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列宁主义的科学体系(一)

【英文标题】Rerecoganizing Scientic System of Leninism

【内容提要】科学的列宁主义体系由基础性理论、宏观社会主义理论、微观社会主义理论构成。它由务虚到务实,由抽象到具体,由宏观到微观,一层层、一个个地阐述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诸问题。

【英文摘要】The scientific system of leninism is composed of the basicaltheory,macrosocialism theory and microsocialism.The system ranges from pseudo to realistical practice,from abstract to concrete,from macro to micro,and expounds many matters concerning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layer by layer,one by one.

【关 键 词】列宁主义/科学体系/理论/认识Leninism/scientific system/theory/recoganize

【 正 文 】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20世纪俄国及东方其他国家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东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理论武器。当前,它对于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是,怎样认识列宁主义的科学体系,却是学术理论界长期以来远远没有解决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对此作深入的研究。
一、重新认识列宁主义科学体系的意义
作为科学理论的列宁主义,被公开确认、被理论界高度重视并予以研究和宣传,始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阐述列宁主义的最高权威是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而斯大林阐述列宁主义的权威性著作则是《论列宁主义基础》和《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斯大林在这两篇著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论述了列宁主义的体系。
从《论列宁主义基础》看,它在论述列宁主义在历史根源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列宁主义的以下内容:1.列宁主义的方法。认为列宁主义的方法,一是恢复被第二国际破坏了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二是根据第二国际的行动而不是根据它们的口号来检查第二国际各党的政策;三是按照革命的方法去改造全部党的工作;四是以自我批评的方法来培养党的干部和领导者。2.列宁主义对革命理论作用的认识。认为列宁主义了解革命理论对于革命运动和对于党的重要意义,它强调设有革命的理论就没 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它批判崇拜工人运动自发性的理论,形成和提出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3.列宁主义对无产阶级专政的认识。认为列宁主义认识到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工具,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统治,苏维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4.列宁主义对农民问题的认识。认为农民问题是列宁主义“最迫切”的问题之一,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总问题的一部分。5.列宁主义对民族问题的认识,认为列宁主义强调当前的世界已被划分为两个阵营,即压迫民族的阵营和被压迫民族的阵营。列宁主义要求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结成一条反对帝国主义的共同战线。6.列宁主义的战线和策略。认为根据列宁主义理论,战略是规定无产阶级在革命某一阶段上主要的打击方向,确定革命的力量;策略则是规定无产阶级在革命的来潮和退潮这个短时间内的行动路线,就是根据形势的变化以新的斗争口号代替旧的斗争口号,以新的斗争形式代替旧的斗争形式。7.列宁主义对党的认识。认为列宁主义强调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是工人阶级的有组织的部队,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是全体党员意志的统一,是靠清洗党内的机会主义分子而巩固起来的。8.列宁主义提倡的工作作风。认为列宁主义强调把“俄国人的革命胆略”和“美国人的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斯大林虽未说列宁主义的上述内容构成了它的体系,可是实际上,他从这些方面归纳列宁主义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涵盖了列宁主义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无产阶级革命问题、无产阶级专政问题、农民问题、党的问题、战略和策略问题等等方面,意味着在他的思想上,上述内容构成了列宁主义的体系。
《论列宁主义基础》之后不久出版的《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在强调列宁主义的主要问题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上,论述了列宁关于“不断革命”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体系即关于党和工人阶级关系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在一个国家内胜利的理论、关于苏联能够取得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理论等等。从思想内容以及精神实质看,这一著作同《论列宁主义基础》是基本一致的。它在肯定前一著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列宁主义的有关理论作了更深入的阐述。
上述斯大林的两篇著作,为认识列宁主义的体系和认识作为这一体系构成部分的各个理论定了调子。在以后的几十年里,苏联的有关书籍在反映什么是列宁主义时,在解释列宁主义的各个理论时,没有超出上述思维定式。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出版的有关著作在论及列宁主义和列宁主义的各个理论时,也沿袭了上述思维定式。也就是说,长期以来,苏联理论界和中国理论界基本上是按照上述斯大林的认识来阐述列宁主义体系和它的各个理论的。而这样的认识存在着下述缺陷。
第一,没有突出十月革命后列宁的思想和理论。在列宁思想史上,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思想是十月革命后他的思想,或者说是列宁的后期思想。就无产阶级革命的全过程及其任务而言,最困难、最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巩固政权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的后期思想,着眼点正在于无产阶级怎样巩固政权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所以,他这方面的思想比十月革命前他关于如何夺取政权的思想更重要、更伟大。上述斯大林对列宁主义内容的归纳,虽然其中包含有列宁后期思想的内容,如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关于工农联盟的理论等等,但是没有突出地反映这方面的思想。也就是说,他对这方面的思想的反映,从量上看不占优势,从地位上看不占核心的主导的地位。非常明显,他过多地反映的是如何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作斗争和如何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问题。
第二,没有反映列宁关于苏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思想和理论。在十月革命后列宁的思想里,有如何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如何巩固工农联盟的内容,也有关于如何进行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内容。在无产阶级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相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巩固工农联盟而言,进行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是更伟大、更困难的任务。所以,列宁关于苏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思想,是列宁后期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上述斯大林对列宁主义内容的归纳,恰恰没有反映列宁关于苏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思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缺陷。
第三,没有反映列宁关于从俄国的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当前,理论界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实事求是,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列宁主义的精髓。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在他逝世前夕,不断强调必须重视俄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现实,从实际出发确定苏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方针和政策。可是,上述斯大林对列宁主义内容的归纳,完全没有反映列宁的这一思想,即没有反映列宁主义的精髓。
由于以前对列宁主义内容或体系的归纳,存在着上述一些缺陷。所以必须重新认识列宁主义的体系,或者说必须从列宁主义内容的实际出发,发现它的真正科学的体系。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正确地掌握列宁主义,并用以指导当前的实践。
二、列宁主义的科学体系及其构成内容
在20世纪初俄国建立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即布尔什维克党的斗争,产生了列宁主义。在俄国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在长期的国际国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下欧洲的和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在十月革命过程中,列宁主义得到了发展。此后,在苏维埃俄国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和进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它得到了多方面的和深层次的发展。重新认识和发现列宁主义的科学体系,必须考虑到上述列宁主义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情况。笔者经研究后认为,列宁主义的科学体系由下述理论内容构成:
1.关于“讲求实际”的理论。所谓“讲求实际”,意即当前人们通常所说的“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十月革命胜利后,特别是在1918年春天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管理俄国和发展生产上以后,列宁主张讲求实际,从苏俄当时的条件出发办好国内的事情。例如,他主张利用旧社会过来的专家甚至利用旧企业主的作用,借鉴美国的泰罗制,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当党内有的人思想上有顾虑时,他指出:“正是为了执行我们的革命任务,并且使这些任务不致成为空想或天真的愿望,而能真正变成现实(能迅速得以实现),正是为了这个目的,我们现在应当把组织工作中的讲求实际和求实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最主要的任务。”(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PP.145-146)在这一时期,列宁对苏俄恢复和发展经济途径的设想是国家资本主义,即主张由国家机关或工人组织对企业的生产和分配过程实行监督,从而使整个社会生产沿着有利于无产阶级利益的轨道有序地发展。但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找不到关于这个问题的理论根据,所以党内有的人对此不理解,他们攻击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主张。针对此,列宁指出:“这些人怎么啦,怎么能够抓住书本上的只言片语而忘掉现实呢?现实告诉我们,国家资本主义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进步。如果我们在短期内能够在俄国实现国家资本主义,那是一个胜利。”(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P.235)这一论断所体现的,也是讲求实际的思想和理论。
2.关于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有其特殊性的理论。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列宁在有关文章中分析革命形势、革命前景和革命道路时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8卷.)(P.163)这是列宁在自己的著述活动中最先比较明确地论及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有其特殊性。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则更具体、更直接地提出苏俄走向社会主义必须通过特殊的办法。在俄共(布)十大报告中,他在讲到过渡问题时说,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只有具备了实力雄厚的大工业基础,才能保证实现过渡的任务,“而在俄国,第一个特点……就是我国的无产阶级不但只占少数,而且是极少数,占有大多数的是农民”。(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1卷.)(P.21)他认为,由于这种情况,俄国无产阶级需要同小生产者打多年的交道,这样就有必要在经济生活中实行自由贸易。在这次大会上的报告中,他在讲到无产阶级同小农的关系时还说:“毫无疑问,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这些办法在工农业雇佣工人占大多数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是完全不需要采用的。”(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1卷.)(P.50)这里所表述的思想,就是苏俄的社会主义道路应该有其特殊性。
3.关于帝国主义时代的理论。1916年,列宁撰写名著《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提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它的产生意味着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向更高级社会结构的“过渡”。同年,列宁撰写《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论面目全非的马克思主义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等著作,提出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既有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又有东欧资本主义不够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还有处在资本主义以前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而且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了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对被占领的地区实行压迫和掠夺的政策。因此,帝国主义时代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战争。这就是他所说的:“可能有而且必然会有:第一,革命的民族起义和战争;第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战争和起义 ;第三,这两种革命战争的汇合等等。”(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8卷.)(P.89)这说明,在列宁看来,帝国主义时代是一个充满各种社会矛盾的时代,是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时代,是各种革命力量联合起来对帝国主义统治者进行猛烈打击的时代。
4.关于俄国革命是欧洲革命“序幕”的理论以及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各国的革命形势日益成熟的条件下,列宁在思考未来的革命时认为未来的欧洲革命和世界革命将从俄国革命开始,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将成为全欧洲以及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他继续坚持这一理论。如他在《给瑞士工人的告别信》中指出,下一阶段俄国人民将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更大的规模,如果能够做到这一步,就能“使我国革命变成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变成进到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级阶梯”。“俄国无产阶级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胜利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但它能使俄国革命具有浩大的声势,从而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极好的条件……这样,俄国无产阶级就会使自己主要的、最忠实的、最可靠的战友――欧洲和美洲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易于进行决战。”(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9卷.)(PP.90-91)在十月革命过程中,以及在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坚持“序幕”的理论,把俄国革命的命运同全欧洲革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国内战争时期,他认为只有西方各国发生革命并取得胜利,才能有力地支持俄国革命,使其免遭帝国主义的颠覆。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胜利后,列宁逐渐形成苏俄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是因为国内战争的胜利使列宁看到,即使西方各国不发生革命或者说西方的革命未取得胜利,苏俄一国也能够巩固政权,而且苏维埃国家掌握着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条件和生产条件,可以单独一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