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之余会翻翻一些幼教杂志,了解当前的幼教动态,在学习同行们的专业之余也会梳理着一些为自己所用的内容。《上海托幼》便是时常翻阅的一类书,其中的相约名师栏目常会刊登一些上海的名师对一些常见的教育现象或是一些教育问题的思考,虽然从没有机会与这些名师近距离的接触,但从这些文字中却让我感受到了她们的儒雅与端庄,更让我感受到了这些名师所蕴含的深厚底蕴。
在近期应彩英老师的《模仿,从哪里做起》一文中,她从近期爆到不行的《中国好声音》的模仿歌手说起,肯定了模仿是通往成功的一条有效途径,但让人印象深刻记忆忧新的却是智慧的模仿,不可忽视的仍然是自身的特点与优势。
明星的出道模仿是这样,作为我们老师的教学模仿何尝又不是呢?应老师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模仿时会首先思考"为什么"。如为什么用3张桌子而不是4张桌子,为什么用图片而不是用幻灯片、为什么要先问候做而不是先做后问、为什么是教师与孩子互动而不是孩子彼此间互动等。经过这样的一番思考,教学的过程、方法虽然是模仿的,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是清晰明了的,因而现场教学才能做到出境不变和从容淡定。的确,有些老师在看到了一些精彩的活动常会觉得激动不已,谈论得头头是道,但在请她再次模仿着上一遍时却让人觉得说得远比上的好,究其原因正是这种模仿的执教仅仅停留在了对教学方法、策略的模仿,而往往会忽视了选用这些方法和策略背后的真正的原因,忽视了这些老师如此精彩背后的底蕴。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去品、去思这些精彩背后所蕴含的内容,那么相信我们的模仿中也透露出了智慧的火花,相信在一次次模仿后我们将会实现超越。
分享一下应老师的一段话:别人的教学风格很奔放,自己做不到那就着眼于营造优雅的课堂气氛;别人的教具设计得很"炫",自己擅长画画那就边说边画;别人口齿伶俐能说会讲,自己内秀巧手就多做示范……同样是模仿,教学活动依然能带给大家别样的风采。
不管是别人多精彩的,我们的模仿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如去商场买衣服一样并不是越贵、越漂亮越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衣服如是,教学活动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