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调频加网技术目前难以普及

  调频加网,也叫随机加网(通常叫“FM加网”),即所有半色调微型网点具有非常小且相同的尺寸,每个点子与记录装置单个元素一样小,是图文记录机或打印机能产生的最小点子,但图像单位表面面积中点子的平均数目(或频率)随复制色调值的不同而不同。此外,它们的空间分布是通过算法来仔细分配的,根据色调的统计估算值和图像邻近部分的细节来分布点子,不会出现明显的堆积或不需要的微型点累积。实际上,网点位置是基于“计算的随机性”。传统的调幅加网(通常叫“AM加网”)方法中,网点间距离相同而网点大小不同;调频加网根据输入像素的明度和黑度,改变网点中心间的距离而网点大小相同。

  调频加网的概念多年前已提出过,但直到1993年平版印刷者才能得到其商品化的产品,自1993年春天第一家厂商宣布了其调频网产品以后,许多新的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相应产品。尽管调频加网的优点值得称道,但这种技术的实际使用发展很慢,很多印刷客商对调频加网很感兴趣,但很少有印刷厂商和制版厂商把该工艺做为生产中的固定部分。

  调频加网技术作为一种比调幅加网技术出现的晚的较新技术,有许多优点:   

  ①由调频加网产生的非常小的网点图像看起来更光滑,增强了边界定义,能显示更多细节;
  ②图像文件大小是调幅加网文件25%。(同样图像质量);
  ③不会出现网屏龟纹,颜色定义更清晰;
  ④低档扫描和较低的输出分辨率;
  ⑤在不用调整的印刷机上过版较快;
  ⑥更容易保持水墨平衡;
  ⑦较厚的油墨覆盖能得到较高的动态范围;
  ⑧干燥时间短;
  ⑨在较薄层油墨分布更均匀;
  ⑩套准问题不影响颜色平衡;
  ⑾加网的专色版与原色版套印不会出现龟纹,可以实现高保真色彩(HiFi色彩)和专色印版来改善印刷品的色域;
  ⑿消除了中间调的阶调跳跃。

  正是由于这些优点,调频加网技术被认为是取代传统调幅加网更好的方法。但看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就会发现调频加网技术的应用仍是雷声大,雨点小,要充分发挥调频网技术的潜在优点,还需要相当长一段艰难探索,由于调频加网本身算法的缘故,以及其它因素制约使调频加网技术难以普及:

  1.网点扩大。网点扩大发生在网点的周边,但一个大网点分成若干小网点,周长和面积比增加,周长越大,网点扩大值增加得越多,对于任意给定的网点密度,在调频网中的周长比传统网屏中的周长大。额外的网点扩大是小网点的固有特性,中间调的网点周长比1/4阶调的大,因而网点扩大也多。在200l网屏中 40%的网点周长增加1μm,网点大小增加1%。

  网点扩大的范围在半色调图像中根据SWOP(卷筒纸胶印机标准)的规定是在18%-25%。而使用FM网屏的图像会出现特别大的网点扩大,在涂布纸上印刷时为25%-35%,在非涂布纸上竟高达50%。这个难题是调频加网难以克服的,虽然有的印刷机械制造商提供了基于软件的转换曲线,以使他们的设备能够对预期的网点扩大进行补偿,它是改变了照排机本身再现曲线,而且这也只是导致网点扩大中的一个环节,补偿曲线的根据只是“预期”的、总是不能够根据每个原稿的具体特点和具体的印刷机来进行补偿,导致补偿的同时又产生了误差。

  2.具有颗粒感。“颗粒”或砂纸外观是调频网点随机分布的结果,尤其是在网屏的1/4阶调区域更是可见的,调幅网有规律,因此其产生的噪音很容易过滤掉,而调频网是随机的,随机噪音是不可滤的。1/4阶调区域的点子很容易引起注意,产生颗粒状外观,但还没到相互合并的程度,这种情况在点子尺寸大于 20μm和非常平滑的图像区域更易发生。

  在一幅图像中结合调幅网和调频网,可能是将来减少颗粒感的最好办法。调频网图像的平滑阶调区域最好使用调幅网,以保持网屏的平滑外观,色调过渡区域最好使用调频网以复制尽可能多的细节,尤其在高光部分和25%左右的阶调。由于对这两种加网技术所适应的稿件没有特别标准的界限,因此这种结合的方法非专业人员不可,而且据一些专业人士讲,这种结合导致的输出错误更难以排查。

  3.整个生产过程宽容度变小。由于网点扩大和较小的网点,调频网点在输出时无法容忍工作环境有灰尘,宽容度通常变小,灰尘和污物在调幅加网工艺中引起的问题不大,在调频加网中则会引起很大的问题。整个工作区域必须保持清洁以避免复制时出现细小颗粒。当整个系统都是使用小尺寸网点时,小灰尘颗粒将会引起不能忽视的缺陷。调频网中的微点等于或小于调幅网中的灰尘,按传统的方式,过分曝光印版能把它们消除掉,而这在调频加网时是非常明显的并且无法通过过分曝光消除,因为这会导致小网点也一起被曝掉,晒版时需要始终如一和均匀的真空压力以保证印版间和整个印版的一致性,真空压力的轻微改变将会出现“热点”,这比调幅网中得到的相同“热点”更引人注目。上版后印刷时印刷车间的环境也变得非常关键,从纸上掉的纸毛、空气中的微粒及飞的纤维状物等都可能导致印版或橡皮滚筒带脏而使印品有明显的缺陷。

 因为增加墨膜厚度对调频网点大小的影响不像调幅网那样显著,分色效果差的图像很难在印刷机上通过油墨调整来提高质量;在印刷过程中通过调整油墨来弥补由于扫描带来的缺陷简直是不可能,因为网点太小,按正常印刷尚且困难,容易糊版,如果想通过加墨来改善由于扫描时造成的密度不足,在调幅加网中通过印刷时调整非常容易实现,因为调幅网点子大,点间距也大,有可调整的空间,而调频网则不行。说到这里我忍不住想提一点有关工作环境的问题,我去过不少印前、印刷、印后加工的地方,印前的工作环境尚可,但印刷和印后加工就难以让人恭维,还有不在少数的印刷和印后加工作业在一个大车间里,近十台机器如印刷机、切纸机、模切机、覆膜机、装订机等集在一起,粉尘、烟雾、化学气体的怪味、静电、噪声等,在这里无法想象不停地停机除脏及由此而导致的墨色不匀等问题如何使印刷机师傅焦头烂额,其它操作人员也是一样。
  这虽然是题外话,但至少像这样“恶劣”的环境用调幅加网的印版印出高质量的印品尚且费劲,更不用说用对环境要求苛刻的调频加网晒得的印版了。这如同有了高速汽车而没有高速公路一样,汽车速度仍然快不起来。印刷业在采取新工艺、新设备的同时,面临着环境问题的挑战,这也是全球关注的严肃话题。

  4.胶片特性。高反差胶片对于抑制网点扩大是关键的,因为在细小的调频网周围可能具有部分曝光区域。所有胶片在完全曝光的网点周围都有一部分曝光的过渡区域,这将导致网点尺寸变大。调频网点本身很小,它的略微扩大将引起显著的效果。使用高反差胶片可以减小部分曝光的区域,由此减少该工艺在这个阶段中网点扩大的潜在因素。由于在调频网复制工艺中固有的宽容度很小,采用最宽曝光范围的胶片能得到最好的网点复制。但目前无论是杜邦、柯达等胶片在使用调频加网时都不尽人意,好在这些厂家都正在逐步改善自己的产品性能。

  5.打样。目前打样技术是采用模拟型材料的常规打样技术,是用来精确反映印刷机上调幅网点结构和大小的变化,调幅网点的行为根本不同于调频网点的行为,当前打样技术不能反映印刷机上调频网点的行为。准确调频网打样很难实现,用户无法把传统打样系统调整到反映调频网点的行为。对调频网屏图像进行精确的打样还是一个未解决的难题,因为现有的打样系统还不能再现极细小的网点尺寸或反映出过大的网点扩大,只有开发出与其相适应的打样方法,调频网屏技术才能得到公认。有些模拟系统比其他系统更能精确地预测调频网点的行为,但这些模拟系统中使用的颗粒状色粉太大,不能再现调频加网中使用的纤细印刷网点,不能被作为合同打样接受。调频网打样的未来在于电子打样,因为电子无网打样和调频网屏中网点安放在承印物上的方式类似,这可能会产生很好的结果,但电子打样技术仍不够完善。

  6.网点尺寸太小。照排机制造商提供的调频网屏处理方法一般是在给定的输出分辨率下只允许有一种或两种固定的网点尺寸,这些网点在用于非涂布纸和新闻纸或用于丝网印刷时都显得太小,这时出现的网点扩大很难控制。网点太小也是低对比度图像出现噪音干扰的原因之一,但是点子增大又会使图像的颗粒感变强,最小的微点尺寸太小,许多印刷机就不能正确再现。即使能在印版上得到小点,也很难将油墨准确地传到纸上,因为细小的网点尺寸,只有在新的、昂贵的印刷机上,由有经验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的情况下,这种复制才是可行的。

  7.印刷商和客户的观点。对于印刷商来说,使用调频加网技术就意味着购买具有计算和随机放置网点能力的RIP,需要另外一笔投资,并且随之而来的另外的一些苛刻的工作条件、环境及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等都增加了投资,印刷商在投资时也考虑了这些额外的投资能否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润,在没有固定的要求用调频加网的客户时他们是不会轻易投资的。即使印刷商投了这笔钱,而那些投资成本通常超过了客户因随机加网输出的优点而付出的额外费用。因为多数客户需要的高质量通过调幅加网技术相当200LPI以上的高质量输出就能达到要求,他们不会为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少实惠的方法而付额外的资金。即使客户愿意付出额外的资金,也并不是什么图像用调频加网输出最后的结构都比用调幅加网的结果好,如印刷大面积平调的实地色时,用调频加网印刷的结果所表现出污渍的感觉在用调幅加网输出印刷时就没有。

  以上是对调频加网技术潜在缺点和为什么不能普及的原因的分析,实际还有不少其他因素,如国家的经济状况、整个国民素质等,虽说使用调频加网技术有这么多的缺陷和因素影响到它的普及,但它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有传统加网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只是目前有许多的外部条件影响到它的使用,它自身还有许多有待于完善的地方,比如现在仍有不少人在研究更好的加网算法,这些算法都是基于想结合调幅和调频网的优点,有的算法已经在局部得到很好的应用,如专门用在丝网印刷中的等。

  我们有理由相信,目前难以普及的调频加网技术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印刷技术如无水胶印、直接制版印刷等的发展最后得到多数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