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复习

第30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处我国的内陆区,距海十分遥远,因此受海洋的影响极小,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2.西北地区植被的东西差异较大(常以年降水量约200毫米的贺兰山为界),东部以草原
5.西北有稳定而水源丰富的山前洪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地区,还会分布着一个个的绿洲,它们是该地区自然条件最为优越的地方,一个大的绿洲常常就是一个城市,如我国新疆的许多城市就是分布在绿洲上。
例1 下列因素中不属于西北地区干旱成因的是( )
A远离大西洋 B远离太平洋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高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题目难度较小,主要让学生注意掌握教材的基础内容。
解析:西北气候干旱的原因是:从海陆位置考虑,该地区深处内陆,远离海洋;从地形考虑,有高大山地对海洋水汽的阻隔,导致降水稀少,使西北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中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大的地带。
答案:C
探究点二 西北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
原因物源条件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有丰富的沙源,除了山地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
动力条件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动力条件
人为
原因
(决
定因
素)过度樵采这种破坏最突出的是在绿洲的边缘地区,当地能源缺乏,为了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樵采天然植被成为燃料的主要来源,如塔里木盆地边缘
过度放牧
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人类不合理地过度放牧,使草场资源来不及更新,从而出现了草场退化现象,出现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如呼伦贝尔草原
过度开垦在半干旱的旱农垦区,为了提高粮食的总产量,大量地进行农垦活动,使草地变为耕地,不久之后,就退化为了荒地,如科尔沁沙地。此外,水资源利用不当以及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也是造成荒漠化的首要原因
例2 (20ll届重庆市高三年级考前模拟测试,二诊)下图为我国四个地区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图(阴影为荒漠化土地)。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中荒漠化的形成因素,正确的一组是
A.甲一冻融作用 乙一盐碱化 丙一风蚀作用 丁一水蚀作用
B.甲一过度放牧 乙一盐碱化 丙一风蚀作用 丁一冻融作用
C.甲一冻融作用 乙一水蚀作用 丙一盐碱化 丁一过度樵采
D.甲一风蚀作用 乙一盐碱化 丙一过度垦殖 丁一水蚀作用
探究点三 荒漠化的防治
1.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它包括三方面: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由于西北荒漠化主要是因贫困而导致的植被破坏,因此任何有效的防治沙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2.治理模式:首先要有明确的整治目标;其次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第三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这是完成荒漠化防治的基本保证。
地制宜。
例3 (2009年高考宁夏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图6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 区。导致该区域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等国土整治方面的基础知识。
解析: (1)从降水量来看,这里的降水为200mm―300mm之间,则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也可以根据经纬度来判读这里为我国的内蒙古地区也可以得出结论;我国降水从东向西降水差异原因是距海远近(2)从当地的为干旱,半干旱的自然条件和植被的生长条件得出结论。
答案:(1)干旱、半干旱地区 距海远近
(2)选① 选②或③ 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 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 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
探究点四 几种常见的荒漠化
3.土地次生盐渍化 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以及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地盐分集聚所形成的现象。土地次生盐渍化多发生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2011•无锡调研)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区是(  )
①贵州 ②云南 ③广西 ④重庆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该地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有(  )
①土层薄,山多坡陡 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 ③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压力大 ④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据此回答3~4题。

3.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省区简称)(  )
A.内蒙古、甘、藏、青 B.新、内蒙古、藏、青
C.青、藏、内蒙古、新 D.新、藏、甘、青
4.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有(  )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退耕面积
(2010•聊城二模)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读“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图”,完成5~6题。

5.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a地区沙尘暴的是(  )
A.加强天气预报 B.改变农业生产结构
C.发展耐旱农作物 D.全面种草,发展畜牧业
6.b地区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 ②毁林开荒,粗放耕作 ③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④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水多且雨季集中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2011•东北联考)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完成7~9题。

7.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来防沙、治沙,是因为(  )
A.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
B.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
C.有利于保持水分,有利于植物成活
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8.图中绿洲在发展种植农业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农业生态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酸化 D.地面沉降
9.为促进图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有(  )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2011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读图4“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 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
11.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②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 ③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退耕还林还草 ④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 “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回答12~13题。

12.判断图中曲线名称正确的是(  )
A.①为石漠化面积 ②为环境人口容量 ③为生物多样性
B.①为生物多样性 ②为环境人口容量 ③为石漠化面积
C.①为环境人口容量 ②为石漠化面积 ③为生物多样性
D.①为石漠化面积 ②为生物多样性 ③为环境人口容量
13.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崎岖        B.降水丰富
C.喀斯特地貌广布 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回答14~15题。

14.P地与Q地相比,P地(  )
①年大风日数少 ②年降水量多 ③年降雪日数少 ④沙尘暴日数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5.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①截留水分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削弱风力 ④改变植被类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二、综合题
16.读某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及C地区某地的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地区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该问题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2)B地形区为________,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3)你认为治理该地区荒漠化应采取哪些措施?

17.喀斯特与黄土、沙漠、寒漠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下列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二 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三 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

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区)。
(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________以上地区。然而,实际上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________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3)最为严重的石漠化出现在什么方向的山坡上,为什么?
(4)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18.(2011•扬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科尔沁草原位于内蒙古东部,松辽平原西北部,目前大部分草地都已沙化。
材料2:1991~1996年,我国某研究机构在科尔沁沙地进行了放牧试验,试验分为3个放牧强度进行,即重牧(HG)(6只羊/公顷)、中牧(MG)(4只羊/公顷)、轻牧(LG)(2只羊/公顷),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植被的影响;图1、图2为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有关示意图。


(1)在放牧试验的最初2年,各放牧强度的物种丰富度均呈现________趋势,不同放牧强度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第3年开始,________区的物种丰富度明显下降。
(2)三种放牧强度中,________使草层高度明显下降;________使草层高度有所增加。
(3)材料2表明人们采用的环境管理手段是________。
(4)分析科尔沁草原沙化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解析:图中喀斯特地貌主要集中在中、东部,贵州和广西所占比例最高。
答案:D
2.解析:石漠化是山地、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严重时,大量冲刷表层土,露出了基岩。结合西南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可知,山多坡陡,土层薄,容易被侵蚀,结合这里气候特点可知,降水量多且多暴雨。因此选D。
答案:D
3.解析:从图中提供的数据可知B选项正确。
答案:B
4.解析:塔里木盆地地处西北内陆,降水较少,不宜大面积植树造林,也不宜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而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以防绿洲退化为荒漠。
答案:B
5.解析:a地主要表现为过度农垦造成的环境问题,解决措施应为改变农业生产结构。
答案:B
6.解析:b位于西南横断山区,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水多且雨季集中,易造成生态破坏。
答案:D
7.解析:采用麦草方格可以增加地面粗糙度,从而降低风速,减轻沙丘面风沙侵蚀;
答案:B
8.解析:该处绿洲附近引水灌溉发展种植业,会导致地下水位升高而出现盐碱化;
答案:A
9.解析:沙漠景观和草方格景观和少数民族文化对东部民众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发展旅游业有一定的优势,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答案:D
10.解析:由图可以看出,新疆地区土地沙化面积最大;内蒙古和宁夏水土流失所占比重大致相同;西北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荒漠;云南、贵州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过度破坏植被。
答案:C
11.解析:由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应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保护植被,减少对薪柴林的破坏,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提高天然气的使用率,我国目前能源消费仍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无法从根本上减少开发。
答案:A
12.解析:随着森林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也必定随着下降;森林覆盖率越低,则石漠化面积越大,环境人口容量也随之减小。
答案:A
13.解析: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石漠化的产生。
答案:D
14.解析:P、Q分别位于贺兰山东西两侧。与Q地相比,P地由于贺兰山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弱,年大风日数较少;由于距海相对较近,加之地形的抬升作用,年降水量较多;Q地位于沙漠地区,气候更加干旱,在冬季风的影响下,沙尘暴日数多。
答案:A
15.解析:草方格沙障是利用作物秸秆固沙的工程措施,改变地表状况增加摩擦力从而削弱风力,干草也可以截留水分。
答案:B
16. 解析:第(1)题,由A地区(鄂尔多斯高原)的位置判断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自然原因从气候、地表特征分析,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和过度开垦。第(2)题,B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以北、临近河流(黄河),为河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从光热、水源、地形、土壤等方面分析。第(3)题,联系教材知识回答。
答案:(1)土地荒漠化 自然原因:地处内陆,距海遥远,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气候干旱;地表多为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且大风日数多而集中。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是荒漠化的决定性原因。
(2)河套平原 光热集中、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3)荒漠化的治理应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以防为主,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具体措施有: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17.解析:(1)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故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为我国喀斯特石漠化主要分布地区。(2)读材料一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知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35°以上地区;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10°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10°~30°。(3)读材料二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可知,石漠化在南坡最为严重;主要原因是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多雨,水热较充足,一旦森林遭受破坏,石灰岩容易受到雨水的溶蚀、冲刷等侵蚀作用,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现象。(4)读材料三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可知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需求大,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不足等。合理化建议主要考虑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等。
答案:(1)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2)35° 10° 10°~30°
(3)南坡。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多雨,水热较充足;一旦森林遭受破坏,石灰岩容易受到雨水的溶蚀、冲刷等侵蚀作用,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现象。
(4)人为原因: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需求大;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不足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恶性循环,逐步形成经济贫困地区。
合理化建议: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等
18.解析:第(1)题,根据图1可以看出,在放牧试验的最初2年,各放牧强度的物种丰富度均呈现增加或上升趋势;不同放牧强度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中牧区>重牧区>轻牧区。从第3年开始,重牧区的物种丰富度出现明显下降。第(2)题,阅读图2可知,重牧使草层高度明显下降;轻牧使草层高度增加。第(3)题,材料2表明人们采用的环境管理手段是技术手段。第(4)题,注意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答案:(1)增加(或上升) 中牧区>重牧区>轻牧区 重牧
(2)重牧 轻牧
(3)技术手段
(4)自然原因:气候较干旱,降水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