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在设计色彩教学中,使学生摆脱传统绘画模式,要强调构图的主动性、绘画的概括方法与平面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色彩素养与设计色彩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设计 色彩写生 教学 创新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设计色彩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重视。因为设计色彩相对于传统的绘画性色彩而言,在教学目的、施教方法、艺术处理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上都有明显的特殊规律,因此,对这些规律理解的透彻与否将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成败。本文拟就有关看法与同行探讨。
一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它是光线通过物体的反射,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大脑的结果。然而,不同种类的造型艺术在色彩教学中各有其侧重点。如,绘画专业的色彩训练侧重于通过研究色彩的基本规律,来研究色彩的不可重复性,强调的是感性处理,其过程也是主要凭借个人感性来寻找理想画面,是一种纯感性的方法。它强调的是表达自然的真实性和色彩关系的准确性,绘画色彩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不需要考虑特定的欣赏对象,强调的是个人的感情抒发。
而“设计色彩”则有明显的不同,它以培养工艺美术设计师为目的,要解决的是设计型思维方法问题。设计色彩研究的是色彩配置规律,强调的是意象表达,训练的是理性思维。可以看出,设计色彩已不是简单的外形描绘,其中既包含着绘画意义上的“造型”意识,更体现着工业上的“设计”意识。它已由单纯地研究自然色彩及其变化规律,更进一步向对物象色彩的解析与重组训练过渡,其中包括色彩意向表达的训练,尤其是强调主观色彩的表达和运用。在设计色彩写生探索与研究中,如何利用色彩组合变化的原理来发掘人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呢?显而易见,这样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用传统的绘画意义上的色彩训练方法是不适应的。因此,在“设计色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对客观事物的图解或再现描绘的“写生”概念,深入对自然物象色彩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同时也基于对色彩变化的直观表现和色彩功能的理性分析之上,进入到有针对性地、主动地进行物象的色彩解析与重组训练,直至设计色彩的意向表达训练,以期获得能自由驾驭色彩,自如运用于设计实践的应用能力。
二
用写生的方式进行设计色彩教学,应该具有与以往传统不同的思想和手法,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设计色彩的写生中,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在某些效果和感觉上做出强调。而设计色彩的构图,更是与传统静物画在本质上区别开来,并要求学生主动地去实践。
教师在布置静物写生中,要着重让学生重新了解构图。在以往传统的具象写生构图中,画面最醒目的位置上放一个体积较大的物象作为主体物,习惯于画一些陶罐、花瓶、水果等日常熟悉的静物。但在设计色彩写生构图中,就不一定要这些主体物,它们以隐匿的方式,将观者的视线引向整个画面的形式特征。为了使学生摆脱以前的一些习惯画法,大胆创新,探索自己的绘画语言,注重强化写生感受和画面构成。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着选择那些能体现出弧线、直线、圆形与方形的物体,如破旧的自行车、机械铁器零件、建筑工人用过的各种工具、变形的水泥桶、帽子、旧衣服等,把静物台移向画室中央,静物平放在台子上。这样,学生以俯视的角度看静物时,就可以用新的视觉感受面前的物体。为了更好地经营画面位置,构图可以任意剪裁,并强调选择角度的重要性,因为不是所有的角度都可以产生好的构图。比如,在一幅以衣服为主体的静物写生中,要求学生可以从自然下垂的衣服中选取某一部分进行构图,这些富于变化的布纹线条同样也形成具有抽象意味的几何构成,这使同学们在构图时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可以看出,随着构图的改变,画面上的物体已具有了全新的内容,更富寓意和情趣,甚至由于物体形的构成效果和画面节奏表现,并通过光、色和质感等元素组合将产生与传统写生完全不同的画面美感。从以上的写生过程可以看出,在教学中一定要不断地给学生强调,我们不是在表现衣服、布纹、自行车等零部件,我们在表现美,表现寓于静物中的生命活力。这个生命活力就是绘画者的感受和创造性。由此,在设计色彩写生中,强调形式与构成的审美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意象性和抽象性的表达训练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将设计色彩写生与平面构成训练的内容相结合并得以自然延伸,与今后的专业设计紧密衔接,更重要的是建立系统设计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