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RSPCA动物福利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贵阳幼儿师范学校:翟理红 孙立枫
  编者按:在2008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式德育的案例与问题研究”学术年会上,英国皇家RSPCA(英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的著名专家Paul和Coggan,围绕“生态体验式动物福利教育”专题,举行了体验式爱护动物教育培训与教育资源开发研讨活动,使我们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热爱周围环境、爱护动物的教育有了新的视域。   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主要指人们为了使动物能够健康快乐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它包括生理上和精神上两方面,具体而言,就是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清洁饮水和保持健康与精力所需要的食物;为动物提供适宜的房舍或栖息场所,能够舒适地休息和睡眠,使动物不受困顿不适之苦;为动物做好防疫,预防疾病和给患病动物及时诊治;保证动物拥有良好的条件和处置(包括宰杀过程),使动物不受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为动物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动物伙伴在一起等条件,使动物能够自由表达正常的习性。将动物福利理念融入到现代幼儿教育之中,不仅可以丰富儿童道德教育的内涵,使“人类中心”和“主宰万物”的思想走向万物共生共荣的生态和谐的价值取向,实现从儿童开始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的启蒙教育,而且为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找到更好的实践契合点——从儿童开始,从动物福利教育切入。     Paul和Coggan认为,动物福利教育应及早人手,其理由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并与动物休戚相关,人类,尤其是儿童,对周围环境和动物的喜爱是他们的本性;动物会提供进入其它领域的研究机会;动物福利教育在每个学校的课程中都有重要的作用,为人类了解生活环境打开了方便之门。他们强调动物福利教育不是新学科,研究动物不是新内容。让全社会的人都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仁爱之心也不是新内容,新的是我们要有这样一种价值认同和教育的一些新方法。由此可见,动物福利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切合中国当今国情和价值取向的文化自觉,是一种对我国传统“护生观念”的继承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生态课程思想的深入和实践。   Paul和Coggan认为。动物福利教育,的方法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教育中制订严格的接触动物的行为准则成为首要的方法:尊重所有动物,无论是大还是小;知道动物需要什么;接近动物的时候要安静并且动作要缓慢;不要试图触摸野生动物;不要把野生动物从它的栖息地带走;将你动过的石头、木桩和树叶等原样放回;注意安全,活动结束后记得洗手等等,这就为教育者、被教育者以及整个社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价值标准,减少了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提高了教育的实效。另外,重视“生态体验式方法”在教育过程中的实施,教授诸如同理心和关心环境等概念,不仅效果显著,还能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如在户外“自然侦探”活动中。创设一个不打扰自然界动物与植物的“探索小道”,为儿童发放到自然小道的“通行证”、扮演到探索小道“做客”的角色、遵守“不说话、不翻动环境、只看和记录”的行为要求,让儿童在活动中始终以一个动物的“客人”的平等身份,进行一系列亲验活动,让儿童体验到真正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体现在整个教育的有准备的环境之中,体现在亲身的感受、实践和思索之中的。正所谓:爱是体验到的,不是认识到的,光有认识、没有体验,不可能产生真爱。   尊重生命是动物福利教育的追求目标,RSPCA在其活动中,选择野生的“无脊椎动物”,他们称之为“迷你动物”作为动物福利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这类动物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经常可以见到,又是儿童关注的热点。教育活动中他们不会空洞地让儿童理解动物的生命存在,而是开发一些资源,如“让儿童带上各种小昆虫的仿真玩具眼镜”,帮助儿童体验虽然“迷你动物”与人类比较起来很小,但它们有着独特的看世界的方式,激发儿童去探索“它生活在哪里?它以什么为食物?什么动物以它为食物?”等等问题。这样儿童最终就能形成每种动物在牛杰系统中都有一个位置的生态观,形成伤害野生生物人类是要付出代价的认识,由此唤起儿童对生命、地球上所有动物以及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尊重,培养儿童的仁慈心、同理心和责任感。又如。为了维护动物的生存自然属性,Paul和Coggan不主张在幼儿园里圈养小动物,如果有为儿童教学观察之需提供的“动物饲养角”,要考虑动物的自然栖息地和生活习惯的特点。比如,土拨鼠是白天休息晚上出来活动,教师在组织幼儿观察时,就要遵从动物的特殊生活习性,组织一个晚间的观察活动,或让儿童带回家在晚饭后进行观察。   万物皆生命,呵护始于人。英国动物福利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给我们的幼儿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启示。首先,它为我国幼儿道德教育注入了新的内涵,即教育儿童从小就以理性的、有责任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弱小的生命,珍惜动物的生命、善待动物的种群;树立关爱动物也就是关爱了自然界,关爱大自然最终也是关爱了我们人类自己的观念;要学会“站在动物的后面”。从它们身上学习很多东西,力争成为动物的朋友,而不是强迫动物成为人类挂名的朋友。   其次,为我国生态文明启蒙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范式。生态文明强调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把道德关怀引入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树立起人对于自然的亲近感、责任感、道德义务感。动物福利教育就是从对动物的知识、理解力、技能、态度四个方面,进行教育活动的设计,引发儿童从小关注人类未来,培养儿童负责任的态度,提升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觉悟水平,树立人和动物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以及人对于动物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最后,动物福利教育不是在现有教育上的另立门户,而是对已有教育的深刻反思,是现代教育理念的融入。因而,在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中应该重新审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爱护动物教育的继承与发展,挖掘有价值的爱护动物教育的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教育的素材:同时RSPCA的动物福利教育为教师、儿童、家庭均提供了丰富的文字印刷材料、网络学习材料、视觉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社团活动,这无疑让我们要思考儿童的教育资源与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问题,一个优质的教育是需要有课程资源和活动资源的支撑的,我们也要丰富自己的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