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问题(一)

摘 要: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会计准则国际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在介绍了我国会计改革与国际协调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阐述了现实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浅谈了几点建议与策略。对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化;会计制度

  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渐形成和资本市场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各国的商贸规则都逐步趋向统一化、透明化。会计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同样面临着国际化这种必然趋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之后,会计应与国际惯例相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简述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之后,分析了国际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1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涵义

  国际化,指的是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中,尽量减少国与国之间的差异,寻求大家认可一致的内容,达到信息的国际可比性。与之相对应,会计准则国际化就是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也就是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执行本国的经济业务。

  2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状况

  多年来,我们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来促进中国会计的国际化。截止目前,已经发布实施(含修改发布)的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1项(可以起到财务会计框架的作用),具体准则16项;《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以及相关的专业核算办法等,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的框架已经形成。上述已经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在具体会计核算要求、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对照,在所有重大方面均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纵观二十年历程,我们也应该清楚看到,会计准则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应适时推进中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尽可能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

  3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建议

  会计准则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个事实已不容否认,因而,有些人认为,可以完全照搬现有的国际会计准则,不仅可以节省研究费用,也可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这种脱离国情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由此产生的风险将是巨大的。下面主要就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几点建议。

  3.1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会计捉则国际化进程应采取渐进式而非激进式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外部监管机制尚不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还比较薄弱,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而目前全球呼吁与之接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包括国际会计准则主要是从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为基础形成的,充分体现了发达国家的国情和利益。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必须立足于本国实际,逐步实现与国际惯例的接轨。首先,我们在修订企业基本准则和制定新的准则时,要充分参考国际会计组织和一些主要国家的经验,尤其是一些新动向,以免新出台的准则与国际惯例出现不协调,从而消除一些人为的分歧和不一致;其次,对于常规的经济业务,则是按国际会计惯例的要求,采取渐进式的改革,逐步缩小直至消除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差异;最后,在整体上借鉴国际会计惯例改革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逐步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接轨。

  3.2 正确处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关系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是《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并存的模式。一方面,不断地制定和颁布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和修订已发布的具体准则;另一方面,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预算企业制度》。二者各自的详简程度不同,虽然规范的对象一致但有时规范口径有出入,这会造成使企业无所适从的情况。而且,由于我国会计准则工作起步较晚,无法涵盖实际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总体上来看,由于国际会计界对会计准则强调的更多些,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因而采用制度的形式与国际会计界潮流相悖,会计制度将最终被准则取代。所以从长远角度考虑,我们应当按照国际惯例,建立统一的以会计准则为核心内容的会计规范体系。在制定具体会计准则时,还应尽可能地注重国际化,削弱国际化,从会计国家化和国际化的关系来说,会计国家化应服从会计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