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渭城曲》教学设计

五年级《渭城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句内容,能够想象当时的画面,为诗句补白,并从中体会到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
3、了解更多的送别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民族文化瑰宝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歌曲《送别》引入新课
(课件播放歌曲《送别》)这首歌唱出了朋友送别时的情景。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远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渭城曲》。
板书题目
二、齐读诗题并解题。
(由于课前已经布置了学生预习并查找资料,所以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所了解的《渭城曲》)
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渭城曲》,原名《送元二使安西》,它适合绝大多数离别筵席演唱,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或名《阳关三叠》。从题目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送别元二时所作。)
交流关于渭城、元二、使、安西的理解。
明确渭城和安西都是地名,渭城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是秦代咸阳古城,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立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一带。“使”应该作出使理解。从长安往西,多在渭城送别。
三、读诗感知韵味
过渡:在这首诗里,诗人对即将远行的朋友说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韵味来。
自由读诗,指名展示朗读,随机评价。
四、细读体会含义,想象当时画面。
同学们,读诗,读通读顺还不算,还要读懂它。接下来,咱们一起来交流在预习过程中,大家掌握了诗中哪些字词的含义,然后,结合了解的字词含义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看能不能把话说顺了,说通了,说明白了。首先我们交流预习中已经掌握的内容:
浥:润湿 轻尘:轻扬的尘土 朝雨:早晨的雨 朝的含义是早晨 客舍 旅店 新 清新、明亮 更: 再
阳关:在甘肃省敦煌西南 故人:指老朋友。
理解诗句有时候还会用到补充省略的方法,因为诗句总是简单凝炼的。想一想,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交流明确诗句含义:渭城早晨的雨润湿了轻扬的尘土,青砖绿瓦的旅舍显得更加苍翠,周围的柳树也绿得更加清新、明亮。请你再喝了这杯酒吧!向西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简介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他能诗会画,亦精通音律,其作品风格清新淡远,被苏轼赞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们把诗读懂了,读通了,可是还不够,还要把这首诗读活了。既然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我们就再来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能从这首诗中读出哪些画面?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还有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物,读来却风光如画。想象中与平时的车马交驰、尘土飞扬的场面不同,今天的送别朝雨乍停,轻尘不扬,道路显得洁净、清爽,似乎是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这样的道路。虽是送别,却并不呈现黯然销魂的情调,显示了诗人清新淡远的写作风格。再试着读一读前两句,边读边想象场景。
生练读、背诵。
补充说明为何要提到柳树。
古人常用折柳送别,因为“柳”与“留”谐音,诗人有意提到客舍和杨柳,正是出于暗扣离别的主题。
离别就在眼前,诗人选择了什么画面来描写送别呢?
重点理解"更尽一杯酒“。
补白想象设宴饯别、频频举杯的画面。想象诗人当时的心情,理解更尽一杯酒蕴含的是依依不舍的情怀。
出使安西,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呢?(课件出示)路途漫漫、人烟稀少……学生会想到这一路的孤单寂寞与艰难困苦,从而体会到在离别这一刻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
引读: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也已经重复多次。在离别的时刻到来时,诗人只能——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示练习小贴士:
这是一杯饱含——————的酒。诗人在举杯的时候会对元二说:”————————“
有感情地再次朗读这首诗。
五、拓展延伸
古诗中还有许多送别的场面,我们一起来品味诗人各自选取了什么场景来抒发情怀。
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等。提示想象登高远瞩以及挥手送别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为下节课学习《别董大》做好情感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