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不论对自然、社会还是自身,总会不断发现“崭新的世界”,例如自然科学上发现的“海底世界”“电力世界”“低温世界”“超导世界”“太空世界”等。在发现的每一个“新世界”里,情况都与当时的常规生活环境迥然不同。
在“太空世界”里,不分上下,把茶杯倒过来水不会流出;气球可以沉入水底,铅块能够浮出水面;向金属的熔液里充气,能够得到像木材一样轻、像钢铁一样坚硬的泡沫金属……
我们人类自身也存在着一些未被完全了解的“新世界”,其中“婴儿世界”最为奇特。正如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儿童是人生的另一极。”“儿童出生后头三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整个一生中的任何阶段……从这一点来讲,我们可以把这三年看作是人的一生。”
婴儿期的秘密很多,例如,他们不懂语言,不会说话,不会走路,没有意识也没有意志,却能“白手起家”,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语言又获得意识,而且在许多方面比成人学得还好。他们确有自己的世界,决非是“缩小的成人”而已。
仅婴儿的“认识世界”就是独特的,他们有神奇的“适应性学习”能力,凭着这种能力,他们如果出生在落后民族,就向愚昧发展;如果生长在狼窝里,就像卡玛拉一样向狼性发展;如果出生在现代高度文明的社会和家庭中,就向现代高智能的人发展。
仔细分析,婴儿的认识规律有以下一些特殊之处:
一、形成敏感
生命的初期,接触最早、最多、最经常、最愉快的事物,婴儿就最喜爱、最愿意接触,并产生强烈的“感情”,这就形成了对那种事物的敏感。一般孩子最容易形成“妈妈敏感”“语言敏感”“甜食敏感”“识物敏感”等。
为什么婴儿个个喜欢妈妈?并非是血缘关系形成的,完全因为妈妈是婴儿接触最早、最多、最经常、最愉快的刺激物,所以孩子须臾不可与之分离。假如母亲生了孩子后,因特殊原因离开了婴儿,而把孩子交给奶妈,那么孩子就不喜欢生母了,他会形成“奶妈敏感”。过段时间后看见生母,无异于陌生人相见。如果由母狼抚养婴儿,婴儿就像对待母亲一样喜爱母狼。我国辽宁发现的在猪圈里长大的“猪孩”,在重新教育挽救期间,一不留意她就溜进附近的猪圈,与老母猪拥抱在一起。
孩子对亲热的唠叨百听不厌,2岁左右则自言自语地说个没完,那是因为出生后就听惯了亲切的话语,形成了“语言敏感”。孩子个个都爱吃糖,那是因为最早的食物是甜味的奶。孩子喜欢看物、看画,那是因为他们一睁眼就看见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同样,婴儿也极易形成“外语敏感”“音乐敏感”“绘画敏感”“数字敏感”“识字敏感”“书本敏感”等等。敏感的趋向力足以造就一个“神童”,直至超常少年、高才青年,莫扎特、卡尔·威特以至整个“神童”史都证明了这一点。
二、印象记忆
只要反复接触事物,婴儿就有惊人的印象记忆力。所谓印象记忆,就是无需分析、不必理解,各种事物、形象、声音、行为、习惯等都能囫囵吞枣地吸入脑海,就像摄像机和录音机一样,把形象和音响机械地印刻在脑海之中。这是生命最初几年内熟悉环境、适应环境的本能行为。
印象记忆不是一次完成的,往往经过数次、数十次、数百次乃至成千上万次的反复接触,使脑神经元有器质性的变化。这种记忆终身留下痕迹,乃至形成稳定的性格。婴儿认人、识物、说话和行为,有什么是先经过理解和分析的呢?所有这一切无不得益于印象记忆。如果说这是“死记硬背”,那么“死记硬背”正是婴儿心理发展的必然过程。识字阅读同样能依靠这种特殊的心理功能,不必一定要先理解、分析再记忆。当然我们也不排斥为孩子创造逐步理解的条件。
三、情境领悟
婴儿对事物的逐步理解,不靠语言的解释,解释反而越讲越糊涂。家长尽可放心地相信孩子有十分出色的领悟能力,生活环境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婴儿初识妈妈的时候,有谁发疯似地向他介绍说:“妈妈就是生你养你的女人,她是爸爸的妻子。”那时孩子不仅不懂妈妈是谁,就连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高、是矮、是胖、是瘦,甚至是不是人也一无所知。但随着孩子生活感受的丰富,仅凭情境领悟就完全能使他最了解妈妈。其实婴儿学习其他事物,掌握语言,理解文字,又何尝不是主要靠情境领悟呢?现在连萝卜、白菜都要拿到幼儿课堂上去解释一通才能认识,如果婴幼儿确实如此低能,他还能领悟那繁复庞杂的语言现象吗?世俗眼里太小瞧婴幼儿的领悟能力了!
四、自发模仿
婴儿的说、唱、画、做和一切行为全凭模仿得来,而这种模仿是无意的、自发的。
最初的模仿发生在出生后数月,当亲人与孩子对视时,你笑,他也微笑;你眨眼,他也眨眼;你吐舌头,他也微微地吐出舌头。这被称作“共鸣动作”的现象就是最初的模仿。此后他模仿一切发音、吐词、说话和动作。所以语言的发展和行为习惯都是模仿所得。当然看字、发音、读书和书写,也要获得模仿机会才好。
五、无选择探求
婴儿脑的生长和心理发育,除了依靠物质营养以外,还必须有精神营养———信息刺激。肌肉在其发达期的运动中发达,人脑在其生长期的使用中生长,这是完全由解剖生理学证实了的。婴儿本能地寻求刺激,出生的当天就开始“追随感知”,寻求光源和声源;接着喜欢交往,爱看说话人的脸,这都是寻求刺激的表现。
同时,婴儿是世界的生客,他对进入其感知范围的一切事物都能无意注意,几乎不加兴趣地选择。成人指到哪里,他就注视到哪里,虽然注意时间很短。这样就能反复接触周围事物,达到熟悉环境的目的。如果生活环境中常有文字的话,那么婴儿看一个字就与欣赏一张邮票一样,具有同样的兴致;看一张悬挂的条幅就与欣赏一幅名画一样,没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也就是说,这些东西对于他都是陌生的、新鲜的、喜欢看的,根本没有好恶之分。
以上这些婴儿特有的认识功能,是人类经过亿万年的进化、遗传,并最终贮存在儿童脑内的巨大的智慧潜能的显露,就像他们生理上天生会吃、能睡、爱动,有长高、增重、发育的潜能一样,是一定要表现出来的。千万别以为婴儿睁着闪亮的大眼,东瞧西看;无规则地舞动小手,东摸西抓;爬来走去忙乎,东撞西奔,都是不会思考、毫无意义可言的举动。正好相反,他们就是靠这些意识之前的功能,造就了有意识的真正的人。出生后不到两年,就有直立行走,讲话做事,永远脱离动物的心理水平。他们完全凭无语言的功能获得语言;凭无意识的功能获得意识,到了幼儿期就向意识时代过渡。因此,我们不但不应忽视这巨大无比的功能,相反还要充分利用它,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幼苗。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早期教育定要深入婴儿的认识世界,借用其特殊认识的春风,托送孩子飞上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