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十个财富故事(一)(一)

营销史上最经典的寓言,是把梳子成功推销给和尚。

  细究其中的成功因素,一是卖梳子的人执着的梦想;二是其本身具有超凡的营销本领。两者缺一不可。

  混沌的外部环境,又把无数想有作为的中国商人带入了卖梳子的那个营销情境中。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消除,外贸出口形势仍然严峻,国内消费并没有明显增长趋势,因此,绝大多数服装老板选择了继续冬眠。

  但也有人开始“蠢蠢欲动”,他们相信,真正的商业传奇,大多产生于艰难的时局中。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十个服装企业,正是这种商业精神的身体力行者。

  模式创新常常充满冒险,却也有着巨大的爆发潜力。中国商人一向喜欢单打独斗,但温州商人彭星在金融危机当中改变了惯性思维,迈出了联盟抱团取暖的关键性一步。

  借力打力是商业行为中颇为高明的手法。大杨集团李桂莲用女人特有的细心和智慧,成功虏获了“老头”巴菲特的“芳”心,从此成功地登上了资本大亨的宝座。

  还有更多的“小人物”,在2009年用他们的执着、努力和智慧,淘到了服装的金子。他们或者只是一个代理商,或者只是开潮店的买手,甚至只是淘宝网上的小店主。一滴水见太阳,透过他们的财富增长,可以清晰地把握整个行业的商业脉动。

  2009年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不应该被忘记。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全球化的背景中接受危机的检验。无论成败,都值得长久玩味。他们的身上,体现出天然的勇气和朴素的商业智慧。当这二者结合,便成为一种迎难而上的力量,让敢于弄潮的服装人在2009年这个布满荆棘的年份里,续写了财富传奇。

 

  为“猫人”赚到两亿元销售额,仅用了九个月,世人惊呼中国式“迪士尼”财富现象正在服装行业上演。

  中国式的“迪士尼”财富现象正在服装行业上演。

  为猫人赚到两个亿销售额,职业经理人何劭强仅用了九个月时间。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而这笔财富,仅仅是把猫人的品牌使用权,卖给那些急于想转型做品牌的加工企业。

  有趣的是,这个商业灵感的直接动力正是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底,猫人董事长游林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要求帮帮他的忙,“租”猫人的品牌做一年。游林这时得知,这位一直做外贸加工的朋友正受着订单锐减的煎熬,想转型做内销品牌,可在他眼里,打广告做品牌要花很多钱,太累,而且他也没有经验,因此想干脆花点钱“租”一个好点的品牌直接用。游林由此看到了商机。

  这位朋友的心态,正是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众多加工企业老板心态的一个缩影。而这,也为猫人品牌授权模式日后的成功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