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互动效应(一)

内容摘要: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并不是完全分隔的,而是互为影响,互相促进的。从欧、美发达国家看,期货市场应该是建立在成熟的现货市场上。我国目前尽管现货市场还不是很完善,但不应忽视或者说回避期货市场的建设问题。中国农产品的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

  关键词:农产品 现货市场 期货市场
  
  问题的提出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两套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补充的市场体系,即现货市场体系和期货市场体系。现货交易产生于人们交换产品的需要,而期货交易产生于货物拥有者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需要。从现货交易上升到期货交易是现代市场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市场功能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期货市场建立在完善的现货市场体系之上,而现货市场自身存在的固有缺陷所产生的种种不利影响也可以通过期货市场得到校正,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使整个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不能否认,中国目前的农产品现货市场离“完善”还有着相当的距离,其定价体系、流通体系、仓储管理体制等都与欧、美、日等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存在着相当的差距。那么,中国在农产品现货市场发育还不很成熟的情况下,是否能从事农产品期货交易呢?
  回顾欧、美发达国家的历史,按照传统的研究,人们似乎从19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个公理,即市场的演变进化是沿着“标准化现货市场——活跃的远期市场——成熟的期货市场”三阶段的轨迹进行的。斯坦福大学的杰福利.威廉姆斯教授等人在1997年对此三阶段提出异议。他们对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近4年的研究表明,市场的发展是完全可以超越市场的演变三阶段模式的,有效管理的期货市场有利于促进现货市场营销活动的进化,即通过管理效率提高市场本身效率,最终达到市场有效。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无须加强现货市场基础。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并不是完全分隔的,现货市场是期货市场的基础,管理效率正如“润滑剂”,可以促进、提高期货市场的有效性,但不应该也不可能仅仅依赖管理效率的提高来提高其期货市场的有效性。依靠坚实的现货基础,再加上管理效率和期货市场本身效率,才能比较可行、稳定和持久地取得较高的市场有效水平。目前中国的农产品现货市场还处于不断提升的特定时期,此时推进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加快建设,若政策得当,措施得力,将会促进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共同发展。
  
  农产品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促进
  
  农产品现货市场主要包括:收购市场。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国有商业和农村供销合作社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收购市场的份额呈上升起势、农民运销组织的收购和生产者直接向消费者出售的份额也在上升。这说明市场主体正走向规范、成熟,这将对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主体的培育起到促进作用。销售市场。集贸市场至今依然是我国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市场,全国城乡集贸市场,1985年为61337个,1997年发展到87105个,增长了42%;集市贸易成交额1985年为632.2亿元,1997年为17424亿元,增长了26.6倍。大型综合商场、超市、连锁店等的市场份额在逐步上升。这是交易场所的规范过程,将引向标准化交易的期货市场。批发市场。改革以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数量不断增多,1997年全国各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发展到4000多家。其中一些批发市场已经发挥着比较大的作用,其商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传递、调节供求等功能不断增强。这些大型批发市场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一旦形成全国性农产品大市场,一来对交易的标准化如计量单位、质量标准、交易场所和信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我国已建立的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二来为全国性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形成提供现货市场基础,现在中国的期货市场带有比较明显的区域性,全国性的农产品现货批发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将为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