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毕竟是纸上之物,要使之变成员工内心信念,只能依靠管理者对员工坚持不懈地进行系统教育、日常教育。
培养员工遵守规章制度的过程,称为灌输。意味着两层意思:一是这些规章制度不是员工自身所具有的思想观念,而是组织制定的行为规范。二是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求员工必须遵循这些规章制度,因而要求员工务必将这些规章制度转变为员工的思想观念。按员工观念形成过程分,灌输分三大类:1) 确立观念法:在对方心中建立组织所需求的某种思想观念的灌输法。
2) 转化观念法:发现对方某种观念与规章制度不符时,以纠正其观念为目的的灌输法。
3) 和批评缺点法:发现对方某种观念与规章制度不符时,以纠正其行为为目的的灌输法。
第一节确立观念法通常以群体为灌输对象,关键在引导。引导的前提是员工通常以群体行为倾向作为自己的行为倾向,通常以管理者的强化目标人微言轻自己行为向导。(例:县官收蛇不收礼)灌输方法:1) 授课
完整地系统地请专家上一门课,
2) 讲座
请专家就某个专题作适当传授。
通过授课、讲座,可以在组织中从上到下至每一个员工确立统一的管理理念,形成统一标准的评价标准。
3) 演讲
有一个充分准备过程,在基层组织中通过层层筛选,竞争出优胜者。不仅是一种艺术,更重要是让员工从中确立组织观念。
4) 讨论
通常针对某一问题展开,参与人数一般以基层为单位,大致在10左右。人太少,不利于集思广益;人数太多,难以让每一个畅所欲言。讨论时间视人数而定,一般每人10分钟。
影响讨论氛围的因素:一是主持人心中有否提纲。有了提纲,就能有效地控制讨论范围,如果讨论不热烈,则扩大题材;如果离题太远,则收拢话题。二是小组中有没有带头人,事先应找几个人作些准备,更利于加强讨论气氛。三是讨论主题是否被参与者所熟悉,所关心。优秀的主持人将会去努力发现这两者的联系,以激发参与者的热情。
5) 评比
是对某个标准进行相互比较的过程。
评比中所参照的标准,就是组织所提倡的观念。
评比贵在客观公正,要有量法的指标。一旦评比流于形式,或缺乏量化指标,或有失客观公正,那就是引导失误。
评比中,应抓两头促中间。,其重点评比群众中先进代表和落后代表,并分析其形成原因。正面、反面教材,一扬一抑,确立正确的观念。
6) 动员
管理者关于某项工作任务,要求员工集中精力在特定时期内完成任务的发动过程。其关键在于统一对任务的意义的认识,统一完成任务的时间,统一对质量的要求,统一群体的力量。方法:领导作动员报告、确定口号、张贴标语、开誓师大会等。7) 参观
通过观看其他组织的成果汲取有关经验的过程。
第二节 转化观念法
是使对方接受正确的观念,并以正确观念纠正原有的与之相抵触的观念。
对具体的个人,要具体分析,以取适宜的方法加以灌输,才有最佳的转化效果。
1) 对比法:即通过正反面典型事例比较、发展闪发展后比较、新事物与旧事物的比较,使员工形成孰是孰非的观念,提高鉴别能力。从而接受正确观念。
常用于注重实际的员工身上,对于思辨性强、善于辩论的员工则不宜。
2) 寓理法
常用于自尊心强、悟性较高的员工身上。常用于对方的观念不明显体现出来,管理者只是通过自己体验感觉到的。直接指出则依据不足,往往令对方感到不可接受。通过寓理法,让对方自己领悟,使之调整观念,则避免直接提出的负面作用。
例:景差的故事。
3) 钝化法
在对方观念严重错误,心理紧张时,为了防止意外,先缓其紧张心理,再予以正面教育的方法。
4) 迂回法
采用间接的侧面的方法指出、或暗示对方的错误观念,并提出正确观念使之接受的方法。
由于对方的观念往往有其依据,或占有情理,如正面接触,容易引起不必要的争议。管理者既要避其锋芒,又要达到转化对方观念的效果。
对记者的指责,丘吉尔讲渔夫救小孩的故事,(小孩和帽子)让记者形成新观念。
5) 现身说法
教育者以自己以往的一些经验教训作为实例,教育鼓励对方接受正确观点的方法。
在关系密切的双方之间,可以将心比心,使对方感到教育者的诚意。达到教育目的。
6) 协调法
允许对方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逐步接受正确观念,逐步改变不适当的观念的方法。例:开放时期观念的更新。
7) 热处理
先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使对方处于一种激励状态,并及时灌输正确观念的方法。
8) 冷处理:
营造利于思考的教育氛围,使对方处于一种内省状态,并及时灌输正确观念的方法。
9) 共同动机法
第三节批评艺术
批:对行为和事件的分析
评:对行为和事件作出评价。
针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员工要采取不同的批评方法。
方法:(5种)
1) 触动法:
通过行为和语言,指出对方的缺点,使对方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力,从而使之彻底悔改的效果。
适宜于纠正不良后果明显的缺点。
例:周总理亲自处理钉子。
2) 逐步批评法
对于一个人的缺点不是一锅端,而是先治好一个缺点,再治另一个缺点的方法。以免挫伤其自尊心。
3) 开门见山批评法
发现缺点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的方法。
员工要求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较开朗有个性,或是与管理者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适宜于亟需改正的缺点。
4) 商量讨论式批评法
即对错误不明显、部分有理的行为,以分析的态度,详细区分优缺点的方法,指出不足之处的批评方法。
另外当自己对情况的细节不是了解时,对于其缺点也适宜这种批评方式,以免自己说话说过了头。
5) 参考仿照式批评法(间接批评法)
和开门见山相反,是通过其他类似的情况,让对方通过比较,进行自我鉴别,从而认识缺点关自觉改正的方法。
当对方对自己的缺点认识不足或自以为有理的情况下适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