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爱心培养,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内容摘要:当今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为了适应并主宰21世纪,我们必须对幼儿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幼儿的爱心是幼儿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因为,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家长的宠爱。有些家长在把全部的爱倾注给孩子的同时,没有注意培养孩子也去爱别人,家长对孩子的情感呈现出“单向输入”,而不是“双向交流”。久而久之,孩子只知道获取,而不知去爱别人,不会体谅他人的难处与痛苦。这样孩子长大后往往缺乏工作热情与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人对事淡漠无情,也不可能有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事业上的献身精神。因此,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 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笔者的实践,介绍一些如何培养幼儿爱心的途径。[幼儿园教案网]

关键词:爱心培养自我人格社会性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家长的宠爱。有些家长在把全部的爱倾注给孩子的同时,没有注意培养孩子也去爱别人,家长对孩子的情感呈现出“单向输入”,而不是“双向交流”。久而久之,孩子只知道获取,而不知去爱别人,不会体谅他人的难处与痛苦,爱心缺乏现象在我国儿童中相当普遍。据报道,在对某幼儿园幼儿的心理测试中,绝大多数幼儿对置无家可归的小猫于死地的办法心致勃勃;对不小心冒犯了自己的人大多数决定采取报复;对处于困难中幼儿有一半孩子表示不愿意提供帮助。这与当今的素质教育目标是多么的不和谐。
作家雨果说:“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关爱他人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未来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在历次召开的“未来世界教育的国际研讨会”中各国代表提出的一致看法是:要教儿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特别指出应帮助儿童学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关心其他物种、关心真理等。没有爱心就没有合作,没有合作在未来就无法发展甚至生存。如果我们的孩子失去了爱心,不会爱,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因此,,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已经是早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中二班幼儿
三、研究方法及步骤
(一)对该年龄段的幼儿爱的情感发展状况的调查
内容分三项:在关心教师和同伴意识中的“共享”、“帮助伙伴”、“关心老师”意识的占80%。对父母有关爱意识的占71%。与同伴相处时,如:“玩具共享”、“图书共享”、“关心伙伴”等有关爱表现的占24%。
(二)教育实施: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1、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孩子单纯、幼稚,喜欢摸仿。作为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对人对事热忱友好,为幼儿树立楷模。爱心是在人与人的接触中培养起来的,孩子可以从成人爱心的谈话和行为中,感受并学习成人心灵深处的这种优良品质。记得有一次钱钱带来一只受伤的小鸟,我看到后同情的抚摸着它的羽毛,这时小朋友也被我的真情打动了,纷纷学着我的样关心起小鸟来,还问小鸟疼不疼,有的还要带回家去养。通过这件事,我进一步体会到教师投入真情的重要性。只有教师自身具有丰富的爱心并能自然而真切的表现出来,才能自然地带动幼儿产生爱心,使幼儿能主动地关心、帮助那些需要关心、帮助的人。可以这样说:教师的真情投入在幼儿爱心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2、提高道德认识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通过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使其懂得为什么要关心父母、老师和伙伴。
A、利用文学作品帮助幼儿懂得理解他人对自己的爱,促进幼儿利他,培养角色换位能力。
如:讲“野花”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对老师的爱;讲“七色花”理解主人公关爱伙伴、他人的行为;学习歌表演“我的好妈妈”、“小乌鸦爱妈妈”、“我为爷爷捶捶背”,从表演的动作活动中体验关爱别人时所产生的愉悦情绪;听红军爷爷的战斗故事,了解老一辈为我们今天幸福付的一切。
B、围绕周围人如何爱自己为题的讨论;
如:妈妈是怎样爱我的?
妈妈每天为我忙碌、操劳,“我生病时妈妈整夜守护照顾”;“是谁把操场扫的这么干净?操场上没有一点点垃圾和落叶”;
又如:幼儿园老师和同伴是怎样关心我们的?“我生病时吐了好多,老师为我洗干净”;“我摔倒了小朋友把我扶起来”。
通过一系列的话动,幼儿道德认识上有了较大提高。如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有的小朋友随地扔纸,陆嘉羽经过说:阿姨打扫院子多辛苦”;张民把别人组装的玩具弄坏了,励可欣批评说:“人家组装好小汽车多不容易,你干吗破坏掉”。懂得得了关心别人,张齐岚见生病的妈妈来接他,第一句话就问“妈妈还烧吗?”;朱宇琦的妈妈说:“琦琦看到妈妈蹲着干活时就将小凳子拿来让妈妈坐”;
c、借助媒体育爱心
让幼儿观看影视中救护、援助、服务、合作等方面的报道及阅读以互助友爱为主题的童话、故事等,培养幼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如:让幼儿观看抗洪的纪实报道,启迪孩子幼小的心灵,让孩子学习解放军叔叔和武警官兵誓死坚守大堤,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抗洪精神。让幼儿观看非典时期医务人员抢救病人的报道,学习医生们的无私奉献精神。组织幼儿给灾区人民捐献物资,激发幼儿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虽然幼儿对祖国这个概念不太理解,但“中国人爱自己的祖国”这颗种子必须在早期就埋进孩子的心田。通过各种方式,让幼儿了解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急需救助以及缺水问题等,组织幼儿开展“献爱心”活动,让幼儿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向贫困山区的人民伸出友谊的手,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
3、通过爱的认知、爱的体验、爱的行为的培养,以及情境表演、创设情境等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怎样关心别人,并付诸行动。
A、爱的认知的培养。认知是产生情感和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引导观察什么情况会让别人难过,别人什么时候需要自己的帮助。如,有的小朋友生病了很难受,他希望别的小朋友能关心他;有小朋友摔到了,别的小朋友不应该站在旁边看,而应该把他扶起来,并帮助他拍拍身上的灰,问问他疼不疼。我们还随时引导幼儿关注困难者,帮助他人,如看到有的小朋友没玩具时,就应该邀请他一起玩;对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小朋友不能嘲笑他,说他“笨”,而应该耐心、友好地去帮助他。
B、爱的体验的培养。情感是行为的内在动机,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唤起幼儿内在的情感体验。首先,我们以身作则,对需要关心的幼儿予以安慰关怀,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屠晨晨的父母离异,有时她情绪不好,爱哭,我们就常常亲切的安慰她,搂搂她,亲亲她,告诉她老师非常喜欢她,这样不仅使晨晨的情绪有所好转,也使别的幼儿受到感染。其次,我们还设计了“他摔倒了”、“她为什么哭了”、“我来帮助你”、“小鱼怎么了”等教育活动,运用角色转换、移情等方法,引导幼儿体验当自己处于他人的情景时的情感、愿望。例如,如果你生病了,你希望别的小朋友怎么做;如果你摔倒了,你希望别的小朋友怎么对你;如果你不会做游戏或做不好,你希望别的小朋友不理你、笑话你,还是帮助你。从而让幼儿更好地体验理解他人的情感,知道自己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该怎样做。
C、爱的行为的培养。在幼儿获得了爱的认知,产生了爱的情感后,我们就引导幼儿把认知、情感若实在行动上,教给幼儿相应的积极的行为方式。我们发现幼儿表现爱的行为方式往往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如,看到一个小朋友摔倒了,全班小朋友都去扶他,结果挤成一团,而没有人想到采用其他的安慰方式;看到一个小朋友哭了,好几个小朋友都掏出手绢为他擦眼泪,反而弄的哪个小朋友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引导幼儿讨论还可以用什么别的方式表示自己对摔倒的小朋友的关心与帮助,于是幼儿想出了为他掸土、搬椅子请他坐下、询问他疼不疼、为他揉腿等方式。同时我们还创造机会让幼儿实践,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各样的关心、友爱行为,适时强化他们的好行为
D、创设情境及情境表演等活动,进行练习、强化幼儿行为。如情境表演:“我为妈妈过生日”体现孩子对妈妈的爱,一个吻,一句“妈妈辛苦了”,一个自制的小礼物,表达了孩子爱妈妈的情感。又如情境创设“老师病了”则引导幼儿对他人的痛苦产生同情、关怀的情感体验,教育幼儿在言语、行动上关心帮助他人。
E、爱护小动物,激发幼儿的爱心。平时除了通过故事让幼儿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并让幼儿 自然角里饲养易于管理小动物,如:金鱼、小蝌蚪、小白兔等,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感情。同时设置一些情景以激发幼儿的爱心,如: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了,小朋友怎么办?兔妈妈去拔萝卜了,大灰狼要吃掉小白兔,小朋友应该怎样帮助它?幼儿通过以上情景的回答,起爱心也会在无形中得到培养。
4、加强家园联系,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爱心。
培养幼儿的爱心,家庭和学校必须密切配合,形成一种合力,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因此我们就加强了家园间的互动。但在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的初期,很多家长不太理解我们的教育工作,存在着许多不正确的观念。如,有的认为爱心培养可有可无;有的虽然表示有培养的必要,但认为无需进行专门的教育活动;有的希望幼儿园加大智力开发的力度与知识技能的传授;还有的甚至认为培养幼儿的爱心,会使孩子从小吃亏,长大窝囊等,针对各种各样的认识,我们在“家长园地”中向家长宣传了爱心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爱心培养的目标、内容,使家长对爱心培养工作游乐初步的认识,并帮助家长分析幼儿忽视长辈的辛苦、任性、乱发脾气、不知体贴大人、随意对待小动物等缺乏爱心的表现,对幼儿今后社会性、人格发展的危害,促使家长转变他们的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同时,我们还经常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一些培养爱心的方法。如:如何在家庭中营造友爱和谐的精神环境、如何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如何强化幼儿的爱心行为等,使家长逐步掌握合适的教育方法,从而更有力地配合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促进家园之间、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我们开设了“我的教育经验“、”夸夸我的好宝贝“小信箱”等栏目,很多家长纷纷投稿,大家分享着培养孩子的经验与收获。此外,我们还组织家长就“当孩子做出关爱行为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使家长了解到用正确方法适时地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积极行为的巩固与内化。
四、幼儿爱心培养的实效
在实施了爱心培养之后,幼儿的整体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幼儿对是非善恶行为和社会道德规范有了进一步认识,道德认识的提高,促使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且形成内部动力。在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或客观环境出现需要做出相应的行为反映时,幼儿能主动接受积极执行。爱心培养结果表明,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行为训练,强化成为习惯,是由知到行的转化,达到知行统一的预期成效。[幼儿园教案网]
(一)实证性效果
幼儿关心老师和同伴的行为提高了18%;对父母的关爱行为提高了22%,关爱同伴的行为提高65%。
(二)老师观察后的效果评价
爱心培养实施以后,关于幼儿的动人事例一直是教师们交流的话题。觉得我们的孩子更富有爱心了。例如,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幼儿在操场上高兴的转着圈,踩着高跷。“呀,齐齐摔倒啦!”“我来扶。”“你疼吗?”“你别哭,是地不好,把你摔疼了,我们来打它。”许多幼儿拍打着地。此情此景让我们体会到的是那种清澈见底的纯情。
幼儿能够对同伴友好宽容。虽然游戏时也会发生一些小争执,但是事后常常能听到:“我们是好朋友”“你是不小心的,我原谅你。”
幼儿更自信了。在学习中幼儿经常抢着说:“老师,让我自己来。”“老师,我能行。”对老师也体贴关心了许多,老师嗓子哑了,幼儿回相互提醒:“嘘,别吵,老师病了,我们乖一点。”
(三)家长对爱心培养的评价
家长对幼儿的变化感受最敏感、最深切。他们觉得爱心培养就象一条红线,把孩子们的各种素质串起来了,所以孩子们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变化,他们认为孩子们现在进步快,懂事、体贴人、善于交往、自信有主见。
五、结论
爱心培养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中共同关注的热点。认为,使人懂得能得到别人的爱,亦能爱别人是爱的教育的重要内容,母爱使婴儿获得爱,其心理需要得到满足,益于发展成为心理健康的个体,幼儿期爱的教育应该使幼儿懂得接受父母、教师伙伴的关爱,也能关爱他们,自己才能愉快。
(一)、效仿榜样是爱心培养的有力手段。
儿童表现的利他行为有很大差别、利他行为的总数是与父母亲在儿童面前对待别人痛苦的方式有关。母亲的情感反应导致儿童在助人、同情及分享利他行为频率的差异。儿童的母亲不是单纯的从认知上向儿童讲清楚别人的悲痛,他们富于感情的反应,有时深刻的感染儿童,有效地提供利他行为榜样,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教师取代家长身份关爱体贴照顾孩子的行为,为其现身说法,以身示教,致使教师、家长关爱他人的行为是幼儿仿效的榜样,幼儿表现出高频率的利他行为。
(二)、关爱他人的情感,在实践中积累体验,逐渐形成稳定的行为。
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不是依靠“教”才学会的。是在理解他人的痛苦与需要的情感变化过程中逐渐产生同情心,良心驱动下。在角色实践活动过程,小组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付诸行为强化的结果。
(三)、培养幼儿积极的道德情感,实施爱的教育,充分调动社会、家庭、幼儿园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施以良好的教育影响,增强教育力度,利于提高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