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各地招商引资搞得很火热,势头强劲,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地方发展,繁荣了城乡市场,成效十分显著。但是,由于发展心切,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中表现出过于强烈的“冲动”,有悖于科学发展观,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实不可取,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有的地方一哄而起,把招商引资当作庞大的政绩
工程来抓。搞“全民招商”、“人人招商”,喊出“大招商、招大商”的口号。定目标、下任务,严格考核,奖惩逗硬。乡以上部门,副科级以上干部,头上都有硬指标。例如:有的县要求“县党政班子成员各引进一个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实行的是“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评比、年终总考核,工资与招商引资完成情况挂钩”;“县里成立6支招商小分队,长年驻外招商”。有的地方的基层干部在巨大的招商引资任务压力下十分苦恼,搞得晚上睡不着觉,“彻夜难眠”。……这些“激进”做法,其实是政绩作怪。一些领导干部始终没有跳出“数字政绩”的怪圈。在他们看来,只要招来投资商,引进了资金,项目落了地,GDP就上去,政绩自然就出来了,对上对下都说得起话,“前途有望”。这种冲动本质上是政绩“冲动”。
还有的地方是盲目“冲动”,陷入误区,把招商引资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发展。一种情况是,急于谋发展,但是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唯商是招,唯资是引,政策优惠,大开“绿灯”,鱼龙混杂,一概放行。土地白白送,资源随便用,生态环境暂不管,一切可以“先上车、后买票”。靠强行扩大投资规模使经济增长,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上质量和经济效益来提升发展水平上面。另外一种情况是,所作所为貌似正确,知道通过大力改善软硬环境促进招商引资,同时,强调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强调项目的科技含量、产品的附加值,强调环保的准入、污染的治理。但认真分析起来却不尽然,有的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从眼前来看有利可图,从长远来看无发展后劲;有的对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国家产业布局无益;有的满足了地方的一时之需,损伤的是国家长远利益。注重的是微观、局部,忽视的是宏观、整体,造成被动,留下后患。一些项目相继叫停就是例证。上个月20日,四川宣布叫停228个项目,紧接着第二天,内蒙古叫停43个项目。这不是偶然的巧合,其中包含的信息耐人寻味,值得深思。
笔者撰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想给招商引资“泼冷水”,而是希望我们在招商引资“热”中多作“冷”思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从实际出发,屏弃形式主义,多几分理性思维、科学态度,减少“冲动”行为,使招商引资步入正轨,健康发展。