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秋思》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好!
我这节课所教授的《秋思》是人教版五年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二首。下面我就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及教后反思等方面简单的谈谈自己的感受,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导、帮助!
一、明确教材地位
小语教材是按单元编排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教师要围绕“主题”来设计和组织教与学的活动,做到心中有目标,心中有要求,心中有学生。第九册语文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浓浓的思乡情”,单元单元训练重点有三个: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都是抒发思乡的情感,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物表达出来;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情感积累。
《秋思》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诗人张籍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二、设计理念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最亮丽的瑰宝,或喜或悲,或叙或议,浓缩在方寸之中,读来令人神思激荡。《秋思》语言平实而情韵绵长,诗歌的语言、意境方面有很大的挖掘、发挥的空间,按照新课标提出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要求,本节课旨在通过引领学生经历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即:知诗人,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诗人的内心感受,进入古诗描写的意境,在朗读吟诵中感悟古诗的意蕴和情感。为了引导学生能从看似平常的文字背后品读出诗人潜藏的浓郁情感,领悟诗人复杂深沉的乡情,教学中,教者力求通过主线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读、思、议,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很快进入特定的思乡怀亲的情境,营造出浓烈的思乡氛围,使学生、教者、作者融为一体。在品读感悟、合作交流中训练学生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背诵,积淀优秀经典文化的兴趣,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能有所发展和提升。
三、内容确定
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教学重点,本节课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
2、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象,读懂古诗大意。
3、在具体的情境诵读中,感悟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学习作者叙事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诗意,品味诗句,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在情境诵读中,感悟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学习作者叙事抒情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
本节课,我综合运用以下教学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1、读思结合法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课采用诵读为主,读思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多层次,多形式朗读课文的方法,帮助学生领会古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合作探究法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同桌之间讨论问题,交流看法,充分发挥同伴的智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互助中进步,在交流中成长。
3、情境教学法
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和想象能力,也累积了一些生活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场景,可以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特定的背景下,人物内心的感受以及情感的表达,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语言表达得到发展和锻炼。
五、学习方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个别朗读、互相读、自由读、默读、放声诵读,反复吟诵,教师富有感染的范读、引读,等不同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接触文本,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读增智。学生在朗读中仔细咀嚼语言文字的“味道”,体味语言文字的情感,品出语言文字的魅力,读出语言文字的精彩!营造出以情动情,以声传情的古诗词教学氛围。
六、教学思路和流程。
为了 达成教学目标,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朗读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名句导入新课,理解诗题的意思。
因为这首诗学生前面已经学过了,所以就将同学们熟知的诗句归类整合到一块儿,通过诵读,把学生带到思乡诗的氛围中来。
(二)读古诗,在读的基础上,练习读出节奏,再读古诗了整体把握古诗大意,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三)品诗、入境。
在这个环节,首先是以一个大问题“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作者的思乡之情?”抓住诗中“见秋风、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等关键词来启发学生默读思考,深入文本内容,为学生找准思维的支点,也是作者情感生发,教学重难点内容的突破点。然后就在交流感悟中,指导学生展开想象,了解作者背景,联系生活实际,训练学生语言,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对比迁移,明白张籍在洛阳见到的是什么,见不到又是什么,感受作者复杂的内心,指导学生在诵读中一步一步地走近作者,走进文本,从而深切地感受到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情的浓烈,写封家书的艰辛与不易。在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通过不同层次的引导语,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将浓烈的思乡情流露出来,表达出来,古诗诵读自然有了韵味,学生的感受也更丰富了,这既是学生体会古诗表达情感的过程,也是对古诗的意思和内容的再认识。
(四)主题升华 ,悟诗情
补充了孟郊的《归信吟》中的诗句,更加凸显了诗人的无奈,凄凉,甚至还有对捎信人的嘱托。最后,在配乐反复吟诵整首诗和诗题,学生早已熟读成诵了,情感得到升华,再度彰显秋思主题,与导入呼应,结构完整。写作手法的探讨自然明了,点到为止,没做过多分析。
(五)拓展阅读。
补充阅读了古人思乡名句,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简单比较了诗人表达情感的方法。然后鼓励学生读更多的思乡诗,提前印发的阅读材料,读一读,背一背。激发学生主动背诵古诗词的兴趣,轻轻开启诵读经典的大门,幽幽书香伴随还成长。
(六)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设计体现了分层、开放式作业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有所提高。设计了基础性的默写,难度较大的习作练习,小学主要是练习写记叙文,古诗中已经提供了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教师提醒学生在写作时注意,习作的内容就会更具体,明白。选做题,唱一唱思乡的歌曲,背一背思乡诗词属于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实践,全面发展。
(七)板书设计。板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成功的板书设计,可以突出知识的重点与关键,给学生以启迪,本课的板书设计是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的,主体由古诗重点词语主要内容组成,古诗表达的思乡情及叙事抒情的写作特点,整个板书简洁、明了。
七、教学反思
(一)目标达成情况
本节课,学生的朗读、诵读练习充分,完成了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目标。在回环往复的诵读中,感悟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了解了叙事抒情的写作方法。默写古诗和改写故事在第二节课上得到落实,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课件制作及运用
课件选用了和秋天很协调的深色图片做幻灯片的背景,设计简洁朴素,呈现的是本课重难点,较好地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这节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问题,恳请各位领导、老师们针对这节课和古诗词教学方面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