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龙海市供电公司变电设备定级管理标准的职责、单元划分与评级标准。 本标准适用龙海市供电公司变电设备定级管理。 2 管理职能 2.1 设备定级是设备技术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目的是为了及时的消除设备缺陷。因此,设备定级必须与设备缺陷的管理结合起来,设备通过定级,监督检查主设备完好率达到100%以上,其中一类设备达到90%以上,辅助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其中一类设备达到90%以上的指标完成情况。 2.2 设备定级以运行单位为主,会同检修单位对设备进行综合评定等级,并提出设备消缺升级计划,作为制定检修计划的依据之一。 2.3 每季由运行单位根据发现的设备缺陷和消除设备的缺陷的情况,调整设备定级通过MIS网于次月3日前上报生技部。 2.4 新设备运行交接前,由运行单位根据验收情况评定设备等级作为设备评级的原始依据,并通过MIS网上报生技部。 2.6 设备定级分三类 一类设备:技术状况全面良好,外观整洁,技术资料齐全正确,能保证安全经济运行,重大反事故措施已完成。 二类设备:个别次要部件有一般性缺陷或次要试验项目结果不合格,但暂时不致影响安全运行或影响较小,外观尚可,主要技术资料具备,且基本与实际相符,检修和预防性试验超周期,但不超过三个月者。 三类设备:有重大缺陷不能保证安全运行,渗漏严重,外观很不整洁,主要技术资料残缺不全,检修或预防性试验超过周期三个月以上者,上级规定的重大反事故措施未完成。 一、二类设备均称为完好设备,完好设备与参加定级设备数量之比称为“设备完好率”。 3 变电设备定级单元的划分 3.1 主变压器以台为一个评级单元,评级内容包括变压器冷却装置、继电保护装置、防雷过电压保护装置等。 3.2 以开关为主要元件的回路为一个评级单元,评级内容包括:母线刀闸、线路刀闸、电流互感器、电抗器、电力电缆、引线线夹、继电保护装置(一个电气连接部分)。 3.3 母线为一个评级单元,评级内容包括:电压互感器、刀闸、保险、二次端子箱及保护装置(如 电压互感器中性点加装电阻、灯泡等)。 3.4 电力电容器以组为一个评级单元,评级内容包括:刀闸熔丝、高低压电缆,所用电盘、继电保护装置等。 3.5 直流设备为一个评级单元,评级内容:蓄电池组充电设备、整流装置储能装置、复式整流装置、直流盘等。 3.6 消弧线圈为一个评级单元,评级内容包括:消弧线圈、刀闸、自动记录装置、控制盘等。 3.7 全站避雷针为一个评级单元。 3.8 全站接地网为一个评级单元。 3.9 全站电缆沟为一个评级单元。 3.10 全站照明装置为一个评级单元。 3.11 全站生产厂房为一个评级单元、包括开关室、控制室、载波机室、蓄电池室等。 3.12 中央音响控制盘为一个评级单元。 3.13 耦合电容器以台为一个评级单元。 3.14 组合电器的一个气隔为一个评级单元。 3.15 远动装置以套为一个评级单元,评级内容包括:远动主机变送器、显示器、选测台和备用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等。 3.16 评定一个单元设备的等级时,应综合衡量各元件的状况,以单一设备总的技术状况为标准,每个单元的等级一般应以单元中最低的元件确定。如一个单元中元件有一类、二类、三类者,一般评为三类。 4 变电设备评级标准 4.1 变压器 一类设备 (1)持续地达到铭牌出力或上级批准的出力,温升符合设计的数值或上层油温不超过85℃。 (2)绕组、套管和绝缘油等的试验均符合部颁《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标准》的规定。 (3)部件和零件完整齐全,分接头开关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良好,无接触不良或动作卡涩现象。 (4)冷动装置运行正常,散热器及风扇齐全。 (5)电压表、电流表、温度表等主要表完好、准确、差动保护,瓦斯继电器、防爆装置等主要保护和信号装置部件完好,动作可靠。 (6)一次回路设备绝缘及运行情况良好。 (7)变压器本身及周围环境整洁,照明良好,必要的标志、编号齐全。 (8)不漏油或稍有轻微的渗油,但外壳及套管无明显油迹。 (9)设备接地良好。 (10)技术资料齐全正确,符合运行规程要求。 (11)绝缘评价为一级。 二类设备 (1)经常能达到铭牌出力或上级批准的出力,温升符合设计和运行规程要求。 (2)绕组、套管和绝缘等试验均符合部颁《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标准》的规定,绝缘油的介质损比规程规定稍有增大或呈微酸反应。 (3)部件和零件完整齐全,分接头开关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良好,无接触不良或动作卡涩现象或接触电阻稍有变化,但不超过规程规定。 (4)冷动装置虽有缺陷和不齐全,不影响变压器出力。 (5)表计、信号、保护符合规程要求,部件完好,动作可靠。 (6)接地良好。 (7)绝缘评价为二级。 三类设备 达不到二类设备的标准或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达不到铭牌出力或上级批准的出力; (1) 绕组或绝缘套管不良,因而需降低预防性耐压试验标准的; (3)漏油严重; (4)部件、零件不全,影响出力或安全运行; (5)分接头开关的电气或机械性能不良,接触电阻不合格或有卡涩; (6)差动保护或过流保护不可靠; (7)有其它威胁安全的重大缺陷。 4.2 开关 一类设备 (1)开关设备铭牌完整、技术档案齐全(内容详见高压开关管理条例第十三条之3)。 (2)断路器本体(包括瓷套)、操动机构,开关油等试验结果均应符合部颁“电气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标准”和制造厂规定的各种参数的要求,空气及SF6断路器的压缩空气质量及SF6质量满足制造厂规定。 (3)设备外观应整洁,无锈蚀,油漆完好。分、合闸指示器清晰、正确。各部件结构严密不进水,空气开关、SF6开关运行气压、漏气量和含水量符合有关标准或制造厂规定,油开关不渗漏油,液压机构油泵启动满足制造厂规定的周期,预压力符合制造厂规定的要求。 (4)断路器各种油位指示(包括空气断路器的油缓冲器及液压机构的油箱油位)正常辅助开关结构绝缘良好,动作可靠 操动机构的加热以及气压表、油压表、均应完好准确。套管电流互感器的电流比、准确度级、绝缘
状况均应满足断路器实际运行地点的要求。 设备本体传动机构、操动机构箱应密封良好,能有效地防潮、防尘、防小动物进入,端子排的标志明显、清晰。 开关设备场地应整洁,相别标志和编号名称齐全,保护接地牢固,对低型布置的断路器,遮栏应完整可靠。断路器本机及机构箱基础应符合设计要求,无变形下沉和剥落露盘现象。 (5)开关设备应满足使用的环境条件要求,或经采取措施后可保证安全运行。 (6)开关设备的额定电流就不大于负荷电流,断路器实际断流能力不应小于安装地点的最大短路容量;或断路器的实际能力小于安装地点的最大短路容量但能在运行方式上采取临时限流措施(如分列运行),使运行中的最大短路容量小于开关的实际断流能力,可以保证安全运行者。 二类设备 凡不完全具备一类设备条件,但设备基本完好,能保证安全运行,且不存在三类设备缺陷者,均列为二类设备。 三类设备 凡有重大缺陷的设备,不能保证安全运行者,均为三类设备,停运的三类设备不得投运,运行中的三类设备必须限期处理,前者在极特殊情况下要求临时投入运行,则必须要主管部门总工程师批准。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三类设备: (1)断路器本体的关键部件及性能如套管、均压电容、合闸电阻、回路电阻、绝缘提升杆、绝缘油、同期(三相同期和每相各断口同期)、分合闸速度及时间等有一项与“电气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和制造厂制定的标准相比悬殊大者; (2)操动机构有卡涩、运行中有拒合、拒分和误合、误分的现象,液压机构的油压超出闭锁限额,油断路器严重漏油,不能保证安全运行者; (3)液压机构油泵次数超过制造厂规定值; (4)断路器断流能力不能满足运行要求,又无保证安全运行的措施,额定电流小于负荷电流者; (5)故障跳闸已超过规定次数以及大修周期而没有进行解体检修; (6)操动机构箱密封不严,又没采取防止小动物进入的措施,威胁安全运行者; (7)空气断路器的压缩空气质量不合格;SF6断路器的SF6气体质量不合格,或有严重潜心气,其压力低于制造厂规定的下限。 4.3 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容器 一类设备 (1)各项参数满足实际运行需要,使用线圈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2)部件完整,瓷件无损伤,接地良好。
(3)油质绝缘良好,各项试验符合部颁《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标准》的要求。 (4)本体整洁油漆完整,标志正确、清晰。 (5)消谐及设备完好,保险等配件、备品齐全。 二类设备 (1)各项参数满足实际运行需要。 (2)部件完整,瓷件无损伤,接地良好。 (3)油质绝缘良好,各项试验符合部颁(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标准)。 (4)不漏油、标志正确,无严重锈蚀。 三类设备 不能达到二类设备或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瓷件有片脱落现象。 (2)油质绝缘不良,超出《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标准》; (3)渗油 4.4 隔离开关 一类设备 (1)设备铭牌完整、技术档案(设备台帐、检修记录、运行记录、设备缺陷记录等)齐全。 (2)设备外观整洁、无锈蚀、油漆完好,接地牢固。 (3)设备技术参数满足安装地点运行工况要求,预防性试验结果符合部颁《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和制造厂安装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各项技术参数要求。 (4)分、合闸操作灵活、无卡涩现象,远方或就地操作正确无误,闭锁装置安全可靠,分、合闸到位,位置指示正确。 (5)主回路各连接处无过热现象,带电部分晴天夜晚明显可见电晕。 二类设备 凡不完全具备一类设备条件,但设备基本完好,能保证安全运行,且不存在三类设备缺陷者。三类设备 凡有重大缺陷,不能保证安全运行者,均定为三类设备。停运的三类设备在缺陷消除前不得投运,在特殊情况下要求临时投运的,则需经过主管部门总工程师批准,运行中的三类设备必须限期处理。 凡具有下列缺陷之一者,应视为三类设备: (1)预防性试验结果与《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或制造厂制定的标准相差较大者。 (2)主回路连接部件严重过热,甚至已经发红变色者(红外检测温度在200℃以上者)。 (3)操作沉重,严重锈蚀,且操作不到位者。 (4)拉杆受力变形,瓷柱有倾斜或裂纹者。 (5)无闭锁装置,或闭锁装置不完善,退出运行者。 (6)瓷柱外绝缘遭受严重损伤(如瓷瓶损坏半个伞裙)者。 4.5 母线 一类设备 (1)各项参数满足实际运行需要,无过热现象。 (2)瓷件完整,瓷件无损伤,接地良好。 (3)绝缘良好,各部带电距离符合规程要求。 (4)运行中无振动,无金属腐蚀。 (5)瓷面整洁、相色分明,标志正确。 二类设备 (1)各项参数满足实际运行需要,无过热现象。 (2)部件完整,接地良好。 (3)绝缘良好,各部带电距离符合规程要求。 三类设备 满足不了二类设备的要求或有下列情况之一: (1)运行中振动; (2)导线过热或铝排连接片断股 4.6 避雷器 一类设备 (1)各项参数满足实际运行需要。 (2)瓷件完好,密封,接地良好。 (3)绝缘防雷性能各项试验符合规程要求。 (4)清洁、油漆完整,标志正确清楚。 二类设备 仅能达到一类设备的(1)-(3)条标准的。 三类设备 存在下列缺陷之一者: (1)绝缘、防雷性能不良,超过规程规定标准; (2)瓷件有较大损坏。 4.7 继电保护 一类设备 (1)保护装置配备齐全,电源可靠。 (2)元件特性符合规程要求,元件无老化变质。 (3)二次回路接线正确,绝缘良好。 (4)盘上标志正确,电缆有号牌。 (5)定值正确,压板齐全,可随时投入运行。 (6)检验按时,动作正确。 二类设备 (1)保护装置配备齐全,电源可靠。 (2)二次回路结线正确,绝缘良好。 (3)盘上标志正确,电缆有号牌。 (4)动作可靠,定值正确。 三类设备 满足不了二类设备的要求或有下列缺陷之一: (1)保护装置配备不全或保护不配合; (2)元件不正常,致使保护装置不能正常投入运行; (3)二次回路绝缘不合格; (4)动作不正确。 4.8 照明 一类设备 (1)室内外照明完好,能满足正常运行及事故处理需要。 (2)布线整齐,回路良好,图纸、资料齐全。 二类设备 (1)室内外照明尚完好,能满足正常运行及事故处理需要。 (2)布线回路尚好,图纸、资料基本齐全。 三类设备 达不到二类设备标准的。 4.9 蓄电池组 一类设备 (1)容量达到铭牌额定或80%放电容量以上。 (2)电解液化验合格。 (3)极板无弯曲变形,颜色正常,玻璃缸完整,无倾斜现象,无严重沉淀物。 (4)蓄电池整洁,标志正确清楚,绝缘符合规程要求。 (5)接头连接牢固可靠,无生盐现象,端电池经常充放电和无生盐现象。 (6)防酸、防日光、采暖、通风等设备良好。 (7)充放电设备齐全,定期进行充放电试验。 二类设备 (1)达不到额定放电容量,但仍能满足开关掉合闸。 (2)电解液和电池绝缘均合格,接头连线牢靠。 (3)极板轻微变形,有沉淀物,但尚不超过规定。 三类设备 达不到二类设备标准的。 4.10 整流装置及直流盘 一类设备 (1)整流元件特性良好,参数符合运行要求,在正常和事故情况下,满足继电保护、开关动作要求。 (2)调压变压器,稳压变压器等运行正常,无异音过热现象。 (3)各种开关元件安装牢固整齐,接点接触良好不发热。 (4)各种保护、信号装置、指示仪表动作正确可靠,指标正常。 (5)配线整齐,标志编号齐全,并有符合实际的接线图。 (6)资料齐全正确。 二类设备 仅能达到一类设备标准的(1)-(4)条。 三类设备 达不到二类设备标准的。 4.11 避雷针 一类设备 (1)防雷结线符合(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的要求。 (2)避雷针结构完整,有轻微锈蚀现象。 (3)接地良好,接地电阻符合规程要求。 二类设备 仅能达到一类设备标准的(1)和(3)要求。 三类设备 达不到二类设备标准的。 4.12 接地网 一类设备 (1)地阻符合规程要求 (2)设备接地引线与地网焊接良好,无腐蚀现象。 (3)设备接地线与地网用螺栓连接。 二类设备 仅能达到一类设备的(1)、(2)条标准的。 三类设备 达不到二类设备标准的。 4.13 电缆沟 一类设备 (1)电缆沟完整清洁,无杂物、积水现象,盖板齐全。 (2)通往开关室、控制室的孔洞全部堵塞严密。 (3)沟内电缆排列整齐,电缆支架跨距符合规定要求。 二类设备 仅能达到一类设备标准(1)、(2)条的。 三类设备 达不到二类设备标准的。 4.14 生产厂房 一类设备 (1)厂房房顶无漏雨渗水现象。 (2)门窗及门窗玻璃完整。 (3)无能钻进小动物的孔洞。 (4)结构完整,基础无下沉现象。 (5)墙皮、顶棚完整清洁,无脱落现象。 (6)上下水道畅通,无堵塞现象。 二类设备 仅能达到一类设备(1)-(4)条标准的。 三类设备 达不到二类设备标准的 5.变电设备定级的考核规定 变电设备定级管理的考核按公司《四项责任制考核管理规定》进行, 由生技部专工负责提出,考核内容是: ⑴设备定级不能按时上报。 ⑵设备定级内容不符合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