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前制版:说说菲林片发黄的原因及对策

  在制版过程中,拷贝、照相、电脑输出胶片的发黄,或者呈现出棕色,主要的原因在感光乳剂膜内存在着一种不溶于水的硫化物.

  1、配制显影液时没有严格按配方的比例配制。

  显影液的碱性太强,显影液极易氧化而变色,显影液使用的时间过久,显影的效果显著下降,显影液氧化成红棕色,并且显影的效能也极容易减弱甚至消失,所以说以上这些显影液所显出的菲林,会由于表面药膜变色而被染成黄色或棕色。

  一般情况下,照相、拷贝、电分出片都使用硬性线条片,高反差、高稳定性显影液,都用的是套药一袋,可连续冲洗8m2的胶片,显影液使用久了要及时更换新药(中国金包网的经验)。

  2、定影液都是采用硫代硫酸钠+水+亚硫酸钠。

  定影液的配方:硫代硫酸钠:350g、亚硫酸钠:8g、水:1000mL。

  定影的目的是将显影完毕后所得到的密度及反差合适的影象,持久地固定下来。定影液的作用是用其酸性物质中和显影液的碱性物质,以停止显影,固定影象并溶去没有感光的卤化银。定影液里的硫代硫酸钠,受到过于强的酸性物质,或温度过高的影响,就会析出游离的硫,这些游离的硫可与底片上的银粒起化学反应,而生成硫化银,硫化银的颜色是棕色的,所以胶片的颜色也就被染成棕色,因此,配制定影液时酸性不宜过强,定影液温度不宜太高。

  3、定影液的浓度不合适也能致使胶片发黄。

  由于胶片的定影速度的快慢,与定影液中的硫代硫酸钠加入量多少有关系,定影液的浓度高,定影速度就快,如果定影液的浓度超过45%,定影液太浓之后,胶片未感光的卤化银溶解度最小,反而降低了溶解度,使得其反的作用,所以说,定影浓度掌握得不适当时,能够减弱定影液的效力,同时定影不深透,并且有发黄的现象。

  4、定影液陈旧和定影不足,不彻底也能使胶片发黄。

  定影液使用久后定影的性能减退,缺乏定影的效力,使未感光的卤化银全部溶解。这些未经溶解的银盐,残存于乳剂膜内,会导致胶片冲洗后呈现黄色。

  5、定影时感光胶片放入定影的盆后,一定要注意摇晃操作方法。

  要求摇动显影盆将定影液摇动,或者把胶片上下翻动,目的是将感光胶片充分定透彻底未感光的卤化银彻底溶解在定影液中,假若将感光胶片放入定影盆后不翻动、摇晃,在静置的状态下定影,就会出现定影不充分,残留的硫化物会沾附在胶片上面,发黄和出现棕色。

  6、由于定影之后水洗不充分而引起的发黄。

  胶片定影充分彻底之后,要放入冲洗池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