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做物流做好?

  时下,物流一词频繁见诸于报端,几乎成为了“利润源泉”的代名词。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及wto的加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趋势已成必然。在中国,现代企业竞争的结果使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进入一个微利时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也变得非常透明。企业之间的竞争现在不仅在技术、人才上展开,同时也在物流和供应链方面展开。因为现代物流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泉”,是企业降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渠道。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企业自身体制的制约,很多企业实施或改造物流管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企业物流实施中的 问题及根源

  首先,由于国内现代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观念、技术都相对落后,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影响还很严重,这导致了企业专业化程度低,对企业物流管理认识程度差,使流通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居高不下。现代物流通过合理调配人、财、物等各类资源,帮助企业高速运转,从而达到开源节流、增加效益的目的。而我国许多企业长期以来把经营重点都放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上,对物流管理比较粗放。不少地区和主管部门也未能足够认识到物流管理对市场流通、经济繁荣所起的重要作用,导致物流管理在我国明显滞后于销售管理,给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带来不利影响。

  其次,物流改革力度不够导致改革不彻底。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改革创新中畏首畏尾,生怕触动了当前的经济利益关系。因为地方中小企业由于实力比较弱,而且与政府、客户有着各种各样的繁杂的经济关系,实行物流改造势必激化某些存在的矛盾。企业不愿进行物流改造是怕改造非但达不到既定目标,相反却使企业发展因此而受挫。这些原因使得中小企业物流改造无法进行下去。

  第三,不少专业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尚不能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也无足够能力服务于中国企业。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还很少有物流企业能为生产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国内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是一些原来的国家大型仓储运输企业和中外合资、独资企业。除少数企业以外,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大多数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求,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仓储和配送,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划、组织及进行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物流增值少。更重要的是,企业缺乏通晓现代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员工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足,缺少市场开拓的主动权。

  第四,物流热起来以后,很多企业又形成了盲目跟风现象,受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发展模式的影响,企业都纷纷建立了相对完整独立的仓储运输和销售系统,又增加了大量的重复建设成本。

  企业正确实施 物流管理的途径

  谈到实施物流管理的正确策略,众多企业方法不一,但成绩却是公认的。如海尔集团从其国际化战略出发,以企业资源管理理论为指导,实施物流重组,使物流能力成为海尔的重要核心竞争能力,从而达到以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向客户提供最大附加值服务的战略目标。而宝洁、西门子等跨国公司则选择我国一些专业物流公司为其代理物流。从国外经验看,传统企业如惠尔浦公司解决物流管理问题的办法是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如亚马逊(amazon)公司则力求使物流体系保证其实现服务承诺。亚马逊公司作为典型的网络公司,在创业初期并没有自己的物质基础,因此在仓储、配送上一直借用第三方力量。随着业务拓展和公司实力的增强,亚马逊开始自建自己的实体支持基础设施,例如大型仓储中心。但在“门到门”的配送上,亚马逊从始至终都坚持外包出去,因为“门到门”的配送是一项极其繁杂,需要逐渐覆盖蔓延的业务。亚马逊在这上面自力更生是不划算的。不管是自营物流还是外包物流,其界限并非严格,而多数情况下企业物流配送是两种策略的结合。对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不论作何选择,都面临着对现有物流系统的整合提升或重组改造。

  1、重视物流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实践表明,加强物流管理是企业从内部找利润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增强外部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从市场情况看,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一些专业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国外跨国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其成熟的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占有明显优势,我国企业着手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已十分紧迫。

  2、选择合理的物流管理体系,开辟企业自己的发展之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针对不同地区的特殊性,许多公司趋向于委托第三方,或者是把包括接收订货、库存控制、预测等由内部完成,而运输、仓储与通讯等服务则外包给第三方。这是因为中小企业自身没有足够技术或财力去满足需要,大企业既没时间也无专门技术去完成他们要做的每件事。那些想在竞争中占优的企业将不得不向外寻求合作。这一切需要第三方供应者。据说大型企业通过专业物流进行市场配销,可比自行设立配送网络节省约五分之一的成本。对于单个企业来说,可使企业竞争力明显提高而对整个社会而言,由于避免了许多重复建设,既优化资源配置,又大大节约社会成本。 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现代物流的发展,很多厂家已实现“无仓库运作”。工厂只管生产,商店只管销售,原材料的采购、成品运输、商品配送均由物流企业包揽,如此社会分工使得生产者、经营者均可以专注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更加迎合挑剔的消费者的口味。

  3、在加快物流改造过程中,系统化、信息化要求也显得特别重要。

  过去,厦门太古可口可乐公司市场销售部门与供应链部门(生产、采购、储运等)之间、供应链各部门之间,由于信息沟通不畅,曾经出现过供需脱节、成本居高不下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和利润目标的完成。为了实现管理系统化、信息化,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太古公司专门设立了需求与营运计划项目,新增相应执行部门,进而依照供应链模式对相关部门进行架构重组,并重整作业流程,加强供应链运作管理,促进了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改造以后,太古公司产品库存天数由40多天降低到了10多天,月平均库存占用资金减少了人民币300万元以上。

  4、对中小企业来说,与其它中小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也是一条高效之路。

  物流联盟是一种以第三方物流机构为核心,由众多的中小企业签订契约形成的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集约化物流伙伴关系。从企业经济效益上看,通过物流战略联盟使众多中小企业集约化运作,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从社会效益来看,由于采用第三方物流机构作为盟主,统筹规划、统一实施,减少了社会物流过程的重复劳动。当然,不同商品的物流过程不仅在空间上是矛盾的,可能在时间上也是有差异的。企业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机构的集约化处理,来解决这些矛盾和差异。而且,联盟降低了风险与不确定性,还可以从第三方物流机构得到过剩的物流能力与较强的物流管理能力。

  总之,在生产、销售成本控制已比较充分的情况下,实行科学的物流管理已成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成为继制造业和商业利润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有关专家甚至指出,物流管理已成为增强企业及产品竞争力的最后领域,是21世纪企业与企业大比拼的主要阵地之一。但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物流配方,各个企业应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这一点,企业应当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