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谎言”可以理解--兼议幼儿掩饰自己情感的必要性(一)

一位老师在网上刊载了《别让孩子背离诚信》一文,列举了一些孩子语言和情感不诚实的例子,并对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提出了质疑。个人从中受到了许多启发,也被部分案例中孩子违背诚信意识的行为所震动。但是,笔者也对一些案例有不同意见,在此表达出来,供各位家长参考。


附:           别让孩子背离诚信

诚信不仅是个人道德的评价尺度,也是现代社会存在的基础。从古至今,诚信教育就是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做个诚实的好孩子,是我们经常告诫孩子的话。但向孩子传授一些关于诚信的知识,开展一些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却未必能使孩子形成诚信信念与诚信品质。有时,正向的价值引导常常会产生负向的行为暗示,诚实的教育往往结出虚伪的果实,让孩子走向诚信的反面。那么,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虚伪、背离诚信的呢?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也许下面一些似曾相识的生活片断,能够给各位家长敲一记警钟。

镜头一:
宝宝抱在奶奶怀里,手里拿着爱吃的糖果,奶奶逗宝宝说:"宝宝,把糖果给奶奶咬一口。"宝宝慷慨大方地把糖果送到奶奶嘴边。奶奶做了个咬的样子,慈爱地说:"宝宝乖,好宝宝,奶奶不吃。"后来,又有大人逗宝宝,仍然是不吃宝宝的糖果,仍然是将宝宝夸奖一番。宝宝于是明白将喜爱的东西虚假地谦让一番,就可以获得大人的夸奖,而糖果却不会有损失。
终于有一天,宝宝手里拿了一根冰棒,奶奶怕宝宝吃多了凉东西,会吃坏了肚子。于是,奶奶破例咬了一口冰棒。宝宝大哭起来,怪坏奶奶竟然吃了他的东西。奶奶扭过头流出伤心的泪水。爱孙心切的奶奶啊,她只知道为爱孙不懂得回报奶奶的慈爱而伤心,又怎么能想到假如她第一次就咬一口宝宝的糖果,宝宝就会是个大方而懂回报的好孩子呢!她更不曾想到的是宝宝的虚伪性格也许就从虚让糖果开始养成!

镜头二:
宝宝学会说话了,自然成为爸爸妈妈的开心果。于是,几乎每个家庭里都会上演这样一个游戏剧:"宝宝,爸爸好还是妈妈好?"爸爸妈妈热切地看着宝宝,渴望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宝宝疑惑的看看妈妈又看看爸爸,正在思考如何选择的时候,妈妈拿了一个香甜的苹果,"宝宝,说妈妈好,把苹果给你。"宝宝在苹果的诱惑下,说出令妈妈心花怒放的答案,得到了妈妈的苹果;不甘心失败的爸爸又拿了一架小飞机:"宝宝,说爸爸好,爸爸给你小飞机。"可爱的宝宝自然又得到了爸爸的飞机。一个问题可以有两个答案,宝宝自然尝到了两面讨好的甜头。糊涂的爸爸妈妈怎么能想到,也许就是他们将背离诚信的种子埋在了宝宝的心田,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它就会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