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但不是所有计最现值的属性都能作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管理层或内部人员了解某些资产或负债更为详细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表明市场交易价格偏离了这些资产或负债(大于或小于)真正价值,如果以小同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代替市场的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难以保证;况且不同会计主体拥有的信息千差万别,难以统一标准,得出的信息缺乏可比性。不存在实际交易事项的情况下,必须采取其它的计量办法。首先考虑的是在市场上寻找是否存在相类似的交易,如果存在,则以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目前,在我国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基础。首先,推广公允价值的计量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资本保全。资本是企业的实物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或取得这些能力所需的资金或资源。很明显,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耗费这些能力,同时为了进行再生产,又必须购回这些能力,只有这样简单再生产才能维护,扩大冉生产才有基础。但企业耗费的生产能力如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则计量得出的金额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将购不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的生产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进行。反之,若企业耗费的生产能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此时不管是何时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则计量得出的金额即使是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在现时情况下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的实物资本得到维护,企业的生产将在正常的状态下进行。
其次,推广公允价值计量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收入和成本、费用在计量的单位方面是配比的,都是采用货币计量单位。但是在计量的属性方面却不配比,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成本、费用却是按历史成本计价。因此,为了使得会计核算符合配比原则,就有必要在会计核算中推行公允价值计量。从而,推行公允市价计量也符合会计的相关性、稳健性和一致性等原则。
第三,能合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因此,按公允价值计量得出的信息能为企业管理人员、债权人、投资者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第四,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目前的企业收益计算是通过收入与相应的成本、费用配比计算出来。现行企业计算收益的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的,而计算收益的成本、费用则是按历史成本计量的。很明显,两者之间的差额(收益)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劳动者创造的纯利润,另一部分则是由经济因素影响形成的价格差。但现行的利润分配制度对这两者却不加区分,从而出现收益超分配、虚利实分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