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来我国印刷业发展十分迅速,同行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竞争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周期的缩短、销售工价的下跌和 服务质量的提升,竞争也鞭策着企业加强内部治理,努力降低成本、挖掘利润空间。然而,无序竞争的作用恰恰相反,不仅扰乱了市场,压缩了利润,而且严重干扰 了行业的正常发展,后果十分严重。假如行业协会不能发挥其在协调工价中的作用,刚刚开始起步腾飞的印刷业终将因平均利润率下降、资金匮乏而迟滞不前。
大打出手
2000年,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率先在上海引进第一台海德堡M-600(在此之前仅日资西口印刷公司有2台日本产的二手商业 轮转印刷机),迄 今为止,整个上海也只有7家单位拥有17台轮转印刷机,但价格战已经打得昏天黑地。从2000年的每色令25元(不含税)到目前个别单位开出每色令12元 多,短短2年多时间,工价猛跌二分之一。以中华公司承印的系统内一份2印张的周报为例,2000年末该报创刊时每份印刷费超过1元,2002年降至7角 多。最近该刊人员变动,数家大型印刷企业竞相登门造访,为表爱慕之情,报出了0.63元的低价,虽然最终仍由中华公司承印,但价格已被降至6角多。仅 此一项,中华公司一年减少净利润70余万元。
无序竞争不仅扰乱了市场,压缩了利润,而且严重干扰了行业的有序发展。
类似的价格战在每年年终决定来年承印单位时打压得都很厉害。开出低价的单位,并非是治理水准高,有着相对较高的利润率,能够承 受市场的重负,而 是一些存在着巨额亏损或处于经营不良状态的企业,涸泽而渔、饮鸩止渴。结果既未能为自己争得业务,又打压了兄弟单位,丧失了本来就很少的生产利润。就好比 将盛水的木桶锯短了一截,水桶里原来盛有的水都将下泄,再想筑高挡板则难上加难。
单张纸印刷业务的竞争同样如此。且不说出版单位给出的生产周期早已不能满足正常工艺要求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质量, 还使得企业因组织 加班增加了生产成本,有的出版单位还陆续取消了用大尺寸、厚克重纸张印刷按惯例给予的加价补贴,图书的制作成本更多地转向印刷企业。更有一些仅仅拥有单张 纸印刷机的企业甘心以低于轮转机的工价去争夺印刷业务,不知其如何弥补本该提取的设备折旧。同样以中华公司承印的一本期刊为例,2003年在该刊招标过程 中,一家仅有2台四色机的某系统印刷厂以每本2.10元报价,剔除料值与装订费用,单张纸印刷每色令工价为14.05元。如此竞争,利润从何而来?
内伤
行业间的过度竞争降低了企业利润,影响了企业的投资回报,挫伤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热情。新闻出版总署财务司曾汇总全国新闻出版 业2002年利润 情况,印刷业全年创利仅占全行业利润的1.26%,当年全国新闻出版业的利润为50.88亿元人民币,在编、印、发、供及其他5大板块创利中印刷占的比重 最低,与上年相比是利润水平惟一下跌的一个板块。而创造全部利润66.75%的出版单位又恰恰被社会舆论指责为物价偏高的三指数(书价、房价、药价)之 一。
在编、印、发三者之间,印刷业的投资最大。高质量产品要求高质量设备,而进口设备售价不菲,折旧额大,低廉的加工费用难以获得 理想的投资回报, 这也是某些企业经营出现亏损的重要原因。凭借自身的雄厚实力以低价竞争压垮一些回旋余地不大的同行虽在短时期内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但投资者的目的究竟是 用大钱生小钱,假如一味承受赔本经营,倒还不如做些慈善捐助活动更易得到社会的称道。
值得警惕的还有,压价竞争难免造成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维持生计,以次充好,产品质量下降。这虽非看热闹的外行短时期内所能发现,但久而久之,势必降低整个民族印刷业的产品档次,影响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
行业间的过度竞争还阻碍了行业整体水平的向前发展。为了争取更多的业务,企业竞相压价,以至创造不出相应的利润,只能处于维持 状态,缺乏自我更 新改造能力,并由此步入恶性循环。在新一轮技改带来的进步运用于生产之际,大部分没有新增财力支撑的企业必将止步不前。国企改制前的那种举步维艰的状态难 道还不能让人记忆深刻吗?
溯源
导致行业间过度竞争的根本原因是供求失衡,缺乏政府应有的指导。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印刷业年生产总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高, 还有很大的发展空 间,但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各阶段情况不一。当供大于求时,工价下跌,反之,则工价上升。近年来社会需求尽管有所增加,但需求的增量明显少于生产能力的增 量,于是压价竞争愈演愈烈。印刷业应该吸取前几年彩电等制造产业因供求失衡,导致开工不足、进口流水线大面积停工停产的惨痛教训。
为平抑过度竞争,笔者以为,政府与行业协会应积极发挥作用。政府部门应适时公布市场设备持有情况与社会总体需求,指导投资决 策。行业协会可在组 织交流市场行情、协商基础工价方面发挥作用。在提高权威性后,协会还应发挥惩戒职能,批评那些为一时之利而违规操作的企业,确保全行业的健康发展。假如不 主动地去做这样的平衡与协调工作,市场也将通过其无形之手来调节供求关系和工价。只不过到那时,行业将蒙受更大的经济损失。
一言以蔽之,市场需要公平竞争,只有公平的竞争才能推动市场健康发展;市场必须摒弃不正当竞争,因为它损人不利已,有百害而无一利。
笔者以为,同行企业应对与市场现有平均利润率不相吻合的过度竞争行为群起而攻之,使之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