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歌艺术的与时俱进(一)

论文关键词:传统民歌现代时尚流行音乐元素
  论文摘要:本人在教授中国传统民歌的过程中,发现了我国民间传统音乐在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文中对此进行了简单的剖析,并提出了针对今后教学的一些改进措施,希望能对我们民族民间音乐的世代传承做出一些贡献。
我多年从事中国民歌的教学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跟我们的民间传统音乐快要脱节了。我清晰地记得,在我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讲授传统民歌的时候,几乎大部分地区的民歌只要老师一唱,我就能随之哼唱几句。因为在我童年的时代,没有现在种类这么繁多的流行音乐,大人们传唱的都是些旋律优美而且地域风格鲜明的民间小调,他们有时甚至会载歌载舞,这些令我记忆犹新,所以我今时代不同了,电视,广播,媒体对传统民歌并不陌生。而如行音乐的大肆宣传,似乎己经把我们的民族传统的音乐逐渐淹没掉了,当学生听到我在课堂上播放的中国民歌时,第一反应就是太土,歌曲的内容与现实结合不大,特别是非本方言的民歌实在难唱。因此,他们对中国民歌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我感觉这样的教学再继续下去几乎毫无意义。
纵观社会,流行音乐大行其道的今天,中国传统民歌尴尬的发展局面使得我们民族音乐的传承越来越难以延续。从近几年的社会反响看,中国民歌的发展状况一直呈滑落态势。改革开放后,港台和内地流行音乐的迅速发展,以及近几年欧美、日韩等国外流行音乐对国内音乐日渐强大的渗透及影响。复杂多样的曲风、优美动听的旋律、浅懂易唱的歌词等特点让流行歌曲对中国民歌的冲击日益加深,民歌的受众人群越来越少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虽然近几年民歌界一直在想办法改变这种局面,众多老一辈或新一代的民歌手们也试图力挽狂澜,无奈这种态势一直都没有改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们的音乐爱好者和工作者们,都有责任重新审视和考虑我们本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局势和前景,努力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去探求一条适合中国民歌发展的新路线。
民间歌曲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并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音乐体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作用与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音乐的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绝大多数人把我们的传统民歌已经渐渐淡忘了,但我们不能否认它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必须肯定地说,民歌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为了让我们本民族的民歌艺术能够流传下去,继续发挥它的巨大功效,并让大众所能接受,首先应该让传统民歌与时代接轨。
我们可以先看看美国乡村音乐的发展。美国乡村音乐在美国有着较长的历史,至今它一直为广大听众所喜爱,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除了保留原乡村音乐的本色外,还汲取了很多流行音乐的元素,而这一点正是中国民歌在创作和发展上所值得借鉴的。无论是高雅音乐还是流行音乐,不断挖掘各民族的原始音乐资源并以现代元素改造之,已经成为强大的潮流。历史己经证明:音乐传统资源的每一次再发现,都是音乐前进的巨大动力。近两年来一些当红流行歌手都在尝试不断将“中国风”的民族元素引入到流行音乐中,无数佳作应运而生,成为经典作品的例子比比皆是,无论是西北风年代、还是后来让人血脉喷张的摇滚乐均脱不了干系。《南泥湾》、《浏阳河》、《阿姐鼓》、《贤良》,还有斯琴格日乐的成名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腾格尔的《天堂》,均改编自民歌,郑钧演唱的《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伴唱和声部分就引用了侃族民歌“加林赛”,再如周杰伦的《千里之外》,作词从中国传统的诗词中汲取养料,还邀请了歌坛常青树费玉清演唱,效果非常好。正是有了这些民歌音乐元素的加入,才让现代音乐既有着浓郁的民族、地域风情又有着强烈的现代感;既多了几分豪迈、又多了一丝忧伤,独特的魅力在音乐中脱颖而出,让歌迷沉侵其中,不能自拔。这类优秀的作品在编曲上严谨了许多、和声大气而不失唯美,这些都足以说明传统与现代的相互渗透能够满足喜欢流行歌曲又想了解民族歌曲的歌迷的需要,从深层意义上说更是传统民歌古老生命力的一种延续,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