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核能,人们的第一反应很可能是原子弹,是切尔诺贝利。这两个“代名词”一方面充分体现出核能的巨大力量,一方面也“见证”了核能利用的兴衰。
1953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说,强调“原子能的和平用途”,开启了人类使用核能的大门。核能发电作为核能应用中发展最快的一支,1957年,第一座商业用核电厂在美国宾州开始运转了。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电厂发生重大事故,这一历史上最严重的核能事故,除了导致人员伤亡、土地污染等后果外,某种程度上也直接影响了核工业前进的脚步。核能从世界发展最快的能源沦为发展最慢的能源……
当然,当时全球电力过剩、油价低廉、经济不景气等原因也进一步促使核电发展“一蹶不振”。而现今,也正因为外部因素的巨大变化及交互作用,尤其是油价急速飙升,核能在沉寂近20年后,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政府、企业也纷纷为核工业的复兴做着准备。
选择核能存在分歧
核能的重新“受宠”有其经济理由。相对于石油、天然气会在几十年里耗尽,核能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还可以以最经济的方式给人类提供能源,所以说,核能是真正的永续能源。
“核能发电取得了巨大进步,”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罗德·布劳尔斯最近说,“核电一度被认为非常不经济,而现在,以实际经济标准衡量,它已几乎能与天然气发电展开竞争了。即使将关闭核电站的成本计算在内,核电也比风力或潮汐发电便宜许多。”
与再生能源相比,核能的确有优势。美国能源部的资料显示,1993年之前的40多年中,美国用于核能研发的支出总计约600亿美元(其中包括废料处理相关科技的研发),结果能为美国提供20%电力;与此同时,花在太阳能和地热方面的研发费用为220亿美元,提供的电力仅为3%。而分析各种发电方式的发电效率,核能每年能发电时间的平均比例高达91%,燃煤只有68%、燃气与风力都约为30%。也就是说,如果要用风力来取代核能发电,必须投入3倍的机组。
根据投资银行SGCowen的计算,仅替代一座法国核电站,就需要在法国海岸每隔100米安装一台风力涡轮机。“用可再生能源与核能相抗衡是徒劳的,因为可再生能源是补充性的,规模要小得多,”SGCowen报告认为,“目前不存在替代核能的可靠选择。”
另外,技术的更新发展,也使设计新的核反应堆变得更加便宜,成本降了,产品的经济性自然更高。
除了诸如油价高企等经济因素使核能重获生机外,环保原因也是很多国家发展核电的最主要原因。核能一向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不安全的,一旦发生事故或者核废料处置不当,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将是致命的。于是,环境是上世纪人们拒绝核能的理由。然而,现在人们更多地看到了核能的另一面:不排放温室气体使得一些绿色运动人士改变了对核能的反对态度,纷纷表示,全球变暖的风险远远超过放射性废料的风险。以前极力反对核能的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创办人摩尔博士,在考虑温室效应与污染问题后,一改初衷认为核能是最安全而完美的能源。
研究显示,全部的核电链,从铀矿开采到废物处置,包括反应堆和设备建设,每千瓦时碳气体的排放量仅为2克-6克,与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相同。如果世界上的400多座核电站都关闭,取而代之的是相同比例的非核混合能源,每年的碳气体排放将会增加6亿吨。
加上《京都议定书》对二氧化碳减排的要求,人们不得不考虑核能这种“绿色能源”。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专家罗伯特·沃特森指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最具经济效益的方法,就是增加核能发电。世界能源理事会预计,全球要达到《京都议定书》的排放指标,唯一办法就是在2050年前将核能发电量扩大至目前的3倍。曾主管欧盟能源问题的LoyoladePala·cio说过:“从经济或环境层面而言,放弃核能绝非妥当之举。”她甚至还把核能列入欧盟“绿色报告”。美国经验也显示,二氧化碳减量有40%要靠核能。
核能的“绿色”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铀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很小。美国核管会的报告表明,化石燃料采矿面积几乎是核能的1000倍以上,鉴于采矿过程衍生的生态破坏、水土保持、物种破坏,都与开采面积成正比,所以,化石燃料采矿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自然也是核能的千倍以上。其次,运输过程中也会有环境问题产生。有资料显示,为维持与核电相同规模的火力电厂的运转,每年需要5万吨运煤船300船次、10万吨超级油轮104航次、3万吨天然气船140航次,如此规模、数量的运输一旦发生事故,比如油轮泄漏、瓦斯爆炸,后果也不容小觑。
不过,终究是一个备受争议、还未得到大多数人共识的问题。持反对意见的人也有他们的论据。法国《新观察家》周刊7月7日一期写道:根据各种非常实际的预测,核能只能解决一小部分温室效应的问题。全球科学交流协会认为,采用核能只能使法国的温室效应减少16%,使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效应减少11%。有英国学者估计,以开发核电减少污染物及二氧化碳所需投资为直接减少等量污染物放所需投资的6倍左右。麻省理工学院的有关研究报告也说,要利用核能发电来解决气候变暖问题,至少要在世界各地新建1000座核电厂才会有显著的效果。
核能应用全球升温
尽管关于核能的争议还未得出标准答案,但一些国家显然等不及了。
7月27日,印度政府说,该国正在着手建设8个用于发电的核能反应堆,其中建在西部塔拉普尔的一个核反应堆上个月已经开始运转,并成功并入电网。印度总理办公室高级官员普瑞特维拉吉·查瓦27日在向印度国会上议院做报告时说,随着这8个核反应堆的相继建设,到2007年印度核能发电将达到1300兆瓦,到2012年将达到3160兆瓦。
印度作为一个能源严重依赖进口得国家,对核能的渴望无疑是迫切的,印度希望到本世纪中叶将核电厂发电量提高100倍。7月中旬,印度总理辛格访问美国,与美国达成了民用核能领域的重要协议。印度发展核能获得了额外动力,美国公司也获得了垂涎已久的“市场准入证”。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核能业市场部有关负责人毫不掩饰喜悦之情:“这对通用电气来说是一次绝好的机遇。”业内人士预测,通用电气进军印度民用核能市场后,5年内至少获得50亿美元的收入。
不单单是帮助印度,美国自己发展核能也是马不停蹄,布什总统已把核电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布什政府认为,美国有必要扩充核电使用量。美国从1970年代起就不再盖核电厂,反观法国,同时期内盖了58座核电厂,到现在,法国有78%以上的电力是来自核电。为了美国能源安全的未来,美国必须扩充安全、干净的核能发电。美国已把国内大多数核反应堆的寿命从40年延长到了60年,并已设计出实验性的"下一代"反应堆。美国政府希望企业开始建造新一代核电厂。
布什政府还在开发下一代清洁、安全核能体系的国际合作方面跨出了重大一步。3月7日,能源部长博德曼与来自加拿大、法国、日本及英国的代表共同签署了历史上第一份旨在开发下一代核能体系的多边协议。博德曼说:“每个正在开发下一代核能技术的国家在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支持经济持续增长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一科研协议将加速建立新核能体系的国际合作,新的核能技术将比现有的技术更安全、更可靠、成本更低以及有更好的防泄露能力。”
俄罗斯也抛出了核能计划。俄罗斯核能康采恩总裁萨拉耶夫2月24日介绍说,俄将在2010年前建造3个新的核电机组,使俄核电机组总数达到34个。目前俄有10个核电站,共有31个核电机组,去年俄共生产核电1430亿千瓦时。预计今年俄核电发电量将达1700亿-1710亿千瓦时。为此,俄核能康采恩今年的总投资额会达到236亿卢布,其中60亿卢布用于延长现有发电机组的服务期限,110亿卢布用于建造新的核电设施。媒体还披露,英国政府有新建10个核电站的计划。
触觉敏感的《财富》杂志早已察觉到核能应用的升温,在年初把它列为“2005年全球技术发展八大趋势”之一,在美国,科学家们开始对核能进行重新评估,连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理查德·斯马利也认为,美国应该重新开始建造核电厂。国际原子能机构也看到核能使用前景,它预测,到2030年,全世界1/4的能源将来自于核能发电,而且核能的使用量在随后数十年还会进一步增加。
目前,正在新建的核反应堆大多位于首次利用核能的国家。据"世界核能协会"称,全球共有25座反应堆在建设中,分布于10个国家,另有112座在计划或提议中。据了解,最新30座并入电网的核反应堆中,有20座在亚洲。在欧洲,核能利用也在复苏,芬兰定于今年开始建造一座大型核电站;法国将于2007年开始兴建另一座;比利时、德国等国家正收回不发展核电的誓言,或者在不远的将来可能这么做。“核能的复兴不可避免,”SGCowen在今年发表的一份核能产业报告中称。该报告预测,到2010年,全球核能建设将会复兴。
就连在瑞典,在这个5月底关闭了第一座核电站的国家,人们也开始反思,关闭核电站是否明智。此次关闭的巴舍拜克核电站发电能力为600兆瓦,可以为瑞典南部地区提供30%的电量。核电站总裁让·埃德贝里说:“就在去年,巴舍拜克创下了年发电量的历史新高!”在核电站工作了20余年的车间主任托马斯·哈根托夫特直截了当地发表意见:“核电站不应该关,一座核电站的发电量相当于30个风力发电站,巴舍拜克核电站的经济效益不错,关闭很可惜。”
25年前,瑞典全民公决决定到2010年关闭所有核电站,25年后,人们的想法已经发生转变。其实早在1999年,瑞典的民意调查就显示:有82%的瑞典人支持继续核能发电;有16%支持政府的废核政策;有21%群众主张新建电厂。
安全还是关注焦点
5月,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了50多个成员国及8个国际(政府)组织进行了一场将持续近39个小时的国际核应急演习。由此可见,各个国家对核安全不可谓不重视,然而,核安全事故还是在发生。
5月9日,英国最大核电站塞拉菲尔德核电站的热氧再处理电厂因发生放射性液体泄漏事件被迫关闭。英国政府称由于泄漏过程发生在密闭空间内,因此未对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造成影响。8月8日,日本北部一座刚刚恢复运行的核电站接连发现两处核泄漏,被迫再次关闭。日本原子能公司强调这次核泄漏没有对公众安全构成威胁。
即便一再声称不会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但人们还是免不了谈“核”色变。其实,随着技术的进步,核电站的安全指数已经越来越高了。举例来说,切尔诺贝利事件后,瑞典所有的核电站都安装了安全过滤器,防止核泄露发生时核辐射物质广泛散射。在巴舍拜克核电站,一旦操作或运行中出现错误,4秒钟内核反应堆即立刻自动关闭。瑞典核反应堆的建造原理可以防止核反应堆发生像切尔诺贝利那样的因人为操作失误致而失控爆炸的情况发生。
技术的更新也使得核废料越来越少。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英国科学技术办公室负责人大卫金爵士表示,任何新核电站的出现,在60年期间不会使现有核废料增加超过1/10。
诚然,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核安全,我们还得多考虑一层,核设施、核材料会不会遭到恐怖袭击。美国国家科学院4月6日公布的一份报告称,美国103个核反应堆的核废料存在遭到恐怖袭击的可能性。报告说,恐怖分子将核电厂视为理想的袭击目标,因为核废料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虽然恐怖分子发动这种袭击的难度很大,但那些具有相关知识与技术手段的恐怖分子还是有可能发动这种袭击的。
信息来源:解放日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