瓶子形状设计灵活多变,有助形象推广。值得一提的是,欧美的省巢和达能、可口可乐都已应用无菌技术。
  无菌灌装的市场潜力广阔,国内近期也存在不少商机。部分著名的咖啡及奶茶生产商,也正准在中国建厂,由于其产品稳定性较低,密封程度欠佳时细菌会很容易在瓶顶空间内滋生,因此不适合采用热灌装生产;又例如台湾的麦子茶,需要良好的卫生条件,而热处理则会破坏口感和营养;在乳品方面,热处理同样会带来乳化问题。对于上述情况,均可以通过无菌灌装技术来解决。

涂层技术显新意
  作为啤酒第二大生产国的中国,啤酒市场增长明显蓬勃迅猛。啤酒传统上都是以罐厅或玻璃瓶包装,前者的阻气性要视乎瓶盖与瓶身之间的密封程度而定;至于后者,特点是成本低、阻气性好,但却易破碎、危险性大,而且瓶射过重,不够便利。使用玻璃瓶包装,货存空间需求大;再者是清洗费时,更要耗用大量污水,造成环境问题;此外,玻璃瓶的运送需要使用周转箱。仓储和运送成本因而增加,资金积压不利企业运作。相反,如改用PET瓶,可以在需要时才进行吹塑,仓储空间几乎等于零。屈汇铭更举出一个相当有趣但言之成理的例子,用以说明PET材料比玻璃更适合作为啤酒包装。一般的醉酒闹事事件,通常都会把玻璃作为攻击武器,而采用塑料瓶盛载啤酒,其杀伤力便可大大减低。一些西方国家基于安全理由,规定参观球赛的观众不准携带玻璃容器进场,以减低暴动时的伤亡情况,原理也是同出一辙。
  虽然如此,PET材料也有显著的弱点,就是气密性问题。随着Actis内涂层技术的开发,西得乐公司终于找到了适合啤酒的理想解决方案。这个概念已受到西方国家的欢迎,但要在中国推行却有一定难度。屈汇铭作出这样的解释:首先,中国的啤酒以熟啤为主导,共占超过90%的市场份额。与纯生啤酒的工艺不同,熟啤涉及巴氏杀菌,要改用PET材料包装,便需要作巨大的投资。此外,国内大部分生产线较为老旧,难于配合内涂层技术,只有国外进口的新型生产线,才能简化加工工艺的改动。另一点必须关注的是,PET的成本始终要比玻璃昂贵。
  新概念的推行是需要时间的,这不会是明年或后年的事,但屈汇铭肯定地说,Actis会在未来取得成功。目前,德国、法国和美国都在啤酒包装上使用了Actis内涂层技术,而在中国还没有人敢于作先头部队,市场都在静观其变,只要那一家啤酒生产商愿意行第一步,市场受到压力后,其他生产商便会争想仿效。顺道一提,关于环保问题,西得乐曾邀请Napcor及Wellman两家公司对Actis材料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其再造粒子的纤维结构与原材料差不多,是可100%循坏再造的材料,不会对环境带来沉重负荷。
  液体包装的一个重要考虑是表面面积与体积比。体积愈小,表面面积与体积比则会愈大,加速气体流失,存气问题因而成为PET小容量包装的大敌。尤其是在中国南方,温度和湿度相对较高,仓库环境差,储存过久的PET瓶会出现漏气和底部爆裂现象,影响产品货架期。当气体流失后,碳酸饮料只剩下糖水,而啤酒会变成苦水,风味难于接受。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借助涂层技术来解决。在巴西和南美,由于采用Actis Lite淡涂层技术来改进气体阻隔性,碳酸饮料可以被装在250毫升和350毫升等小容量PET瓶内销售,货架期得以维持25周;相反,如果不添加涂层,二氧化碳会在5周内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