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中5·10是太极(一)

《周易·系辞》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究竟系何物?至今仍是困惑人们的一个大谜。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河图》中5·10与"太极是生两仪"有关。研究表明,①四象八卦符号系列最初是反映四时八节的,其数图系列是四角八卦的序和数,是反映四时和八节二十四气的节气变化原理的,使四象八卦完全数理化。这本来是古人根据视运动对于阴阳变化的如实反映和简单推理,虽然一时难懂些,但并不神秘,并非《系辞》所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有说"此句为后人所窜入"②可信,说"连影子也找不到"则太绝对了些。伏羲各数图在系列演化过程中,5和10的变化惟妙惟肖。整个数图耐人寻味,寓意极其深厚。本人着重就这一问题探讨如下,再次向名流学者请教。

一、伏羲数图系列的周期性
要探明5和10在伏羲数图上的来龙去脉,有必要简单提下睛各数图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数图系列的周期性。
不难看出,与对立统一的四象八卦符号相应的四象数、卦序和卦数(洛书)的数字排列,是对角奇偶分别合10,对角线合15的对立统一关系。然而,当四象两仪相交变为反映夕阳西下的《河图》(实应合图,下同)时,对立变为相邻。相邻两象之间,1.9,4.6、3.7、2.8合10入中;1.4、2.3合5入中;9.6、8.7合15入中,四象消失。这就是说,从四象到《河图》是一个周期。四象展开为卦数(洛书),卦数(洛书)合之为《河图》。日东而西,四象数图又可直接转化为《河图》。
即:四象数图分卦数(洛书)合《河图》。阳仪动交阴仪我们清楚发现,周期结束阴阳消失时,《河图》中5·10并没有消失。这就使我们受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启发;《河图》中5o10不但是下一周期的生发点,而且很有可能是宇宙万物最初的生发点。因此,进一步揭开这个中5·10的秘密,就显得特别有意义。

二、四象数图是由中5·10化生的
在四象五方位上,中5者序满为阳,中10者数满为阴,中者不阴不阳,合之为中性,气为中性也是物质。笔者在拙?quot;探析"③中说过:"四象数图相当于原子,中5·10相当于原子核",就是说,时间和空间的原子结构是四象数图。我们不妨从这个角度再来分析一下这些数图各粒子的变化情形,尤其是中5·10。
我们知道,原子的核心部分,类似球体,带正电,是质子和中子的紧密结合体。质子带正电,是氢原子和其他任何原子核的组成部分,所含数目即期序数。中子单独存在时不稳定,易衰变为质子、电子和反中微子,不带电,易进入原子核内部。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着的、与核电荷相等的电子组成。这些物理特性与四象数图极为相似,阴阳时空即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态,中5·10正好是原子核。
那么中5·10是怎样化生阴阳二气的呢?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说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④。显然,阴阳产生及其变化的外因是光照条件,内因便是这个中5o10原子核。
红日东初时,地球表面由于日光的向背,形成阴阳各半(两仪),奠定了阴阳变化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基本准则。大气层中的中子10,首先从原子核分离出来,变为带电荷的电子与中5质子互斥,以最小数1和最大数9的粒子数量分配各据西东,形成对立统一的两仪数图。原子核化生阴阳二气,两仪便有了阴和阳的量。随着"二少"的逐步形成,西阴仪上的一个电子下移太阴;东阳仪上的9个电子必然再分配;两个顺移西南少阳,三个下移东北少阴,四个最多占据东南太阳,使对角和等于中5。其表现形态为西北1、西南2、东北3、东南4,中5。以阳的量由西而东、由下而上的递增次序,在地球表面的西东两仪上,形成横"∞"字形阴逆阳顺的序。同时又以相邻两数顺时针之各(大于5减5)呈下一象的序,形成四象圆形循环之理。数小者阴多阳少,数大者阴少阳多,相邻两数之和亦然。从而使电子10粒子以对角合5,又与中5合10的排列组合,在四隅五方位取得了对立统一。
然而,新的矛盾随之产生:一是中子位空,一是周上10粒子厅偶不平衡。遇热反应剧烈的质子中5,立即以最大数增大九倍,即序5的级数之和三个5又生出九个5:一个5居中;两个5化中了10与中子与中5组成新的原子核;六个5分四组形成6、7、8、9新电子,代表四象的属性,分别相合于象序1、2、3、4。象上奇偶之差及奇偶之和皆可阳即阳顺。象上奇偶之和减5或10又是四象属性及两仪属性。四边数和之大小又反映着下阴上阳、西阴东阳。是为一气化三气,原子核生电子,绕核运动的电子必然与核相等即15。由奇偶数组成新的物质形态四象数图,序与数呈内外相错的横"∞"字形走向。对角奇偶各自合满10,象序对角合质子,象数对角合气15,总体阴阳平衡,对立统一。而且有趣的是,相邻两象任何两数顺时针这和(大于5·10时减去这些数),同样是下一象的两个数,深刻生动的反映着四象循环哲理。这个功能非凡,妙趣横生的数图,便是寓四时二十四气的大名鼎鼎的四季图。既然阴阳变化总是在两仪上完成的,那么,数图上东西两仪平方之差,加中10、5之差与两仪之差的乘积,便是周天长,即(242-162)+(10-5)(24-16)=360。
在阴阳变化的矛盾中,阳是起主导作用的主要矛盾方面。上述阴逆阳顺的序,就是反映这个阳的主要矛盾方面的。抓住这个主要的阳的矛盾方面,就解决了另一方面。知道了阳的变化规律,就可间接地知道阴的变化规律。因此,伏羲数图全部是反映阳顺的。知道了阳顺的序和数,就没有必要再去了解阴顺的序和数,二者更不能混合使用。这是由于,阳顺时以阳气为主,阴顺时以阴气为主,阳气中有阴,阴气中有阳,"纯阴纯阳"是不存在的。由前已知,中5·10合在一起时,并不单纯是奇阳偶阴,更为重要的是不阴不阳的中性。换言之,在客观阴阳变化过程中,不仅仅是阴阳问题,还存在着一个中性的问题(后面还要进一步探讨)。因此,中5·10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一重要概念,只有通过数图才能反映出来。总之,我们可以认为,象序1、2、3、4是由中10转化的,象数6、7、8、9是由中5烈变九倍转化的,这就是说,阴阳变化周期之间是通过中5o10转化的。无论阳顺还是阳逆,中5o10的这个特异功能不变。这个生化四象的中5·10,便是《河图》阴阳闭合周期完成时的余气中5·10。显然,阴阳变化以中性为初使和归宿。

三、八卦数图上何以有中5而无10
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这个问题就简单多了。由于太阳在东南和西南方位上的两次光照,四象分八呈八卦。四象数图上的四组电子,必然要自行展开,质子中5不动,其余奇阳顺邻四正,偶阴四维,中了10衰变为反中微子。所谓自行者,象与量同步统一之故。阳的量在四隅八方位上,有着必然的分布规律,在北半球时,下少上多,西少东多;阴仪上少,阳仪上多;阴卦上少,阳卦上多;四象亦然。反映阳的40个电子,必然在对角和合10的原则下,围绕质子5,自行求得象和量对立统一的排列。这样,只能有两种结果:一是卦序(失传),一是卦数(洛书)。质子中5与任一直线两对角配成气15的原子核,即原子核辐射于对角线,不需要中10,绕核运动的电子亦必15。1、2、3、4因不在对角,致使中子10完全失去了成气15的机会和存在价值,无处相容,只能在八卦数图上消失。而西东两仪的《洛书》和北南两仪的卦序(失传)同样是:(242-162)+(24-16)×5=360。当两数图的周上八个数分别增大九倍时,个位数呈阴顺的序,分别与阳顺的序合10数满,化为《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