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操纵的动机研究(一)

现金流量表以现金收付制为编制原则,不受权责发生制会计的应计、递延、摊销和分配程序的影响,因此通常认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以下简称经营活动现金流或经营现金流)与权责发生制的会计盈余相比,不容易被操纵,是相对可靠的“硬”数字。然而,现金流量表并非远离“偏见”(bias)和“噪音”(noise)的净土,现金流量表准则的“三分法”为经营活动现金流的确认提供了“会计选择”余地,债权债务管理等各种理财策略的运用可以调节经营现金流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配。这就为经营现金流的操纵提供了技术性空间。随着现金流量表的价值逐渐受到证券市场投资者的重视,经营现金流及相关指标用于某些隐性契约(如新股发行的审核关注内容),上市公司经理人员自然关心经营现金流量的形象,为了美化利润“含金量”或为满足监管的需要而萌生操纵动机。本文将按照图1所示的逻辑展开讨论。

  现金流量“操纵”的动机研究

  本文从现金流量的决策有用性和会计监督对现金流量的运用两个角度分析现金流量“操纵”的动机。这是因为:1,只有现金流量的决策有用性被市场认可,股票价格越来越充分地反映包括现金流量在内的会计信息,上市公司经理人员才有操纵现金流的动力。2.随着经营现金流及相关指标成为监管考核指标体系的组成部分,也会诱发公司操纵现金流的行为,为满足监管目标而操纵现金流量。由于第一种动机恰恰与盈余管理研究中的“资本市场动机”类似,第二种动机与“机会主义行为”相契合,我们因此称之为现金流操纵的“资本市场动机”和“机会主义动机”。

  一、现金流量信息在证券市场中的有用性逐渐被接受

  1.现金流量的决策有用性

  决策有用性是财务报告的立身之本。关于决策有用性的确切含义,上世纪70年代美国会计界的权威文献就已经达成共识:“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以便预测、比较和评价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及其不确定性的信息。”(FASB,1978)这种表述唤起了对会计盈余耳熟能详的投资者对现金流量的重视(林勇峰,2002)。尽管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始终坚持会计盈余比历史现金流量信息更能够充当预测未来现金流的“指示器”,但这_论断却不断受到来自证券市场经验证据的否定(Rober M.Brown,1986;Catherine A.Finger,1994)。

  现金流量信息在财务分析和证券估价实践中备受重视。会计盈余可视为由经营活动现金流和应计项目(accruals}构成。前者以可验证的现金收付为基础,不受权责发生制会计的应计、递延。摊销和分配程序的影响,因此通常认为可操控性不强。应计项目主要包括非货币性营运资本(经营性应收应付款项、存货等)和非付现费用(折旧、摊销、资产减值准备等),存在大量依赖估计的“酌定性”(discretlonary)因素。区分从现金流中产生的“硬”性数字和依赖估计的应计项目中的“软”性数字就成为会计质量分析的重要内容,也是盈余管理等实证会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

  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件更让人们加深了“现金为王”(cashis king)的印象。安然公司从事能源交易中介业务确认了巨额收入,使之在按照营业收入排名的2000年《财富》美国500强中高居第7位,但现金流动却每况愈下,最终发生债务问题,陷入破产危机。我国著名造假公司银广夏在东窗事发前3年每股收益平均高达0.58元,而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平均只有0.047,经营活动现金流与会计收益相比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如果市场能够及早重视现金流分析,就不难识破银广夏的业绩神话。

  2.证券市场有效性与现金流量的有用性——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现金流量表准则在1998年正式实施后,其有用性是否受到证券市场的认同?或者说现金流量是否已经具有在会计盈余之外的增量信息?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或者说我国证券市场目前仍存在“功能锁定”现象(赵宇龙、王志台,1998、1999),则意味着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操纵公司账面盈余达到蒙蔽市场的目的,现金流量没有在公司估值上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公司经理人员操纵现金流岂不是多此一举、杞人忧天?

  我国目前在现金流量的信息含量方面的研究综合起来可归纳出这样的结论:越是最近年度,或者剔除“资产重组股”。“概念股”(曾静,2000),或者随着观察期限的延长(吴世农、字常青、陈碧华,2000,郑炜玲,2001),经营性现金流量越明显地含有与价格相关的信息。这表明现金流量的决策有用性逐渐为我国投资者接受,同时也为探讨我国开始出现的现金流操纵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现金流量信息在会计监督中的重要性逐渐增强

  尤其特别的是,监管部门逐渐注意到净资产收益率单﹁指标作为再融资硬性条件的局限性,开始在强制性信息披露和合规性审核中综合考察关联交易、非经常性损益、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现金流量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多方面因素。随着监管部门对现金流有关指标的关注,我们有理由警惕具有圈钱动机的公司在经营业绩不佳时萌生操纵现金流的动机,或者为配合利润操纵而兼顾经营现金流的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