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上市公司中,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信息使用者做出合理的决策,然而,目前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纷纷利用一些手段来粉饰财务报表,编制出有利的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动机,剖析上市公司操纵财务报表的手段,从而提出了治理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以操纵财务信息行为的措施。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报表 粉饰
财务报表信息反映了一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是考核公司治理经营情况的重要的信息资源,为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我国上市公司近些年来违规造假和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使得上市公司对外报出的财务报表的公信度大大受到质疑。财务报表粉饰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
一、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粉饰的动因
财务报表粉饰,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自身利益采用变造、伪造等手法编制会计报表,粉饰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的行为。上市公司操纵会计信息、粉饰财务报表的常见动机可归纳如下。
1.上市发行股票
根据《公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且经营业绩较为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批成为上市公司并发行股票,以募集大量低成本的资金。为了获取上市的资格,公司必须拿出能够反映其拥有优良业绩的证明,也就是说公司的财务报表必须好看。另一方面,股票的发行价格=每股净利/市盈率,要想在发行额度受限制的情况下募集更多的资金,唯一的途径就是提高发行价格,为此也少不了对财务报表的粉饰和包装。
2.维持上市资格
这主要是针对一些正在盈亏临界点挣扎的上市公司而言的,根据我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连续两年亏损或者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的上市公司将被作为ST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将被证券交易所摘牌,即终止上市。如前所述,而我国上市公司获得上市资格本来就不易,如果再轻易地被摘牌,是很多上市公司所不愿看到的。此外,ST公司不仅名声受损,在经营、筹资过程中还会受到种种的限制,这也是他们迫切的要粉饰报表的一大原因。
3.获取银行贷款
公司发展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配股,二是向银行贷款。一般来说配股需要申请,手续复杂而且会受到数量、时间的限制,不如向银行贷款来得容易,但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的考虑,在发放贷款的同时对受贷单位的资信情况要求比较严格,为此,那些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是很好的公司就要为贷款而努力将财务报表打扮打扮了。
二、上市公司报表粉饰的手段
1.挂账虚拟资产
虚拟资产是指不再对企业有利用价值又不予注销的资产,如已经没有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等;虚拟资产还包括已经发生的费用,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或者为了收入、费用的配比而挂在账上的资产,如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等。一些上市公司将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作为待摊费用等都列入资产方,打压费用、虚增资产,以调节利润,这种虚拟资产的存在,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一个费用和损失的“蓄水池”。
2.变更会计政策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也不是绝对不能变更的。有些上市公司就利用会计政策的灵活性,通过改变折旧方法、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改变存货计价方法等手段随意调节利润,例如有的企业采用定额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将产品定额成本差异在产品和库存产品之间分摊,本期销售产品却不分摊,以降低本期销售成本。更有甚者,故意虚列存货或隐瞒存货的短缺或毁损,从而达到虚增本期利润的目的。变更会计政策,对于急于粉饰报表的上市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但这样的做法,虽然使上市公司当年的财务报表好看了,但却为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蒙上了阴影。
3.利用应收应付
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被称为会计报表中的“垃圾桶”和“聚宝盆”,在销售不佳时大作应收款项,隐瞒亏损徒增利润;在规避税收时,巧妙利用应付项目上,降低利润。上市公司在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方面做文章,是其虚增利润的常用手法,一些上市公司甚至会把一些难以收回的应收款项挂在账上,以虚增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