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

时间:2020-12-08 01:09:50 诗词鉴赏

'【篇一】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一、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改革的领袖,在散文、诗词及文学批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2、生字读音:

环滁(chú)琅琊(lángyá)辄(zhé)林霏(fēi)开岩穴暝(míng)伛偻(yǔlǚ)山肴(yáo)野蔌(sù)射者中(zhòng)觥(gōng)筹交错颓(tuí)然阴翳(yì)

3、重点词语解释:

(1).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环:环绕。环:包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

(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飞泻。

(4).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

(5).名之者谁名:命名。(6).饮少辄醉辄:就。

(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

(9).云归而岩穴暝归:聚集。(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回家。从:跟从。

(11).吾谁与归归:归依。

(1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香花。发:开放。

秀:草木茂盛。繁阴:形成浓阴。

(13).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背着东西的人。(14).休于树于:在。

(15).山肴野蔌肴:野味。蔌:菜蔬。(16).宴酣之乐酣:尽兴的喝酒。

(17).非丝非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18).弈者胜弈:下棋。

(19).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

(20)颓然乎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21).树林阴翳翳:遮盖。(22).鸣声上下上下:指树林的上面和下面

(23).太守谓谁谓:是。

4、重点句子翻译: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3)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译: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在出游啊。

(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站着或坐着

大声喧哗的,是欢悦的众位宾客。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这是喝醉了的太守。

(5)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宾客跟从太守回去。树林茂密阴蔽,到处的叫声,是

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二)内容主旨:

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三)重点把握:

1.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

2.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4.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5.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6.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7.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8.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9.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请仔细找一找,说说自己的理解。

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四、知识点归类:

1、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

野芳发而幽香芳:古义:花朵今义:芳香

山间之四时也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2、一词多义:

①而:表顺接的连词,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表并列的连词,泉香而酒冽;表递进的连词,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表时间的连词,不久,已而夕阳在山。

②绝: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到极点,以为绝妙;

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③也: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用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④之:助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

代词,名之者谁?

⑤酿泉:名词,泉的名称,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宾动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

⑥乐:快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趣,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⑦秀: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佳木秀而繁阴。

⑧意: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⑨临: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到,临溪而鱼。

⑩名: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⑾穷:①乐亦无穷也:尽。②欲穷其林:走完。

⑿归:①云归而岩穴暝:归集,聚拢。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

3、词类活用:

①山行六七里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

③名之者谁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④自号曰醉翁也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⑤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动词。(后乐)乐趣,名词。

4.特殊句式以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译: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呼唤,走在后面的人答应,弯着驼背的老人,领着的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就是滁州的人们在游山啊。)

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使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译:醒来后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时能够同享那乐事,清醒后能够用文章记述那乐事的人,是太守。

判断句:

①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译:滁州四面都是山。)

②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译:这明晦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是琅琊也。)

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乐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译:领

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饮酒上。)

【篇二】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醉翁亭记_知识点整理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

一、段落大意与内容主旨:

(一)全文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

第二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

第三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

第四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

(二)内容主旨:

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二、理解默写

1.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乐”字贯穿全文。

2.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

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

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

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

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2)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答:由远到近。

(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4)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6、理解背诵。(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6)概括本文的主旨。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1)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7、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3、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4、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5、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请仔细找一找,说说自己的理解。

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6、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作者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

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

(1)亭之概况(环境、亭名由来),抒发“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2)亭之美景(自然美:朝暮图、四时景),“乐亦无穷”;(人情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太守醉)照应“乐亦无穷”。

(3)游亭之乐(游人去,禽鸟乐;大守乐其乐——与民同乐)(主旨)

7、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各抓住了什么特点?

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8、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为了写“太守宴”创造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9、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

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1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10、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字,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蕴涵。

【篇三】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文学常识:

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主题思想:

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

三、结构梳理:

第一段,引入:

亭的周边环境: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有亭翼然

亭名的由来: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第二段,写景:

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总归为“乐亦无穷”

第三段,写游写宴: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第四段,写归: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

太守归,宾客从→游人去,禽鸟乐

三种乐:禽鸟→游人→太守

结尾:道出姓名,揭开谜底。

四、其他要点:

1、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3、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4、概括本文的主旨。

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

5、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6、太守因何而乐:

太守因为美丽的山水景色和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而感到快乐,为与众人一同畅游而快乐,总之是与民同乐。

7、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②“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一、生词

环滁(chú)林壑(hè)琅琊(lángyá)饮少辄醉(zhé).....

岩穴暝(míng)伛偻(yǔlǚ)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

觥筹(gōngchóu)射者中(zhòng)弈者胜(yì)颓然(tuí)阴翳(yì)......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

二、词语解释:

1、环滁皆山也:环绕。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

3、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

4、太守自谓:命名。5、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

7、云归而岩穴暝:聚集。8、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发,开花。...

9、佳木秀而繁阴:开花,滋长。10、风霜高洁:风高霜洁,天高气爽。.

11、至于负者歌于途:背着东西的人。12、休于树:休息。...

13、山肴野蔌:菜蔬。14、杂然而前陈:摆开。..

15、宴酣之乐:宴会喝酒的乐趣。酣,尽兴地喝酒。....

16、颓然乎其间者:精神不振的样子,醉醺醺的样子。..

17、树林阴翳:遮盖。18、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以„„为乐。..

19、太守谓

谁:是。

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③颓然乎其间者..

古义:醉醺醺的样子

今义:颓废的样子

④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香花

今义:芳香

4、节奏划分: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③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⑤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5、重点语句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判断句式)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判断句式)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枝叶茂密成阴,鸟到处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乐呀!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写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11)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判断句式)

译: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山谷显得昏暗,或暗或明,变幻不一,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色。

1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判断句式)

译: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

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一、文学常识: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公安派”“公安三袁”之一。

二、主题思想:

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表达了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三、结构梳理:

第一段:写北京附近早春的风沙天气。

第二段:写满井早春的景色,以及作者游满井的喜悦心情。

第一层:交待出游日期、气候、同行者及出游路线。

第二层:描写满井的自然春色。

第三层:写春色中人与动物的活动。

第四层:表现作者欢快的心情。

第三段:表述了自己乐于有此闲情出游。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

四、其他要点:

1、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巧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例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水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水光的明丽清澈,贴切而有新意,表现了作者

【篇四】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中考总复习《醉翁亭记》知识梳理

《醉翁亭记》知识梳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欧阳修,是北宋代文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死后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2.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是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时所写,它的姊妹篇是《丰乐亭记》。

3.本文体裁是记。全篇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

二.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环.滁皆山也:环绕

林壑.尤美:山谷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

渐闻水声潺潺..:流水声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倾泻。从。

有亭翼然..:象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于泉上者:靠近

作.亭者谁:建造

名.之者谁:命名

饮少辄.醉:就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得.之心:领会

而寓.之酒也:寄托。

日出而林霏开..:雾气。消散。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昏暗。晦.明变化者:暗

野芳.:香花

发.而幽香:开放

佳木秀.而繁阴: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山间之四时.也:季节

而乐.亦无穷.也:乐趣。穷尽。负.者歌于途:背

伛偻..提携:腰背弯曲,这里指老人。

临.溪而渔.:靠近。捕鱼。

泉香而酒洌.:醇清。

山肴..野蔌.:俗称野味。菜蔬。

杂然而前陈.者:交错的样子。摆开。

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弈.者胜:下棋。

觥筹..交错:酒杯。酒筹。苍颜..白发:脸色苍老。

颓然..乎其间者: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已而..夕阳在山:不久

太守归而宾客从.:随从,跟从。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树林阴翳..:遮盖

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太守谓.谁:是

三.理解性默写

1.写醉翁亭丰姿的句子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5.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破题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7.表明全文主线(微露主旨)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文章的主旨句(醉与乐相统一的句子;画龙点睛)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9.最能体现滁人游山欢乐的句子是:前者呼,后者应。

10.表明太守宴是就地取材的句子是: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11.描写众宾客欢乐的景象的句子是: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2.写众宾醉罢晚归情景的句子是: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3.写众宾归后的情景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

14.写太守乐与众乐不同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5.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的句子是: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6.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回答。)

四.出自本课的成语

1.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酒宴场面非常热烈。

2.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九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3.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表示事情出现转机。

4.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酒中。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

或另有所图,别有用心。

五.问答题

1.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1)醉翁亭的自然环境;(2)命名缘由。

2.作者写醉翁亭是怎样落笔,一步步自然入题的?

——从山落笔,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自然入题。

3.第一段写了哪些景?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山、泉、亭。

由远及近,由大到小。

4.为醉翁亭作记,为什么还要写到山和泉?

——由山引出泉,再由泉引出亭,既介绍了环境,又为写亭作了自然的铺垫。

5.为什么作者在开篇要写到亭名的由来?

——由述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间,在与民同乐之中,为下文主旨的出现作铺垫。

6.段末为什么说“太守”,而不称名?

——为文末具名埋下伏笔。

7.在你看来,欧阳修自号“醉翁”的用意是什么?有什么依据?——一方面表明他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他要寓情山水以排遣郁闷。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以百姓之乐为乐,被百姓之乐陶醉。

8.以简短的话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写山间朝暮、四时的不同景色。

9.第二段分别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六幅画面。

朝景:日出而林霏开。暮景:云归而岩穴暝。

春景:野芳发而幽香。夏景:佳木秀而繁阴。秋景:风霜高洁。冬景:水落而石出。

10.第二段在描绘景色时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从哪些感官角度来写景的?

——时令不同,季节不同,景色的特点不同。

视觉、听觉。

11.第二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分--总。

先写山间之景,再写景中之乐,强调了"乐亦无穷"。

12.第二段把山水之乐具体化(总收之笔)的句子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抒发了作者被美景陶醉时的欢乐心情及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篇五】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醉翁亭记文言知识点

《醉翁亭记》重要知识点

一、虚词注解

(一)“而”用法:

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

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

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

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

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

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

11.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

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

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

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

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

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二)“之”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

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

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

5.山水之乐:助词,的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

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

8.宴酣之乐:助词,的

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二、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3.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4.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

6.至于负者歌于途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

7.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8.太守宴也宴:设宴,名词作动词

三、古今异义词

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愿望,心愿】

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

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暮而归:回来

2.谓:

太守谓谁:为,是

太守自谓也:命名

3.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

临溪而渔:靠近

4.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

5.乐

山水之乐: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快乐【第一个“乐”】

6.而

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杂然而陈前者;表修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

五、特殊句式

1.倒装句: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状语后置句)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2.判断句:

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也。(“也”表示判断语气。)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庐陵欧阳修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3.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篇六】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语文复习学案

《醉翁亭记》

一、文学常识

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2.题解: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耶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二、重点字词

①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②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去若夫淫雨霏霏雨和雪繁密的样子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③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坐落在高处④谓太守自谓称

临溪而渔靠近,在„„旁边太守谓谁是

⑤乐山水之乐乐趣

乐其乐以„„为乐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

⑥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表顺承关系。

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表修饰关系

泉香而酒冽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连词,表顺承关系。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关系。

⑦也环滁皆山也表肯定陈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判断。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表解释。

⑧乎颓然乎其间在⑨于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吗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在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到⑩之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助词,无实意⑾其其西南诸峰代滁州城

名之者谁代指醉翁亭颓然乎其间代众宾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太守之乐其乐他的,指太守的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乐趣醉能同其乐大家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助词,无实意

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故自号醉翁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杂然而前陈者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做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

三、文意理解

1.文中成语:【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2.用文中原句填空

①概括本文的主旨。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②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③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④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⑤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⑥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⑦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⑧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是: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3..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以思想感情——一个“乐”字贯穿全文。这篇课文,抓住“乐”这条主线,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4.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其余三幅俱是陪衬,为了突出“太守醉”,“醉”在与民同乐,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旨意。

5.简要阐述本文中“醉”和“乐”之间的关系。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作者因乐而醉,醉又增添了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于“乐民之乐也”(与民同乐)。

6、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

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是分不开的,体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7.作者用乐贯穿全篇,请问总计写了哪几种乐?从文中看,太守因何而醉?

答:作者写了五种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太守因山水而醉,因喝酒而醉,因与民同乐而醉,也因治理好滁州让百姓生活快乐而自我陶醉而醉。(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8.“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排遣抑郁”回答即可。

示例①:表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示例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示例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9.“醉翁之意„„得之心,而寓之酒”一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引出“乐”字,自然过渡到抒发胸臆,并以“乐”为主线,把全篇各部分串连起来,形成统一的艺术整体。

10.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答:悠然自得豁达大度宠辱不惊(符合要求即可)

11.《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醉翁亭记》洋溢着与民同乐的和谐之音。《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桃花源记》飘逸着宁静祥和的理想之风。

12.同为逆境中的借景抒情寄意之作,你认为《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在思想感情的表现上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相同点: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积极进取,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不同点:《醉翁亭记》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侧重表现欧阳修与民同乐、豁达乐观的精神,但也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岳阳楼记》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境界

附本文的构思:

1、先交待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与命名由来。

①亭的环境: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由远及近)

②命名由来:作亭者→命名者→命名之意→山水之乐

2、再观赏醉翁亭朝暮、四时之景的无穷乐趣。

①景:朝→暮;变化无穷;春→冬,景色各异。②赏景:朝往暮归,其乐无穷。

③描述太守与滁人、众宾游山同乐的情景和乐趣。

3、绘“与民同乐图”

滁人游:兴高采烈,生活富足太守宴:众人动手,就地取材

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太守醉:与民同乐,心满意足

4、最终收束全文,点明主旨

①归时景象:太守归→禽鸟乐(山间夕照全景)②点明主旨: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醉”“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