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特种养殖陷阱

  说了这几个陷阱,想必大家已经很明白在特养行业里真正赚钱的就是那些炒种的人,他们才是这个行业的大赢家。而那些听信广告,扎堆在成品养殖环节的大量小投资者成了牺牲品。虽然也有人在成品养殖环节赚了钱,但人数很少,可以说是炒种的人故意在放诱饵。

  在特种养殖行业里,其实耍滑很容易,因为一般的小投资者对养殖品种优劣的分辨能力很低。尤其是林蛙,它有100多个品种,而只有断纹的双线这两个品种质量好,但好多其它品种与这两种优质品种非常相似。这就是为不正当竞争提供了可乘之机。当时的王先生就利用转主寄生一点,培育了一大批低质品种顶替优质的高价品种销售。然后他又以回收质量合格成蛙的合同博取了投资者的信任,实际上合同中规定的成蛙质量,在养殖户使用低质种蛙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合格,王先生也就不需要承单回收责任。


  特种养殖一直都是市场上的热点,上千万条信息天天在网络上抢抓着投资者的眼球。然而,在许多人的眼里,特种养殖是个听着赚,做着难的行业。但这么一个复杂的行业为什么总显得很热?为什么好多陈旧的项目总补折腾出来包装赚钱?为什么总是有人趋之若鹜?

  东北的王先生经营林蛙已经4个年头,当初投资的十几万元为他赚到了400多万,但其中包含着灰色财富。出于良心的不安,如今他已经转产做了酒店生意。为了提醒广东省大中小投资者,今天他将为你揭秘特养行业中的财富玄机。

  2003年做林蛙生意的时候,王先生和现在大多数小投资者一样,也是从引进种蛙养殖开始的。选择的原因很简单,广告上说林蛙市场大,利润高,养殖简单。可真正养起来才知道,由于种蛙质量不高,养殖条件苛刻,三个月内,1万元买的100多对种蛙都死掉了。交涉无果以后,王先生开始查找受骗的证据,希望能通过法律维护自己利益。而就在查找证据的过程中,王先生发现了可心赚大钱的机会。

  经过对特养行业的分析,王先生得知,林蛙市场前景确实很好,好多同自己一样的小投资者开始关注该项目。要真是这么好,我何不做种蛙生意,在竞争小的源头赚大钱呢?于是,王先生开始了可行性调查。
长春、哈尔滨、北京王先生跑了不下十个有林蛙基地的大城市。每到一个地方,第一件事就是请基地的负责人或者养殖专家吃饭,点的菜自然包括林蛙。这样一方面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了解真实的市场技术情况,尤其是喝点酒,专家们就更吐真言了;另一方面,可以借此品尝一下各地的林蛙烹调风味,了解酒店需求特点。

  三个月的舟船劳顿,王先生联系上了一个技术专家、原料设备厂家,还搞清了市场需求情况。回来一个月后,2003年底,他在专家的帮助下获得了人工养殖驯养许可证、经营加工许可证、准运证,投资12万元建立起一家专业的林蛙育种公司,并与专家签订了合作分成协议。这个分成协议很有特点,专家每提出一条实用的改进技工施,分成比倒提高1%。王先生觉得:好的措施所创造的价值肯定会比1%大得多,我看似分红比例少了,但利润的数安会越来越大,而且对方积极性会更高。绝对不亏!

  半年过去了,王先生凭借优质的品种和广泛的宣传获得了上百个订单,销售利润50多万元。但此后发生的事让他为难了。

  2004年下半年开始,一些不正当竞争者涌入林蛙养殖市场。随后,市场上的伪劣种蛙骗局、养殖回收陷阱开始增多,严重冲击了王先生的正规生意,半年时间只赢利1万多元。禁不住亲朋的压力,为了迅速改善经营,王先生动摇了。

  在特种养殖行业里,其实耍滑很容易,因为一般的小投资者对养殖品种优劣的分辨能力很低。尤其是林蛙,它有100多个品种,而只有断纹的双线这两个品种质量好,但好多其它品种与这两种优质品种非常相似。这就是为不正当竞争提供了可乘之机。当时的王先生就利用转主寄生一点,培育了一大批低质品种顶替优质的高价品种销售。然后他又以回收质量合格成蛙的合同博取了投资者的信任,实际上合同中规定的成蛙质量,在养殖户使用低质种蛙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合格,王先生也就不需要承单回收责任。

  依靠这样的手段,王行生在接下来的半年里,销售利润很快突破百万元,他又增加了技术转让、开办培训班,再加上全国性的软广告,大肆宣传品种优质,养殖简单,全部包回收,只要养殖就赚钱。2005年一年他竟然纯赚了300多万元,经营迅速改善了。

  干完这一票,心里本来就很矛盾的王先生收手了,转而开起了正规的酒店。如今回想起这段不光彩的经历,王先生意味深长的说:真对不起那些客户!但如今好多人还都这么干,明里说让别人赚钱,实际上只有自己在捞取不义之财。真是行业的悲哀!

  启示:特养需要特小心

  作为一名特养行业的资深人士,王先生总结了行业玄机,希望能使投资者警醒。

  由于特养行业市场规模相对较小,竞争又比较激烈,使得该行业比较混乱。但不赚钱的事,谁也不会犯傻去做。而这里的赚钱分为两种:感觉赚钱和真正赚钱。

  感觉赚钱说是买种的人在广告的煸动下掉进了极具诱惑力的陷阱,自以为做这个项目肯定赚钱。这些陷阱包括:

  (1)数字陷阱。倒如林蛙养殖,广告里一般会说:万元投资,百万回报。一以种蛙成本100元,一对种蛙一次产蝌蚪上千只。长成大蛙后一只只能卖10元,也就是说投入100元,就能回报近万元。但实际上这只是个数字游戏,因为本来市场需求就小,干的人又多,广告中计算的效益不可能实现。

  (2)技术陷阱。特养宣传一般都会说技术简单易学。但特养之所以叫做特养,就是因为它需要特别的专业技术。一般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而且地区性差异很强。另外,几乎第个特养品种的业内都有个规矩──不传授完整的技术。这就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道理。

  (3)回收陷阱。这个很简单,在没有合格的幼种,没有合格的技术的情况下,你不可能达到回收标准,打官司都很难。

  (4)法律陷阱。目前市场上好多特养品种都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比如林蛙、梅花鹿、孔雀等。人工养殖要有驯养许可证、加工许可证、准运证。购买别人的幼种养殖必须要有对方提供的授权委托书,否则属于违法行为。但目前绝大多数幼种推广企业都不主动提供授权委托书,使得投资者遇到问题以后很难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权益。          
  
  说了这几个陷阱,想必大家已经很明白在特养行业里真正赚钱的就是那些炒种的人,他们才是这个行业的大赢家。而那些听信广告,扎堆在成品养殖环节的大量小投资者成了牺牲品。虽然也有人在成品养殖环节赚了钱,但人数很少,可以说是炒种的人故意在放诱饵。
  
  如果还是想投资特养最好不要相信广告。应当直接找政府设立的权威研究部门学习正规技术,并取得授权委托书,而不是盲目投资商业化炒作的速成技术。必须要事先找好销售渠道,考察竞争情况,否则再好的产品也只能留着自己用了。此外,特养深加工市场是个潜力很大的领域,而且通用阵列逻辑电路避开较为混乱的炒种和养殖环节。投资者可以引进食品加工行业成熟的技术,到这里找到新的机会。如冷冷藏、腌制、烘干等初加工项目的投资额和市场开拓门槛是小投资容易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