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农网改造促进经济发展
>湖南省花垣县供电公司 张嗣顺 一、农网改造后的效果
花垣县位于湖南西部,与渝、黔两省(市)接壤,是一个集“老、少、边、穷、库”为一体,国家重点扶持的特贫县。全县总面积1108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300个行政村。人口26.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83万人。年供电量在3.8亿千瓦时左右,既是一个山区小县,又是一个用电大县。去年以来,县供电公司紧紧围绕农村电网建设改造这一中心,狠抓项目建设和村级电网改造,经各部门通力协作,艰苦奋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1999年12月底止,已投入3100多万元,完成了81个村的村级电网改造和营销管理“四到户”工作,效益显著。
1.地方供电设施进一步完善,供电能力、供电质量提高。农网改造后,我县地方电网拥有110千伏变电站3座,比项目实施前增加了1座;拥有35千伏变电站5座;拥有110千伏线路两条共93公里,比网改前增加45公里;拥有35千伏线路4条共87公里,比网改前增加了11.2公里;新增和改造配变57台。网改后县电网供电主变容量达到15.28万千伏安,比原来增加6.2万千伏安,供电能力净增2亿千瓦时。农村供电质量明显提高。窝勺乡花香村原来低压供电半径达4公里以上,改造中加了一台50千伏安变压器,更换了所有不合格线路,使供电半径大大缩短,供电质量大大提高。村民感慨地说:“昔日大灯像点蜡,今日小灯赛灯塔”。
2.减轻了农民负担,启动了农民消费,拉动了农村经济。团结镇峨碧村是纯苗族村,1998年人均收入580元,38户农户生活处于贫困线下。农网改造前,电价每千瓦时高达2.5元以上,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1999年6月供电公司投入资金85504元首批进行农网改造,使供电状况得以全面改善,电价降到每千瓦时0.46元。网改后,全村涌现出了一批打米、农副产品加工等民营企业,彩电、冰箱、空调进了农家门。全县已改造的81个村,仅降低电费一项,当年减轻农民负担近800万元,相当于农民人均年增收280元。 3.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农网改造是一项让广大群众直接感受到党和政府关怀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工程队所到之处,农民群众夹道欢迎,苗族同胞硬要喝拦门酒、唱拦门歌。领导干部和施工队员被看作苗寨最亲的客人。整个施工过程中,抬杆、拉线、搬运设备,几乎都是由苗族同胞自发组织起来投义务工完成的。龙潭镇芭茅寨,只有31户人家,距公路十多公里,30多根水泥电杆是全寨60多名男女老少抬进村送上杆位的。窝勺乡的沙坪村,80岁高龄的老人吴满凤每天提着水壶跟在工程队员身后,给队员们送水解渴。农网改造使群众深深地体会到党的温暖,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具体作法 1.统一认识,把农网改造当做一项减轻农民负担、繁荣农村经济的大事来抓。农网改造是我县建国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论证、评估项目效益,很快达成三点共识:一是电力市场前景广阔,我县拥有全国第二大锰矿、第三大铜锌矿,县内工矿企业星罗棋布,加上网改后农村电力市场的拓展,到2010年,全县用电负荷将达到20万千瓦,电量在12亿千瓦时左右,这为实施以引电为基础、网改为手段、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为目标的农网改造提供了市场条件。二是我县农村电网技术装备陈旧,管理手段落后,农村电价过高,群众对网改需求强烈。这为发动群众支持农网改造和改革农电体制提供了群众基础,有利于降低施工费用,减少工作难度。三是我县地处三省(市)交界处,这一地理特点为实施从西南电网引进低价电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项目结构上,以团结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为基础,通过从西南电网引进低价电力,可以降低电价基数,增强县电网供电能力,提高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在工程建设上,确立“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实际、因地制宜”的技术原则,广泛发动群众支援工程建设,可以控制施工成本,减轻公司还本付息负担,降低项目风险。在“改网”与“改制”关系上,实行先易后难,以网改推进体制改革。即首先改造和改革电力资产产权明晰、电费清理顺利的乡镇村的电网和体制,再逐步推进,以减少工作阻力。在日常业务和项目建设上,既要安排好公司日常工作,确保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又要把主要领导、主要力量、主要精力集中到农网改造上来,确保项目的实施。
2.建立机构,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组建了“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担任领导小组正、副组长,从相关单位抽调一批精兵强将,组成了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县委、县政府下发文件,对农网建设和改造的目标、任务、步骤、措施等作出明确规定,并作为部门的考核内容,与乡镇和相关部门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全县上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权责分明、上下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3.规范管理,严把“五关”。一是制定了《农网办规章制度》,明确了农网改造工作机构的职权、职责、任务,对人、财、物进行严格、规范管理。二是制定了《农村管电体制改革和电网资产移交的若干规定》、《农村电网建设征地补偿的若干规定》、《农村电网资产评估实施方案》等可操作性强的文件,保证了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是制定了《设备材料采购规定》、《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工程设计委托管理办法》、《工程施工管理办法》、《工程验收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完善了对工程的建设、监督、管理机制。四是建立了土建工程及设备的招投标制度,成立了招投标领导小组和招投标评审委员会,严格基建程序,节约工程资金,保证工程质量。在具体工程管理中,严格实行了工程设计责任制、质量终身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验收把关责任制,把好了工程设计关、招投标关、材料采购关、施工管理关和验收关。并抽调了5名业务精湛的专业人员组成工程技术组,专司事前计划衔接,事中质量监督,事后检查验收之职。通过实行责任制和严把“五关”,已建农网改造工程经州、县联合验收组验收,均为安全优良工程。
三、几点体会 1.加强领导是保证。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的重大举措,只有地方政府加强领导,才能保证抓出成效。 2.落实责任、建立严格的工程质量管理机制是基础。 3.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是有效开展网改和体改的重要方法。
4.要辩证地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当前,农村电网用电水平低,短时间内也难有较大提高,网改投入与产出可能不成正比,经济效益不明显,对电力企业还本付息造成很大压力。但作为“民心工程”,当前应偏重社会效益,只要群众得到实惠,供电部门吃点亏也得把它搞好,今后随着供电量的上升,企业效益会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