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她是一个茫然无措的下岗女工;2006年,她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煎饼大嫂,荣获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粮食系统巾帼建功十大标兵、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全国财贸系统下岗再就业女职工带头人等荣誉称号,2003年还光荣地当选为山东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她就是李怀珍。
1995年春,李怀珍下岗了。迫于生活的压力,她开始自谋职业。在沂蒙山区,煎饼卷大葱是传统的特色食品,家家支鏊子,户户摊煎饼。细心的李怀珍经过一番考察发现,人们日渐崇尚科学营养、传统自然的饮食文化,粮食煎饼前景看好。她当机立断:生产原汁原味的原粮煎饼。
李怀珍从小在东北长大,并不会烙煎饼。最开始的时候,鏊子转不匀,摊粮食糊不能同步,尽管她没日没夜地练习,手上磨出了血泡,嘴角长了口疮,可烙出的煎饼还是黑糊糊的,又厚又硬,根本不成形,6麻袋小麦白白糟蹋了。她心疼地把好煎饼分给亲友,不能吃的喂了鸡。不服输的李怀珍四处拜师学艺,请来一位老奶奶做示范,一招一式悉心揣摩。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苦练,她终于娴熟地烙出了一张张漂亮的煎饼。学会了烙煎饼,李怀珍翻出老家的石磨,支起四盘大鏊子,左右开弓,效率顿时提高好几倍。周围的老大娘们听说后,对大鏊子非常好奇,甚至有的专门坐车来看热闹。这样的免费宣传引得顾客纷纷登门,她获得了煎饼大嫂的美名。
为了创出名牌,李怀珍给自己的煎饼起了个名字:金穗煎饼。因为薄如纸、韧如绵、色泽亮丽、营养全面,金穗煎饼很快名声大振。每逢节假日,订单雪片一样飞来,煎饼甚至供不上卖,李怀珍只能连夜加班。冬天,冰冷的淘米水冻得双手又红又肿;夏天,身上长满了痱子,晚上洒点痱子露,白天照样干,别人吹着空调还嫌热,她在车间里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煎饼炉子天天需要生火,她怕冒出的烟呛着左邻右舍,早上四五点就起床生炉子,一直忙到深夜。
金穗煎饼第一炮打响后,李怀珍又敏锐地发现,单一经营小麦煎饼已经显得被动,杂粮煎饼前景广阔。于是她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在专业师傅指导下,又研制出了大米、小米、绿豆、水果等几十个品种,买回家能储存两三个月不变味,还备有芝麻盐、香辣肉丝,卷上吃着方便,味道鲜美又有营养。独一无二的品质让金穗煎饼成了人们争相购买的美食。
费县是我国优秀民歌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李怀珍想,用著名民歌作为商标,有利于打造企业名牌,用它注册商标肯定能叫响市场。果然,许多企业看沂蒙小调煎饼前景光明,纷纷要求加盟。上百个品种的产品摆上了超市货架,订单越来越多,她和员工加班加点也赶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